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信到头发昏-南朝梁武帝萧衍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颇受统治者的喜爱。而南朝梁武帝对佛教的虔诚和崇信,用“痴迷”来形容也不为过。

  梁武帝萧衍(464~549)是梁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祖上兰陵萧氏本来是北方庶族,家世比较低微。可他的伯父萧道成是一个很有谋略的政治家,他趁着宋朝内乱之际,夺取政权,建立了齐朝。萧衍继承了叔父的胆识和谋略,他在南齐担任军职,曾和北魏军多次交手,声名远播。


  齐建武二年(495),北魏军进攻南齐司州刺史萧诞,萧衍跟随江州刺史王广之前往救援。两军阵前,其他将领见魏军势大,畏惧不前。萧衍起自率领敢死队为先锋,奋勇拼杀,将士们紧随其后,大破10万魏军。战后搜检敌营,从一名魏将留下的巾箱中找到了北魏孝文帝的敕书,上面写道:“听说萧衍善于用兵,不要轻易交锋,等我到达再商议对策。如果能俘获此人,则江南为我所有。”足见萧衍当时在敌军中威名远播。

  萧衍早年还是一位社会名流。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广招文学之士,萧衍与名仕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路倕并游于西邸,吟诗赋文,号称“竟陵八友”。后来萧衍做了皇帝,虽然政务繁忙,他仍然每天在灯下读书直至深夜,曾撰写《通史》600余卷。它还常常亲自起草朝廷诏告、赞、序等公文,合起来竟然有120卷。萧衍还善于弈棋,其他方面如阴阳、卜筮、书法等无不擅长,堪称多才多艺。

  如此文武全才自然不肯久居人下,于是趁着齐武帝病逝,宫廷内乱之际,萧衍便辅佐萧昭业夺取了政权。当时他的羽翼还未丰满,可是萧昭业非常倚重他,致使他的势力一步步壮大。等到积蓄足够力量后,他毅然与雍州发起起义,夺取政权,建了梁朝,改元天鉴。

  从此,梁武帝萧衍不再为他人做智囊,开始在政治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寿皇帝,他活了八十五岁,在位五十多年,可以说在迷恋佛教之前,还是堪称一位文武兼修、励精图治的明君。

  “皇帝菩萨”是梁朝百姓送给梁武帝的称号,当然,其中不乏嘲讽之意。首先,贵为天子,却整日不理朝政,以“菩萨”自居,甚为荒唐。退一步讲,既然已经受戒,就应该让出皇位,不理红尘俗事才是,可他却霸占帝位五十多年,所以也算不得真正虔诚。

  关于梁武帝皈依佛教的时间,据《南史、梁本纪》记载,应该是天鉴十八年(519)。自此之后,他对弘扬佛法愈发投入,逐渐走上了佞佛亡国的不归路。据史书记载,梁武帝为了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整日潜心研读佛经。一有心得便召开佛经读书会,和他手下那一帮高僧一起切磋谈玄,直说舌灿莲花,欲罢不能。而且他不满足于设坛讲经,而是极具创作热情,亲手撰写了长达50卷的《大品经注》,对佛教在中国发展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是这样一来梁武帝根本无暇管理朝政,也渐渐对那些案牍劳形之事厌烦起来。好在皇帝身边总有一个智囊团替他操持国务,使他可以脱身投入私人爱好之中。可是,这样做的弊端就是使得大权旁落,此时智囊团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就成为国家机器顺利运转的决定因素。很不幸的事,梁武帝手下的智囊团已经是一批贪污腐败的奸佞小人,所以梁朝的国运日渐衰微。


  除了谈玄论道,钻研佛教义理之外,梁武帝还在生活中严格恪守佛教教规。比如坚决不吃肉、不近女色。莫说皇帝,对于普通善男信女来说,这一点也很难落实。所以广大信众常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以此为自己寻找一个摆脱教规束缚的冠冕理由。从这一点对比中,我们足以看到梁武帝以身事佛的决心和意志。梁武帝不但自己恪守清规戒律,也希望能够推己及人,为大臣们树立一个简朴节制的好榜样。可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梁武帝的生活方式很难得到贵族们的认可。所以,虽说长期的素食主义和禁欲给他带来了长寿和健康,却难以改变南朝沿袭已久的浮华奢靡风气。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道出了梁朝佛教立寺造像的蔚然盛况。立寺造像是每个诚心向佛之人的夙愿,只不过普通百姓经济上很难负担,只能以微薄的善款略表心意。而对于手握天下财权的梁武帝来说,钱不是问题。梁武帝对于自己的生活支出尽量俭省,可是立寺造像却挥金如土,毫不手软。据《释迦方志》记载,从普通三年(522)到梁亡这二十多年间,建康城的佛寺净增二百余座,这一兴建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兴建这些佛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朝廷通过各种苛捐杂税把财政危机转嫁到百姓身上,百姓不堪盘剥,民怨载道。寺院建成之后必然要供养大批僧尼,进一步侵夺国家财政收入,导致寺院经济膨胀,而国家财力衰减,这无疑严重动摇了梁朝根本,加速梁朝的衰落。而此时忙于事佛的“菩萨皇帝”却丝毫没有感觉到亡国的危机正在步步逼近。


  由于梁武帝全心投入到佛教事业中去,所以朝廷的实权便落入一些奸佞之徒手中。但是日渐年迈的梁武帝已经不再像年轻之时那样执着于治国安邦。对于动荡的政局,他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据《通监》记载,每逢有宗亲谋逆,梁武帝总是苦口婆心地用佛经教义来教化他们,可见其昏聩。

  在梁武帝“无为而治”的政策下,梁朝的国运急转直下。到了梁武帝统治后期,国库日渐空虚,通货膨胀严重;朝臣不务实业,玄谈成风,地方宗亲势力膨胀,北方政权虎视眈眈,百姓不堪盘剥,农民起义不断……而面对此情此景,昏庸的梁武帝只知手持念珠,虔诚祈祷菩萨保佑。

  在此内忧外患之际,东魏的叛军侯景乘虚而入。他先是用重金收买了梁武帝身边的佞臣朱异,然后假装归降梁朝。老迈昏庸的梁武帝在奸臣蛊惑下,接受了侯景的假降,引狼入室。其后,侯景不断用钱财收买人心,扩张势力。此时的梁武帝早已身在空门,不在乎家国天下了。太清三年(549),当叛军攻破都城建康,梁武帝被囚于台城之际,他也只是漠然地说了一句“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完全无视黎民百姓的生死去向。同年五月,梁武帝被饿死于台城,直奔西天去实现自己的“涅槃成佛梦”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南朝   南齐   佛教   造像   智囊团   北魏   政权   菩萨   皇帝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