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节律与自噬相互调控的机制

摘要:

文题释义:

昼夜节律:是每天可预测的生理、行为和环境变化,持续时间约为24 h,其从宏观方面(例如睡眠-觉醒循环)到微观现象(例如生物分子的节律性丰度)存在于每个生物尺度上。在哺乳动物中,日常昼夜节律变化由位于视交叉上核中的下丘脑主时钟和外周组织中的时钟振荡介导,它们分别与光和进食时间同步。

自噬:是真核生物的一个基本细胞过程,对于单个细胞或器官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至关重要,其能够调节多个生化过程,包括胚胎发生、发育、抗原呈递、代谢和感染清除,且异常的自噬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自噬大致可分为3种形式,巨自噬、伴侣介导的自噬、微自噬。广义上的自噬即巨自噬(以下简称自噬),其形成的典型分解代谢过程包含5个独特的阶段:起始、囊泡成核、囊泡伸长、囊泡融合和物质降解。

背景:目前,昼夜节律性自噬已逐渐成为生命科学和人类健康的研究热点,其在维持人类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且诸多研究已证实昼夜节律紊乱导致的异常自噬会诱发各种疾病,如神经退行性变、癌症、衰老过程、自身免疫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自噬与昼夜节律调节之间相关联的证据越来越多,但其相互调控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探讨昼夜节律与自噬的关系,综述分子生物钟、自噬的昼夜节律、及昼夜节律与自噬相互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具体分子机制进行详细的概述。

方法:以“circadian rhythm,autophagy,molecular circadian clock,regulation,gene”为英文主题词,以“昼夜节律,自噬,分子生物钟,调控机制,基因”为中文主题词,分别在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最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7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①昼夜节律是由分子生物钟产生的24 h生理和行为节律,分子生物钟与其产生密切相关,主要是通过BMAL1:CLOCK异源二聚体与靶分子启动子中的E-box结合,进一步激活Cry、Per、Rev-erb和Ror基因的转录,从而介导昼夜节律的产生;②一些参与自噬的基因、转录因子和通路在昼夜变化中具有节律性,其受多个昼夜节律生物钟核心成分(如Per2、BMAL1和REV-ERB)的调控,是功能上连接昼夜节律和自噬的桥梁;③此外,一些分子与药物也能影响自噬和昼夜节律,在节律性自噬的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https://orcid.org/0000-0001-7043-745X(谌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自噬, 分子生物钟, 调控, 基因

引用本文:谌 超, 王学楠, 展恩雨, 吕正品, 张 帆. 昼夜节律与自噬相互调控的机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29): 4696-4703.

阅读更多请登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官网

昼夜节律与自噬相互调控的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节律   昼夜   机制   生物钟   中国   基因   分子   过程   组织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