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太子之位被废除,李治以幼代长,缘何获得李世民的宠爱?

李承乾是因为出生在太极宫承乾殿,所以叫李承乾,而且这个名字是李渊给他取的。承乾开始不约束自己行为的,是皇后去世后。有皇后在,还能管着,他还知道怕个人,皇后一死,李世民哪里管得了他。杜正伦用皇帝名头吓吓承乾,让他收敛点,承乾上书,李世民不但没给臣子撑腰,反而怪他怎么把自己的话说给承乾听,承乾生气了,李世民把杜正伦处理了,处理一次不够还找二次帐,承乾当然会更为所欲为。

母亲早逝,缺乏家庭温暖,李世民对他要求严格但是温情不够,李世民使用帝王之术抬高李泰压制太子,但是承乾的性格与水平不能理解这种政治手段,缺乏能人辅佐。还有就是弟弟们都太爱出头,承乾觉得自己在世民心里肯定很烂缺乏自信,然后小人一煽风点火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李承乾年少时可以说是最像李世民的一个儿子,为人处世颇有手腕,可惜后来腿瘸了,就开始自甘堕落了,以至于铸成大错。如果李承乾一直保持最初的自己,没有造反的话那皇帝的位置他是稳的。

李承乾没资格也没那个环境,让他走李世民的老路。李渊称帝,唐朝建立时只有山西和关中两地,剩下的地盘有90%以上都是李世民带兵东奔西走打下来的,而且又收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入麾下,可以说除了太子身份之外没有一处不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李世民造反是必赢的局面,除非他突然去世,根本没有任何输的可能。

李承乾就不一样了,没带过兵,没有见识,腿又瘸了,人本身也不够聪明,也没有任何能臣入他麾下出谋划策,李承乾可以说除了太子身份外没有任何优势,和李世民刚好是个反的,甚至可以说李承乾还比不上李建成和李元吉。主要是他的大环境太安逸而李世民又对他太严厉,他又是个平庸的普通人,结识的又是一群酒囊饭袋,做个闲散王爷还成,做太子他都不够格,更别说皇帝了。

李承乾之所以选择谋反,就是皇位受到了威胁,本来李承乾就因为跛脚和母亲去世,失去母亲庇护开始疑神疑鬼,而李世民又过度宠爱李泰,甚至让他入驻武德殿这更让李承乾感到威胁(这个时候其实李世民并不想废掉太子,只不过李承乾已经认为他要被废了),这里李世民肯定有了别的想法。李世民其实主要是想让李承乾有个危机意识,但是也可以说李承乾的太子地位不像之前一样稳固。

比如刘邦最后放弃废太子的想法,根本原因是他认为刘盈是贤明的(因为商山四皓都支持他,刘邦认为刘盈会笼络人心,并且势力较大了),这一改刘邦对于刘盈仁弱形象的认知。李治也是这么个道理,也是认为他仁弱,所以有了换太子的想法,但是明显行动上要比刘邦差很远。因为刘邦和李世民都不是那种主观感情大于客观实际的皇帝,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儿子有想要立他为太子的想法的基础是,这个儿子能力不算弱。刘邦说是太子势力大,所以放弃废太子其实多是借口,因为如果他想做,大概率还是会成功,其实是太子超过了他的心理预期了。

如果李治真的水平堪忧,李世民是绝对会换的,但是李治也没有到那种非换不可的程度,如果李世民主观对李治的仁弱不满意,也绝对不可能因为对儿子的偏爱就不换太子。依照李世民谨慎的性格,他立太子是十分谨慎的,随意更换太子可是会动摇国本的。李世民确实觉得李治仁弱,但是他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交给一些心腹大臣),历史证明,李治确实是极其出色的帝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长孙   关中   太子   麾下   刘邦   皇后   皇帝   想法   儿子   母亲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