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猪容易发病?为什么猪群发病总讲应激因素?

任何让猪只不舒服的动作都是应激。如对猪施打抗生素,施打时的疼痛;饲料添加药物后的苦味,加剧猪只的食欲减退;猪舍环境中的臭味、潮湿等。高度集约化规模养殖的过程中,有许多管理工作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如剪齿、剪尾、去势、断奶、移动、疫苗施打、投药等,所以最多只能靠优异的管理模式将应激降到最低。特别是水泥圈舍饲养条件下,猪的紧张和压抑造成的应激是最大的应激原,最终导致猪应激综合症的发生。

应激综合症是什么?

猪应激性综合征(PSS)是指猪身体在各种不良因素(刺激源)的刺激下而产生的猪自身免疫力或紧张状态对环境变化防御的总和。本病是一种应激反应,如同是热引起出汗、冷引起颤抖等一样,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在生产实践中应激往往对猪的产仔、长肉和健康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

应激综合征以良种猪、瘦肉型、生长速度快的猪(进口种猪及其杂交品种)多发,本地品种的土种猪则少发。

应激是一种生理反应,其目的是克服不良环境刺激的危害性,以适应环境。但如果不良刺激较强或时间过长,机体适应机能就会逐渐减弱、衰竭甚至失效,从而造成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下降。环境中本身就存在的病原菌,如霉形体、大肠杆菌等就可能引起疾病。由于我们现在饲养的猪品种的生产水平高,承受各种应激刺激的能力反而下降了,由此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引起应激的因素有?

引起应激的因素很多,实际上,一切能引起猪不适的,并形成体内复杂的防卫反应和损害变化的因素,都可称为应激因素。按照类型可分为心理应激、生理应激和遗传应激等。

1

遗传因素

这与猪的遗传性能有关,有些品种的猪,尤其是外来品种的,其本身抗应激的能力就差。

(进口种猪以追求生产成绩为目标,牺牲了抗病能力进行遗传,因此对环境要求非常高,中小养殖户使用这些种猪进行繁殖生产时就需要仿照西方的养猪环境进行改造否则很难让种猪适应产生养猪效益)

2

环境和气候因素

不良的环境因素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湿、阴暗潮湿、猪舍肮脏不堪。不良的气候因素如贼风,夏秋温度过高,以及空气污染等。还有惊吓、捕捉、保定、运输、驱赶、过冷过热、拥挤、践踏、混群、转群、噪音、电刺激、断乳、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防疫、公猪配种、母猪分娩等。

尤其在断尾、注射、投药、抓猪等的强烈刺激下,应激反应更为强烈。再就是饲养密度过高、有害气体浓度高、灰尘及病原微生物多又不注重消毒、不注意通风换气等也会引起应激反应。

仔猪在水泥地面取暖,周围漏风严重,导致仔猪拉稀

3

饲料营养因素

饲料品种、数量、饲喂次数的突然改变;配方不合理,某些营养成分的长期缺乏或过量。如硒缺乏症、蛋白质缺乏症等。

致病的原理是什么?

应激反应可分为动员(惊恐)、适应(抵抗)和衰竭三个阶段,对猪的不良影响发生在第一和第三阶段。

当猪受到应激因子的作用,如捕捉、驱赶、注射、手术、急冷、急热等刺激后,为了获得抗应激所需要的能量,下丘脑兴奋,分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加强分解代谢,分解体内的贮备,以产生足够的能量来抵抗应激,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但由于应激时的分解代谢是在无氧或缺氧情况下进行的,机体会产生大量的中间代谢产物,如乳酸等,使体内各种平衡,尤其是酸碱平衡被破坏。

中间代谢产物(废物、毒素等)积聚体内,能损害实质性器官,使其功能下降,进而降低猪的生长速度,影响产仔数,还影响猪肉的质量,造成猪肉颜色发淡、质软、有渗出液等。

应激因子作为非特异性的致病因子,会造成机体免疫力、抗病力下降,引起条件性致病菌感染,如发生大肠杆菌病、支原体肺炎等。而这些平时就存在的病原菌,无应激因子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发生的。如果应激的强度大、作用持续时间长,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衰竭,可造成猪发病和死亡。

猪应激性综合症的临床症状

根据应激因子的性质、刺激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区分,本病在临床上有多种类型。

1

猝死应激综合症

也称为突毙综合征,又称为致死性昏厥、急性心衰竭等。这种类型是应激表现最为严重的形式。

其主要表现是:急性死亡和心肌及全身横纹肌变性。主要是受强烈应激因素的刺激,“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过强而引起的,如个别应激敏感性特别强的猪在受到抓捕惊吓或注射时便突然死亡。猪只受到追赶而过于惊恐,或有些猪在车船运输时过度拥挤等,都可能造成神经过于紧张,引起休克或虚脱,造成在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猝然死亡。有的病猪可见到其疲惫无力、运动僵硬、皮肤发红等症状。

应激死亡多发生于酷热的季节,仔猪和肥育猪都可发生,以3~5月龄猪最为常见。

2

急性应激综合症

以3~5月龄猪最为常见。主要由运输应激、热应激和拥挤应激等引起,如运输途中的肥猪多发生大叶性肺炎。病猪全身颤抖、呼吸困难、黏膜发绀、皮肤潮红或呈现紫斑、肌肉僵硬、体温增高直至死亡。

3

全身适应性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休克、沉郁、肌肉弛缓、应激性肌变等。尤其是应激性肌变,可发生背部单侧或双侧肌肉肿胀,肿胀部位不见疼痛反应,但肌肉僵硬、震颤。病猪卧地,呈犬坐姿势或跛行。皮肤红一阵白一阵。哺乳母猪泌乳减少或无乳,公猪的性欲下降。

4

慢性应激综合症

由于刺激强度不大、持续时间短或间断反复刺激而引起的轻微反应。病猪表现为生产性能降低、防卫机能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引起其他疾病。

发病的变化是什么?

1

猪心性急死

主要病变是心肌及全身横纹肌变性。心肌有白色条纹或斑块病灶,心包积液;脊椎棘突的上下纵行肌肉以及外臂部和腰部肌肉呈灰白色或白色,有时肌肉的一端病变而另一端正常。

2

猪应激性肌变

主要发生于肥育猪,特征是屠宰后肌肉水肿、变性、坏死及炎症。眼观可见背最长肌、后肢半膜肌、腰大肌等处的肌肉苍白、色淡,质地疏松和有液体渗出。病猪死后立即发生尸僵,肌肉温度偏高。如果是反复发作而死亡的猪,可见背部、腿部肌肉干硬而色深,更为严重时,肌肉呈水煮样,颜色发白、松软、弹性差、纹理粗糙,甚至如同“烂肉样”,手指可轻易插入

常发生的部位是前后肢负重的肌肉,病变往往呈对称性。如果反应比较轻,则腿肌坏死、外观为粉红色、湿润多汁、轻挤压时有大量淡红色液体渗出;如果反应严重,则腿肌坏死、肌肉呈灰白色、色暗无光泽、质地硬。

猪的应激性肌变有3种:一种是“水猪肉”;另一种是背肌坏死(以背肌坏死为主的疾病);最后一种是腿肌坏死(以腿部肌肉炎症坏死为主的疾病)。“水猪肉”在屠宰后45分钟内pH值低于6,肌纤维分离,肌肉保水性差,纹理粗糙,煮熟后耗损大,口味很差,加工出次品。这种猪肉在国外要全部废弃。

3

心脏的病变

最典型的病变是心脏广泛出血,心脏外观如桑葚样。慢性应激死亡的猪心脏肥大,以右心及中隔最为明显,肾上腺肥大、胃肠溃疡等。

猪应激综合症的防治方法

根据应激因子及应激综合征的性质选用具体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改善猪外部和内部的环境。

1

选择抗应激性强的猪种

那些胆小神经质、难于管理、容易惊恐、皮肤易起红斑、外观丰满的猪,多为应激敏感型猪群,最好不要选作种用。有应激敏感病史的,也不宜留用。这样可以减少或杜绝发病内因。

2

消除应激源头

改进饲养管理,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减少和避免各种外界干扰和不良刺激,如猪舍要通风良好,防止拥挤、忽冷忽热、噪声和其他各类骚扰等。在运输时注意防寒防暑、防压、防过劳。出栏前12~24小时内不饲喂或减饲,饮用补液盐水;车船运输或陆路驱逐时,避免过分刺激;在出栏运输前,对应激敏感型猪,可用氯丙嗪进行预防注射或应用抗应激药物以及抗应激添加剂,以防止发生应激现象。针对饲养环境差的情况,有条件的养殖场,应添置能有效地控制猪舍小气候的各种先进机械设备,如排风扇、热风风炉、喷雾消毒器械、降温湿帘等

3

及时治疗

及时治疗,以减少损失 对于已经受到应激因子刺激的猪群,应立即进行治疗。症状轻的可让其立即休息,慢慢可以自愈。开始肌肉僵硬时,可注射镇静剂,如盐酸氯丙嗪每千克体重1~3mg,肌内注射;或苯巴比妥每千克体重50~60mg;或3.5%静松灵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5~1.0mg,肌内注射。在猪转群前9天和2天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每千克体重0.13mg。处于休克状态时,应予紧急屠宰。

4

病猪隔离单独饲喂

病猪进行单独圈舍隔离饲养。对重症者可肌注或口服氯丙嗪每千克体重1~3mg;为了防止过敏性休克和变态反应性炎症,可适量静注地塞米松磷酸钠等皮质激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病猪   猪舍   因素   种猪   肾上腺   综合征   炎症   综合症   因子   猪肉   肌肉   品种   不良   发生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