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国时代的开端:分化与多中心的形成

腓特烈二世的失败及其在1250年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即英雄时代的结束。

在这个持续了差不多八百年的超长时代里,重建罗马帝国始终是英雄人物的梦想。查理曼、亨利、奥托和腓特烈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这些英雄人物前赴后继的斗争历程体现着“罗马一日尔曼世界”的整体发展逻辑,而他们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无一例外地无果而终。这清楚地表明了多样性在这个世界里不可取代的核心价值及其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罗马一日尔曼世界”自形成以后,就陷入了整体性与多样性的矛盾斗争中。多民族、多文化和多种政治发展模式的发展趋向是这个世界的基本潮流。

统一的热情则是这一发展潮流中不时涌起的浪花,是这个世界整体性的对抗反映。 神圣罗马帝国的诞生,是那个时代“罗马一日尔曼世界”整体性发展逻辑的最高成果和对多样性发展的最后的抵抗。

随着腓特烈二世的失败,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名存实亡了。时代发展的主体、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罗马一日耳曼世界”或“基督教一日耳曼世界” 的形成,是在地中海文明体系崩溃,因而失去重心的背景下,由法兰克人实施了民族化和基督教化的结果。

不过,当这个实现了初步一体化的世界进一步走向统一帝国的时候,内外条件都发生了变化。

反统一的杜会环境首先,在原地中海文明体系的范围内形成了若干千个不友好的、强大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拜占庭、穆斯林世界和罗马教庭。

与此相比,法兰克人社会既没有成熟的文化,也没有成熟的组织结构做支撑,而A.又陷在分土的恶习中难以自 拔。这样的环境破坏了“罗马一日尔曼世界”形成统一大帝国的一系列前提条件,却有利于地方文化与权力中心的发展。

其次,在这个背景下,高卢地区的封建化进程发展起来。这是个与建立统帝国全然相反的进程。无独有偶,德意志世界中的自由主义传统虽然不同于封建主义,但在反对建立统帝国的态度上却是与封建主义完全相同的。

蛮族社会内部的分土传统、封建主义,以及德意志社会内部的自由主义传 统,与罗马教庭和拜占庭共同组成了反对建立统一的世俗帝国的力量。

事实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已经意味着,这个世界的发展潮流已经转向,以封建社会秩序为支撑得多 样性发展趋势已成。

只不过这一新趋势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流,还要经历与整体性力量的顽强斗争。查理曼帝国的出现,就是这个世界整体性的第“次强烈的反抗。

不幸的是,这一反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自己的致命弱点:缺乏社会与历史发展潮流作后盾,只能依赖于个人的天赋和人类生物学上的偶然性(继承人水续而强势、竞争者弱势)。

因此,一当英雄人物撒手人寰,整个世界就又陷入了更严重的分化过程。查理曼以后,“罗马一日尔曼世界"已经分化成三大不同的社会群体:讲罗曼语的法兰西社群、讲拉丁语的意大利社群和日耳曼语的德意志社群。

尽管此后不断有英雄人物出现, 并强力推进重新统一,但他们从未取得过成功。他们就像大潮中翻起的浪花-一样,无法阻挡历史发展的潮流。

意大利社群处在多重利益争夺的焦点上,难以发挥整体作用,德意志社群和法兰西社群没有这些麻烦,他们将在欧洲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充当这个世界的主角,发挥各自特殊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多权力中心也以不同的文化与不同 的区域利益为核心形成,并为此发生冲突。

这意味着,“罗马一日尔曼世界” 进入了以利益区隔与利益争夺为焦点的斗争轨道。

在新旧时代的过渡期,德意志社群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他们的对手则是原来的同盟者罗马教庭。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与罗马教庭原本是追求统大帝国的合作伙伴,而他们却因权力展开了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斗争,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悲剧式的历史绝唱。

这场斗争从最深刻的层面上揭开 示了“罗马一日尔曼世界” 难以形成为一个统一帝国的原因: 统一的力量总是小于对抗的力量。

德意志社会主导权的崩溃查理曼帝国分土之后形成的东法兰克地区,是三分天下中最小和最弱的地区。因为它是唯一一块完全处于罗马帝国文化影响之外的地区:完全没有城市,也没有经历过城市:没有罗马人修筑的大道和少许的文化传承。

森林依然是这片地区的主导色彩,原始公社也依然是这片地区的主要社会组织。然而,这一派原始风光却意味着,高卢地区的封建化过程与意识还没有侵蚀这一地区,促使日耳曼人崛起的那些内外因素在这一地区依然存在。

这首先就表现为社群还没有分裂。首领,或称为王,依然发挥着突出的作用:现在还要加上与王权密切相连的教会力量。在东法兰克,教会而临着与西法兰克和亚平宁半岛完全不同的局而。

在这里,王室是刚刚驯化的基督徒,而大量的蛮族和斯拉夫人尚未被驯化。因此,传教运动是王室与 教会共同组织的“东进运动”。在这里,王室与教会是一家人。这样,在高卢和亚平宁半岛已经分崩离析的时候,东法兰克依然呈现为一股统一的力量。

因此,诺曼人和马札尔人的冲击对于这个社会群体来说,与其是一场灾难,莫如说是一个有效的刺激。战斗使这个社群团结,战斗使这个社群焕发了活力。这

个原始的口耳曼世界迅速以保卫家园为纽带团结在萨克森王朝周用。这个王朝恰好获得了一位全才领袖——亨利一世。 在亨利的率领下,这个新兴的帝国不仅征服了斯拉夫人,还把“罗马一-日尔曼世界”的疆域扩展到了奥德河、打败了匈奴,还一举解决了难以克服的分土传统。

因此,迅速发展成为欧洲的霸主。亨利的继承人奥托世更加雄才大略,原来的德意志帝国在他手里变成了神圣罗马帝国。这意味着,德意志社会已经成为这一时期“罗马一日尔曼世界”的主导力量。

以德意志社会为基础的神圣罗马帝国,处处以查理曼为榜样,一心一意地以重建查理曼帝国为己任。

然而,不可阻挡的封建化进程已经在高卢地区形成燎原之势,德意志社会内部的独立势力也套蠢欲动。更加严重的是,罗马教庭已经把争夺领导权放 到了未来行动的首位。意大利城邦对皇帝的统一管 理政策也已厌烦。

很显然,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失去了查理时代的社会基础。无论它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在别人眼里,它也只是一个德意志人的帝国。即使在它最强大的时候,西法兰克也从未承认过它的法统。

而罗马帝国本土更是把它看作是外来的力量,并以暴动对抗德意志帝国控制它的企图。对把罗马城变成首都充满了憧憬的奥托三世就遭此一劫,勉强只身幸免于难,逃出了罗马城。此后,教皇通过推动宗教改革举起了反抗的大旗。

其实,这就是“罗马一日尔曼世界”以民族为背景展开权力斗争的序称。英雄时代和帝国时代即将过去,战国时代即将到来。

多中心的形成神圣罗马帝国的失败与其说是罗马教庭的胜利,莫如说是德意志诸侯的胜利。或者说,不是罗马教庭打败了神圣罗马帝国,而是德意志诸侯打败了它。

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卡诺萨事件中。事实上,不是教皇的力量迫使亭利四世去忏悔,而是那些希望保留特权的德意志诸侯迫使他这样做,借此打击皇权的威望。

自奥托一世以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始终无法继续增强皇权。奥托三世以后,皇帝又变成了选举产生。德意志诸侯没有了外敌入侵之處,不再像选举亨利那样选举强者为皇,而开始专门寻找弱者充任皇帝。

他们自己则得以借皇权衰微之机巩固私人地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即使偶尔出现一两个强势皇帝也难改已成燎原之势的多中心发展趋势。

1250年,腓特烈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后去世,德意志社会立即分崩离析,形成了天上有多少颗行星,地上就有多少个德意志国家的局而。德意志社会衰落了,推动“罗马 一日尔曼 世界”走向统-的力量消耗殆尽。

这个世界成为由罗马教庭担任主要组织者的、由大小不一的各种力量组成的共同体。不过,统治这个世界是需要强大的政治、军事与物质实力的,而教庭只拥有精神实力。因此,所谓的“基督教共和秩序”只是一种虚假的,或过渡性的秩序体系。

事实上,神圣罗马帝国的失败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发展趋向的转换,它必然伴随着主导力量的更迭与主导权的丧失。很显然,在神圣罗马帝国与教庭进行惨烈斗争时,法兰西与英格兰社会及其王权逐步发展了起来,成为取代旧世界的新任领导者。

不过,新的力量是法兰西封建社会的产儿,遵循的是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从一开始就不具备神圣罗马帝国奠基者那样的雄心大志和广阔的胸怀。因此,他们只是地方强权。这是罗马教庭的共和秩序依然能够存在的关键因素。

这样,在菲特烈二世以后,整个“罗马一日耳曼世界”中出现了一个群星璀璨的多中心局而:罗马教庭、神圣罗马帝国的残余势力、法兰西王国、英格兰王国各行其道,而罗马教庭则充当有限的仲裁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日耳曼   法兰克   德意志   罗马   罗马帝国   帝国   欧洲   开端   神圣   力量   社会   世界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