准噶尔汗国是什么?为何从康熙到乾隆,清朝和它打了上百年

一、概要

准噶尔部本是蒙古四卫拉特(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的一部,在历史上四卫拉特分化演变,彼此争雄。

至17世纪,由于内部人口压力,土尔扈特部转向伏尔加河流域发展,和硕特部则向青海、西藏发展。此时藏传佛教内部的争执,也为和硕特部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藏传佛教的噶举派,面临着新崛起的格鲁派的挑战。至清代,噶举派与格鲁派斗争激烈,噶举派得到了西藏与青海等地方势力的支持,反对以达赖为领袖的格鲁派。

格鲁派在1635年派出“温萨活佛”向蒙古和硕特部求援。和硕特部遂进入青海,以支持格鲁派。

在击败西藏、青海地方势力的军队之后,和硕特领袖顾实汗发现青海水草丰美,土地广袤,遂决意将部落的大部分人口迁至青海,由此也奠定了和硕特部对青海、西藏的控制权。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五世达赖去世,权势人物第巴桑结嘉措立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又联合准噶尔汗噶尔丹,驱逐和硕特部。

准噶尔入藏干涉宗教冲突,也导致了清廷出兵干涉。此后,与准噶尔的战事,经历了康、雍、乾三代帝王,持续了将近百年。

二、噶尔丹崛起

噶尔丹本来是没有机会走上历史前台的,只是1670年,噶尔丹的哥哥,准噶尔的首领僧格,被同父异母兄弟车臣台吉、卓图巴巴图尔谋杀。正在西藏当喇嘛的噶尔丹还俗,在达赖喇嘛和僧格旧部的支持下,平息了内乱。

此后,在噶尔丹领导下,准噶尔部日渐强盛,以伊犁为中心,纵横天山南北,控制着中亚的辽阔地域。此时清廷正忙于平定三藩之乱,对准噶尔的崛起与扩张,暂时无暇顾及。

噶尔丹是个魅力型的人物,身材高大,长相威武。他十三岁时前往西藏,跟随四世班禅学经。四世班禅圆寂后,又转到五世达赖门下学经,深得五世达赖喜爱,并被认定是“温萨活佛”的转世。

噶尔丹被认定是“温萨活佛”的转世,无疑增加了他的政治与宗教影响力。在蒙古卫拉特地区,噶尔丹被视为“神”。当他刚返回准噶尔部时,“众人审视惊喜,下马罗拜为神。”在平息内乱的战事中,噶尔丹亲自冲锋陷阵。

既是宗教地位最高,知识最渊博的活佛,又是僧格的弟弟,且神武过人,诸多条件合于一身,噶尔丹得到万众膜拜,一呼百应。噶尔丹迅速平息内乱,进而统一了卫拉特各部。

在噶尔丹领导下,准噶尔部崛起于中亚。1678年,噶尔丹统一卫拉特各部,建立准噶尔汗国。此后,噶尔丹又将势力延伸至天山南路,并向中亚积极扩充,而喀尔喀蒙古部也成为了准噶尔吞并的对象。

早在1640年,卫拉特各部曾与喀尔喀部达成盟约,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以共同对付咄咄逼人的满洲。在清军锐不可当的进军之下,喀尔喀部最终选择了臣服,被纳入了天朝的朝贡体系。

虽臣服于清廷,但喀尔喀内部也彼此争斗,内讧不已,这为噶尔丹的干预提供了机会。

噶尔丹兵强马壮,咄咄逼人,貌似不可抵挡,但在部落之中却面临着雄才大略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威胁。

尽管噶尔丹创立了准噶尔汗国,依照蒙古部传统,在策妄阿拉布坦成人之后,噶尔丹就该将汗位交还给侄儿。而立志于创设政教(喇嘛教—蒙古帝国)合一大帝国的噶尔丹,怎肯拱手让出汗位。

三、噶尔丹和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汗位之争

康熙二十八年(1689),噶尔丹派出刺客,准备杀掉二十三岁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行刺的当夜,策妄阿拉布坦恰好不在大帐内,弟弟索诺木拉布坦被杀掉。

策妄阿拉布坦发现情况不妙后,带了七名父亲僧格的旧臣及五千名部下,迅速逃回父亲僧格的领地博罗塔拉。

噶尔丹得知侄子逃跑后,立刻带兵追击。策妄阿拉布坦此时得到僧格旧部的全力支持,反而击败噶尔丹,控制了准噶尔部本部领地。

四、噶尔丹发动对大清的战争

在失去本部后,噶尔丹全力南下,发动了对大清的战争,以获得领地和物资补给。

康熙二十九年(1690),噶尔丹狂驱直入,进至乌兰布通(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南),此地距离北京不过七百里。整个京师一片恐慌,物价暴涨,民众纷纷出逃。

战事的顺利,也使噶尔丹摆脱了与侄子战事中失败的阴影。噶尔丹豪情万丈,策马扬鞭,以草原霸主的气势,向康熙发出了“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的挑战。

在乌兰布通,噶尔丹以两万军队迎战清军。噶尔丹指挥军队,事先占据山险,依河布阵。清军以密集队形冲锋,遭到重大伤亡,康熙的舅舅佟国纲也死于此役。

军事上取胜之后,噶尔丹忧虑孤军深入,会被清军合围,遂向清军统帅福全提出停战议和。

福全没有看穿噶尔丹的意图,且噶尔丹主动提出议和,为福全提供了一个向康熙吹嘘胜绩的资本,于是欣然同意。在归途之中噶尔丹全军遭遇瘟疫,军力几乎损失殆尽,不得不与清廷保持和平,暂时偃旗息鼓,休养生息。

休养数年,得到了西藏宗教集团的鼎力支持,噶尔丹恢复了军力,又开始出击,目标仍是喀尔喀蒙古。康熙三十四年(1695),噶尔丹再次入侵喀尔喀。

但此时情况已发生变化,早在四年之前,喀尔喀部的领主,云集在内蒙的诺论诺尔,宣誓属于清王朝,自此喀尔喀成为大清领土的一部分。此次噶尔丹对喀尔喀的进攻,等同于对大清的直接宣战。

准噶尔部的威胁,边陲的无限纷扰,雄心万丈的噶尔丹,终于引发了康熙的三次亲征噶尔丹。

五、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

康熙三十五年(1696)二月三十日,康熙下令兵分三路,讨伐噶尔丹。中路军由康熙亲自统帅,直指克鲁伦河。西路军由费扬古统帅,分宁夏、归化两路,以截断噶尔丹退路,东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帅。

此战共动员军力十五万人,每名士兵准备了八十天的口粮,动员马匹在二十二万匹以上。康熙的亲征,也得到了策妄阿拉布坦的支持。策妄阿拉布坦向康熙表示,如果噶尔丹“逼近我土,必竭力擒剿”。

行军途中,康熙下令东路军暂停前进,在水草丰盛之处喂养马匹,等候命令。中路军一路行军顺利,很快抵达目的地克鲁伦河,等待西路军截断噶尔丹退路。

康熙亲自登上高山,以望远镜极目远眺,大山纵横,草原连绵,雄兵密陈,甲胄如林,他现在所等待的就是西路军切断噶尔丹后路,与噶尔丹做最后交战。

西路军经过的路线,多是苦寒贫瘠之地,行军困难。经历诸多风险,西路军在行军七十七天后,最终有一万七千人到达目的地昭莫多,切断了噶尔丹的退路。

噶尔丹得知康熙亲征消息后,带领全军快速撤退,他想以空间换时间。在广阔的草原之上,来去纵横,自由翱翔的只能是准噶尔的健骑。

拖上一个月,清军后勤补给必然断绝,万千雄师,不劳噶尔丹动手,就会饿毙于无边草原之中。然而,清军及时地切断了他的退路,噶尔丹唯一的选择就是正面交锋。

为了冲开退路,噶尔丹与妻子阿奴哈敦亲自率军冲锋。看着噶尔丹挥刀血战,准噶尔的将士们无不卖力,这不单单是为了噶尔丹,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随军出战的妇孺们。

战至傍晚时,清军突袭噶尔丹军后方的辎重和妇孺。妇孺们的哭喊声,辎重里弥漫而起的烟尘,顿时动摇了噶尔丹军殊死决战之心,于是全军大败,主力损失殆尽。噶尔丹带了数十人拼死冲出包围,妻子阿奴哈敦也战死于此。

此战清军虽获大胜,但噶尔丹仍然潜逃。噶尔丹在准噶尔人心中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只要他不死,必然会再次崛起,带领着虎狼般的健儿们骑马南下,挑战康熙。

康熙视噶尔丹为心腹之患,下定决心加以铲除。此年康熙第二次出塞,亲征噶尔丹。此次亲征历时九十一天,未能擒获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康熙发动了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在塞外寻觅良久,终未获得噶尔丹踪迹。

就在此年的三月十三日,五十四岁的噶尔丹病逝。噶尔丹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本来也可成为成吉思汗这样的征服者,被后世传诵。只是他碰上了国力鼎盛,又秉承了白山黑水之间骑射雄风的康熙,只能黯然谢幕。

噶尔丹死后,遗体当日即被火化。部下准备将骨灰送去西藏交给六世达赖,不想被策妄阿拉布坦截获。此后,清廷一再要求策妄阿拉布坦将噶尔丹骨灰和后人交出。

清廷以断绝关系、停止贸易相威胁,策妄阿拉布坦不得不交出了噶尔丹的骨灰及女儿,但对清廷的不满已经滋生。

康熙三十七年(1698)九月十二日,噶尔丹的骨灰送抵北京,被高高悬挂于城门上示众,随后骨灰被捣碎撒在刑场上。康熙视噶尔丹为最大敌人,三次出塞未能将之擒获,只能以此种方式宣示自己的胜利。

1698年,策妄阿拉布坦正式成为准噶尔大汗。康熙以为由他把持准噶尔,断不会造成威胁。策妄阿拉布坦表面上对清朝恭顺进贡,暗中发展实力,扩充吞并了哈萨克各部。

准噶尔的左翼是喀尔喀,右翼是西藏,康熙三次亲征,不过将准噶尔部赶回阿尔泰山以西,但准噶尔仍然持续对喀尔喀用兵,并待机干预西藏事务。

自噶尔丹死后,第巴桑结嘉措失去了同盟者,与拉藏汗的关系也开始恶化。第巴桑结嘉措千方百计对拉藏汗进行排斥打击,甚至买通侍卫,想毒死拉藏汗。

拉藏汗发觉后,动员兵力,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攻杀第巴桑结嘉措,废仓央嘉措,另立伊喜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

拉藏汗的行动遭到了拉萨城内喇嘛们的痛恨,聚集起来要保护仓央嘉措。为了避免喇嘛们的伤亡,仓央嘉措自愿受缚,并被解往北京,途中死在青海湖附近。

仓央嘉措被废后,青海的藏人与蒙古和硕特部贵族对拉藏汗新立的达赖拒绝接受,又在青海塔尔寺另立噶桑嘉措为达赖。这样,同时出现了两个六世达赖。

一些第巴桑结嘉措的余部此时投奔策妄阿拉布坦,并请他入藏干预达赖喇嘛之争。策妄阿拉布坦的介入,使得局面更加复杂,而准噶尔部与清廷之间维系了二十年的和平局面也被打破。

在成功吸引清军主力于哈密、吐鲁番等地之后,借女儿嫁给拉藏汗的长子噶尔丹丹衷为契机,策妄阿拉布坦派兵进入西藏。

策妄阿拉布坦表示要与拉藏汗结为亲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拉藏汗长子。拉藏汗对这门婚事背后的阴谋是心知肚明,一直加以反对,不想儿子却迷上了策妄阿拉布的女儿,表示如果不与她结婚,就要自杀,爱子心切的拉藏汗只好同意儿子去娶亲。

康熙五十五年(1716),策妄阿拉布坦以护送噶尔丹丹衷和女儿二人返藏为名,派准噶尔名将大策凌敦多布率六千人入藏。另派一支三百人的小部队前往青海,准备劫持在塔尔寺的达赖喇嘛,这支小部队被清军发现后消灭。

拉藏汗明白准噶尔军入藏的含义,于是拒绝了准噶尔军进入拉萨,并利用拉萨的城防与准噶尔军对峙,同时派人去北京求援。双方对峙至1717年11月31日,在城内喇嘛的策应之下,准噶尔军攻入拉萨。

拉藏汗虽奋勇抗击,但最终被杀。拉藏汗之死,结束了和硕特部统治西藏七十五年的历史。

1718年2月,清廷收到拉藏汗求援的奏报,同时也获得了拉藏汗被杀的消息。准噶尔部控制西藏,又得到了达赖喇嘛支持,如果以宗教为号召,策妄阿拉布坦进而统一蒙古各部不无可能,这将对清廷造成巨大威胁。

六、康熙出兵准噶尔部控制西藏

康熙如何能容忍准噶尔造成的威胁,调集各地军队,出兵西藏。清军以为入藏的准噶尔军只有六千人,且经过长久战斗,必然不堪一击,入藏之后过于轻敌。准噶尔军以逸待劳,反将清军包围,导致清军大败。


此次大败,让康熙极为震怒。在精心准备后,康熙五十九年(1720),康熙调集三十万大军,分三路出兵攻击。八月,三路大军分别攻入西宁、拉萨、乌鲁木齐。

进入西藏的六千准噶尔军只剩五百人逃回伊犁。随后,原先在青海西宁塔尔寺的噶桑嘉措被迎到布达拉宫,正式坐床,成为达赖喇嘛,而拉藏汗所立的六世达赖则被送到北京囚禁。

利用此次机会,清廷将西藏直接纳入中央控制,并消除了持续二十三年的达赖之争。但清廷对准噶尔的用兵,并未直接削弱准噶尔的实力。

准噶尔以区区六千兵力,就调动了清廷各省三十万大军,分三路在西部作战。对于清廷来说,此次军事行动费用太过高昂。

故而西藏平定之后,清廷即与准噶尔达成和议,而清军进攻准噶尔部中心伊犁一事也被暂停。准噶尔战事暂停之后,康熙也即去世。

七、雍正出兵准噶尔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继承汗位,雍正皇帝趁机出兵,但被准噶尔大败,清军被迫退出科布多一带。雍正皇帝的心思主要用于整顿国内,所以他与准噶尔汗国签订和约,约定两国以漠北杭爱山为界,以东属清帝国,以西属准噶尔汗国。

可以说,准噶尔汗国已经成为清朝在东亚最强大的对手,它的三十万大军让清朝感受到了当年自己给明朝所带来的压力,清朝皇帝无不寝食难安。

八、乾隆成功征服准噶尔

所幸,准噶尔汗国内部先出了乱子。噶尔丹策零去世后,他的儿子策妄多济那穆扎勒是一位庸主,上位后不理政务,沉溺酒色,最终引发内乱。

其中一部分势力投靠清朝,乾隆皇帝趁这个机会,让清军以他们为向导,对准噶尔汗国发起大规模进攻,最终成功征服了准噶尔,将天山南北全部纳入清帝国的版图。

准噶尔,这个曾称霸一时,与清帝国抗衡近百年的大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准噶尔   和硕   噶尔   达赖   康熙   乾隆   阿拉   蒙古   清廷   青海   西藏   清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