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八旗南下,百万大军的南明弘光政权,为何不到一年就灭亡了?

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在紫禁城后的煤山,随便找了棵歪脖子树就上吊自杀了。在满清编纂的《明史》里,明朝在崇祯上吊的那一刻就灭亡了。但是在南京,明朝还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底。崇祯死后,在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推举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这就是南明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

公元1644年形势图

南明弘光朝廷成立之时,湖广地区有宁南伯左良玉手握20万大军驻守武昌;江北地区有总兵刘泽清、高杰、刘良佐、黄得功手握40万大军镇守淮安、泗州、临淮、庐州。再加上南明腹地各处兵马,南明弘光政权的兵力不下百万。而从经济上看,南明拥有当时最富庶的江浙地区,也不愁没有军饷养兵。

南明江北四镇防守图

然而,就是拥有这么大家业的弘光政权,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被南明君臣败了个精光。

就在朱由崧在南京称帝的这段时间里,身处东北的清军和吴三桂联手打败了李自成大军,李自成不得不放弃北京城,逃往山西。多尔衮由此带领满清八旗入主中原。

满清入关不到半年,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先后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消灭了李自成残部,将李自成赶到了湖北。

清军入关

按照南明弘光朝廷现在的实力,无论是打李自成,还是防御满清都是绰绰有余。因为李自成现在已经成了丧家之犬。满清八旗以及吴三桂的降军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万人。无论是对付李自成,还是对满清,坐拥百万大军的南明弘光政权都是有优势的。

但是,此时的南明弘光朝廷看似是个庞然大物,实际上不过是一盘散沙。因为弘光政权刚刚成立,朝廷内部就开始勾心斗角。先是凤阳总督马士英为了把持朝政,想方设法排挤兵部尚书史可法。后来史可法无奈,只能远离朝廷去江北督军。史可法离开之后,南明朝廷内部的东林党争和马士英的争斗又愈演愈烈。南明的大臣只顾自己争权夺利,完全不知清军已经大败李自成,马上就要攻取江南。

清军将李自成的势力驱赶至湖北

就在南明朝廷内部纷争不时,镇守江北四镇的四大总兵也是各怀私心。

在镇守江北的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高杰四人中,前面三人都是明朝册封的总兵。而高杰却是崇祯八年,从李自成阵营叛逃过来的农民军将领。但是在四个人中,偏偏高杰又和督军江北的兵部尚书史可法关系密切。

由于和史可法关系密切,在防守江北时,史可法将膏腴之地扬州安排给了高杰。如此一来,就引起了黄得功和刘泽清二人的不满。高杰由此和黄得功,刘泽清二人矛盾重重。

由于史可法将扬州给了高杰,高杰为了回报史可法,决定主动带兵北上作战,攻取中原。

高杰剧照

高杰是属于艺高人胆大的人物,早年跟李自成起兵的时候,就因为睡了李自成的小妾,被李自成发现,最后走投无路才投降了明军。

公元1645年4月初,为了表示自己北伐的决心,高杰将自己的部下留在徐州,只带着少量的人进入河南睢州(今河南商丘雎县),劝降雎州守将许定国归附南明。许定国表面答应,没想到半夜却乘高杰不备突下黑手,把高杰给杀了。

史可法听到高杰被杀,连夜赶到徐州,立高杰的儿子为世子,以稳定高杰部下的军心。但就在此时,早就看高杰不顺眼的的黄得功联手刘泽清,率军占领了扬州,瓜分了高杰的地盘,将高杰部将在扬州的家眷一网打尽。

身在徐州的高杰部将闻讯,顿时火冒三丈。高杰手下大将李成栋更是一怒之下拔营而去。不久之后,李成栋率领高杰余部八万人投降清军。

随着高杰被杀,部下李成栋的降清。南明的江北防线被撕裂出一个大口子。

即便南明的江北防线已经破裂,但南明弘光朝廷的官员们依旧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东林党和马士英依旧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在朝堂上大打出手。就在这时,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出手了。

左良玉剧照

东林党出身的左良玉或许是为了打压马士英,也或许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时的左良玉从武昌起兵,以清君侧的名义进军南京,打算带军进京把持朝政。马士英得知之后,急忙抽调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率军前来保卫南京。然而,左良玉率领大军还没走到南京,就在半路的江西九江病死在了。左良玉死后,20万大军一时间群龙无首。于是,左良玉的部下又推举他的儿子左梦庚为帅,继续率军往南京进发。

当左梦庚率军走到安徽铜陵时,前来护卫南京的黄得功已经在这里严阵以待。经过一番激战,左梦庚的军队被黄得功击败。无奈之下,左梦庚不得不率军退回江西九江。恰逢此时,清军英亲王阿济格追击李自成残部至九江,左梦庚首鼠两端,只能率领20万大军投降阿济格。就此,南明弘光政权在湖广防线也不复存在。不仅如此,左梦庚这20万大军在投降清军之后,立马调转枪头开始攻打南明弘光政权。

弘光帝朱由崧剧照

就在清军的英亲王阿济格率军进入湖广时,满清的另一路大军在豫亲王铎的统率下,趁江北四镇兵力空虚,杀向江淮地区。

南明江北四镇的防线,本就因为高杰被杀,李成栋投降形成缺口,后来左良玉起兵反叛,马士英又调另外三镇大军前去护卫南京。此时,整个江北防线已经没有兵马前来抵抗多铎的清军。

公元1645年四月十八,多铎的清军在降将李成栋的带领下,一路攻陷亳州、徐州、泗州之后,包围了扬州城。

多铎之所以让李成栋对扬州围而不攻,是因为史可法在扬州城内。此时的清军打算争取史可法。只要将史可法争取过来,南明弘光政权的士气立马就被瓦解了。然而,此时的史可法一面据城坚守,一面以血书向南京弘光朝廷告急。但是南京的弘光朝廷在收到史可法的求救信后,却未曾派出一兵一卒前去救援扬州。在坚守扬州七天七夜之后,史可法城破身死。

打下扬州之后,清军又在公元1645年5月从瓜洲渡渡江,一夜之间攻克长江南岸的镇江。眼看镇江失守,长江沿岸南明将领纷纷降清。清军在带路党的指引下,一路顺逆江而上,向弘光朝廷所在的南京杀去。在此过程中,江北四镇总兵中的刘泽清、刘良佐又相继带着自己的兵马降清。公元1645年5月14,多铎率领清军达到南京城下,弘光帝朱由崧无奈,只能放弃南京向西逃窜。一直跑到驻军安徽芜湖的黄得功那里才停下脚步。而此时距离朱由崧登基称帝刚好一年时间。

就在一年前,南明弘光朝廷还拥有左良玉以及江北四镇百万大军。但是清军从1645年4月开始,仅仅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将南明弘光朝廷打得抱头鼠窜。而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坐拥百万大军的弘光朝廷一场硬仗也没有打,基本清军一到就望风而降。仅有的一次抵抗,就是史可法镇守的扬州。事后,据多铎向清廷奏报,自清军用兵江淮,来降的南明总兵多达二十三员、副将四十七员,马步兵共计二十三万八千三百名。仅仅在江北投降清朝的南明兵员数目就超过了多铎、阿济格两路清军的总和。再加上左良玉之子左梦庚带领麾下的20万大军降清,整个南明弘光政权投降清军的兵员数量高达45万。透过如此惊人的数据,我们可以切肤地感觉到,当时的整个大明王朝由于党争,从南到北,已经烂到了骨子里。

弘光政权覆灭后的南明版图

现在,弘光帝朱由崧跑到了安徽芜湖,整个南明弘光政权,仅剩下黄得功还剩下十多万兵马在做最后的困兽之斗。十万兵马,要搁在平时,在广阔的长江两岸还是大有可为的。但是此时整个长江沿岸,到处被投降的气氛包围着。此时在黄得功的上游,是左梦庚降清的20万叛军虎视眈眈;下游是多铎带领着一帮南明降将在步步紧逼。尽管此时的黄得功有心杀贼,却也是无力回天。

公元1645年5月22日,黄得功与清军激战于安徽芜湖长江江面,黄得功虽然奋勇杀敌,但刚刚投降清军的刘良佐却在战场上劝黄得功投降。黄得功虽然宁死不降,但刘良佐的劝降,已经瓦解了不少黄得功部下的士气。就在黄得功激战长江之时,清军射出的一支冷箭,击穿了黄得功的喉咙,黄得功战死长江。

看见黄得功被清军射死,随他作战的部下瞬间做鸟兽散。而黄得功帐下的总兵田雄、马得功等人,则是乘机登上弘光帝朱由崧乘坐的龙舟,将其绑架后送至清军那里请降。

随着黄得功的战死,弘光帝朱由崧的被俘,仅仅成立一年的南明弘光政权宣告覆灭。

一年之后,公元1646年4月,朱由崧在北京菜市口被清廷处斩,南明弘光政权彻底灰飞烟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满清   崇祯   政权   明朝   总兵   扬州   长江   南京   朝廷   大军   江北   弘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