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真的很忙,苏辙确实很累

苏轼一生奔波,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他的生活状态:不是被贬官,就是奔波在正在被贬官的路上。

他因为敢于直言,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屡屡把他发配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幸运的是,由于苏轼一直心怀的都是百姓,而且他两袖清风,无比正直,所以无论走到哪儿,他都能够得到大家由衷的爱戴和崇拜,当地的百姓对苏轼也是非常好,但他所到之处,皆有鲜花为他盛开、清风为他送来。

下面做了一个小统计,按照先后顺序

调任杭州通判

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浙江)等地,任知州县令

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

知登州(今山东蓬莱)

赴颍州(今安徽阜阳市)

任宁远军节度副使,再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再贬至儋州(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

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廉州--今广西合浦县,舒州---今安徽潜山县,永州今湖南永州市)

卒于常州(江苏)。

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可一用一图来直观的看到苏轼一生被贬(游历)到过的地方。

仕途上的不幸,使他寄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慰藉,他多次游览大好河山,也为后世留下了多首千古名诗。

苏辙一生确实很累,为了捞哥哥,节节高升,做到了宰相。

说起来苏轼和苏辙两个人真的是像一对欢喜兄弟,我们都听说过扶弟魔,但是苏轼和苏辙两个人却像是扶哥魔,一个是什么都敢说的哥哥,另一个是什么都操心的弟弟。

扶哥操作实在是太多了,乌台诗案,为了救哥哥,放弃前途请辞,最后和哥哥双双被贬。

《为兄轼下狱上书》:“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

除了不停地捞哥哥救哥哥,苏辙还费尽心思掏空家底去保障哥哥的生活,自己则60岁后才买得起房子 。还有哥哥走后照顾他的子女,哥哥多次被贬总是接送…真的数不过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儋州市   合浦县   黄冈市   诸城   儋州   永州   团练   安徽   山东   确实   哥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