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儿童是如何成长和被教育的


苏联政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忠实支持者,这样他们才能对国家有用。

虽然在沙皇时代,儿童的抚养和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但在苏联时期,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政府负责这些费用。从政权的角度来看,这在但是社会严重分裂的环境中尤为重要。

具有革命和反革命观点的人可以在同一个家庭中找到。人们认为,在儿童中灌输“正确”的世界观非常重要,而不依赖于父母的世界观。

此外,当时苏联大多数人口的教育水平很低,因此必须让儿童离开他们的习惯环境,为他们提供社会流动的手段。毕竟,儿童是共产主义的未来建设者。

旧社会的学校

1900年代农村学校的学生


1917年革命之前,抚养孩子主要是家庭的责任。父母必须决定是让孩子接受家庭教育还是送他们上学。在农村,家里有很多孩子,大一点的孩子通常看护他们的弟弟妹妹并照顾他们。此外,从很小的时候起,每个人都在田间劳作,照顾牲畜。

贫穷的父母可以“雇佣”他们的孩子——例如,作为工匠的学徒。本质上,这意味着奴役。俄罗斯文学中描述了许多这样的例子(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在世界上》或安东·契诃夫的《万卡》)。

萨马拉的一所学校,1900年代


沙皇俄罗斯帝国没有义务学校教育,尽管自19世纪80年代之后,关于引入义务教育必要性的讨论一直很普遍。

有很多学校,新的学校一直在出现,但组织教育过程的责任(以及大部分费用)取决于各个地区——地区和省份。每个地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此事,没有单一的检查制度。学校也没有统一的课程,每个老师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资历,自己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

从摇篮到高中——苏联国家教育体制

在俄罗斯历史上,苏联第一次主动解决儿童的普遍抚养和教育问题。孩子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如何长大不再是家庭问题,而是国家的责任。毕竟,目标是培养苏联社会的新成员,他们能够建立一个强大而繁荣的共产主义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灌输给儿童,他们需要健康、受过良好教育,最终能够为共同利益而工作。

1930年莫斯科第九示范学校学生们正在课间休息


苏联政府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管理孩子的生活,甚至更早——毕竟,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引入产假的国家。雇主在分娩前后向母亲支付工资;同时,允许她休息,以免损害她的健康或宝宝的健康。

婴儿出生一到两个月后,妈妈重返工作岗位,每三个小时有一次休息时间来喂养婴儿。工厂里有日间托儿所,哺乳期的母亲可以短暂离开车间去喂孩子;每次喂食前,女性都会喝一杯含牛奶和食物的热饮。当时,这些条件被视为对职业女性非常有利,因为在沙皇俄国时代,这意味着她必须在分娩后放弃离开工作岗位失去收入。

1956年,一家高档服装厂的托儿所


国家宣传部门还积极传播有关如何照顾婴儿和保持其健康的信息,以及应遵循的适当卫生程序。这就是苏联当局如何控制儿童死亡率,并防止各种疾病(婴儿和母亲)的爆发。

当时的宣传海报说明母乳喂养和给婴儿洗澡的重要性


在日间托儿所之后,孩子在三岁时被免费送到幼儿园,从六岁起,被送到正规学校。十月革命一年后,1918年,俄罗斯历史上首次通过了一项法律,规定儿童接受义务和免费教育。未能将孩子送到学校的家长可能会受到惩罚,包括通过社会服务机构将孩子从父母身边带走。

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的幼儿园,1956年


苏联当局试图为每个孩子提供最相关的知识,使他们成为社会中成熟和富有生产力的成员。在沙皇俄国时代,只有富裕父母的孩子才能接受适当的教育,并取得卓越的事业。苏维埃政权创造了一个基础设施,即使是普通工人和农民的子女,如果他们愿意,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并获得成功;例如,在列宁之后,所有的苏维埃统治者都是“从人民”而不是从精英中产生的。

消除无家可归儿童运动

在沙皇俄国时代,对无家可归儿童的关注是随意的。是的,孤儿院运作——有时是由国家资助,有时是由私人捐助者提供资金。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据圣经的教义,照顾孤儿是东正教的主要责任。然而,在村庄里,孤儿往往由亲戚照顾。

无家可归的孩子,1920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俄罗斯内战之后,许多儿童失去了父母,根据官方统计,大约有700万无家可归的儿童(孤儿院只有大约3万人)。许多儿童实际上是在“街头”长大的,偷窃和乞讨,从长远来看,他们成为了顽固不化的罪犯。

国家完全解决了无家可归儿童的问题, 苏联当局收集和登记这些儿童,并为他们提供食物、住所和衣服。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儿童委员会,开设了大量孤儿院和感化院。

1927年,少先队员和无家可归的儿童参加劳动节游行


特别工作组在火车站和火车上把无家可归的孩子们收集起来,并被送往孤儿院。到1924年,孤儿院的人口已增至28万。

新的教学方法

苏联时期出现了新的教育理论家,他们的工作是从零开始设计一个新的教育系统。其中,安东·马卡连科(Anton Makarenko)受到了特别的嘉奖。他利用一个青少年罪犯群体作为试点研究,开发了一个困境儿童康复系统,他建议也应在主流教育机构引入该系统。马卡伦科在《教育诗》中阐述了自己的原则,在俄罗斯,他的名字与蒙台梭利一样著名,家喻户晓。

1930年,安东·马卡连科和他的公社学校学生在雅尔塔放暑假


尽管沙皇俄国时代的学校给予教师对学生的专制控制,但马卡连科的基本原则是让孩子们参与“共同事业”(例如,打扫教室等简单任务),并让他们相信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责,也对彼此负责。

因此,孩子的精力被引导到集体利益上,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也很需要。此外,马卡伦科在学校环境中信奉“民主”原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言权,孩子们可以举行集体会议,他们可以选举一名班级代表,他们可以让新来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加入他们的行列。同时,他确保纪律得到遵守,不会因惩罚违法者和闹事者而退缩。

《ShKID共和国》电影剧照


苏联教育家维克多·索罗卡·罗辛斯基也提倡民主、自力更生甚至自我管理的原则。他为困难儿童建立了一所公社式的学校,以F·M·陀思妥耶夫斯基(F.M.Dostoevsky)的名字命名,这所学校因其校友格里戈里·贝利赫(Grigory Belykh)和L·潘捷列耶夫(L.Panteleyev)创作了一部邪教经典作品《ShKID共和国》(Republic of ShKID)而闻名。这部同名的苏联电影同样有着大量的粉丝。

共产主义教育

到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的教育体系已经完全到位。列宁的妻子、教育部副人民委员纳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是其背后的主要激励力量和智囊。

她认为:“学校不仅应该教书,而且应该成为共产主义教育的中心。”。因此,教育应该“影响年轻一代,以获得某种类型的人”。克鲁普斯卡娅不同意马卡伦科和其他教育理论家的某些方法,但也支持自我管理和其他学生指导学生等原则。

纳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和少先队员,1927年


1922年,克鲁普斯卡娅在儿童先锋组织的建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组织起源于1908年尼古拉二世统治时期成立的俄罗斯童军运动。然而,重要的区别在于,尽管它在形式上类似于童子军,但先锋运动在内容上是共产主义的。

少先队员受到的教育是“忠于苏联祖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对工作和公共财产的认真态度、获得精神文化以及毫不妥协地反对一切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的东西”。

所有学生从10岁起就加入了先锋组织。从本质上讲,先锋组织向儿童灌输道德和伦理价值观,这在革命之前是教会的职责——认真学习,诚实努力,尊重长辈。积极弘扬同志精神和互助精神。表现较好的学生应该帮助较弱的学生。

印有列宁肖像和“时刻准备”座右铭的少先队徽章


少先队员还负责帮助孤寡老人,收集纸张用于回收,并在国家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整个少先队的“偶像”和主要象征(除了红领巾外)是弗拉基米尔·列宁。少先队员抬着他的肖像游行,在他的纪念碑上献花,甚至在列宁博物馆组建了仪仗队。

最后,可以补充一点,在加入先锋队之前,七岁的儿童被引入预备队,并被授予一个徽章,徽章上描绘了弗拉基米尔·列宁(Vladimir Lenin)的童年。先锋队的座右铭是“时刻准备!”这表明他们的任务是为苏联共产党的事业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苏联   俄国   儿童   少先队员   沙皇   俄罗斯   无家可归   列宁   孩子   学校   何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