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张良”

张良,字子房,相传城父(今河南襄城西南)人,先祖是战国时期韩国人,祖父、父亲都曾在韩国为相。秦灭韩国时,张良拿出全部家产,收买刺客,谋划刺杀秦始皇,为韩复仇。

后来,他找到一个力士,并为其制作了一把重50斤的铁锤,准备寻找时机刺杀秦始皇。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率大队人马,离京东游。张良趁此机会,与力士锤击秦始皇于博浪沙。结果误中副车,两人不得不急速而逃。

秦始皇下令全国搜捕刺客。张良只好隐姓埋名,躲藏到了下邳(今江苏雎宁北)。传说,有一次,张良到一座桥上去散步,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走到张良面前时,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见他是个老人,便强压怒火,下去给他捡了回来。老人又命令他给穿上。张良觉得做了好事,就做到底吧,于是给老人穿上了鞋子。穿好鞋后,老人便笑着走了。

不一会儿,那位老人又返回来,让张良五天后在桥上等他。张良很惊讶,但还是答应了。

五天后,老人早就到了,老人训斥他不该迟到,让他五日后再来,就走了。又五天后,张良拂晓时就去了,结果老人还是比他先到。老人让他过五天再来。

这次,张良半夜就去了。老人很满意,送给他一本书,并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帅,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见我。”说罢,老人扬长而去。张良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圯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学习兵法,终于成为了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随后,他便开始跟随刘邦纵横天下。

公元前208年,楚怀王后人熊心被项梁拥立为王,然后号召各路义军灭秦。张良不忘国仇,忙对项梁提议道:“将军既然已立楚王后人为王,如果再将韩王后裔立为王,就可以召集更多人马。”项梁一口答应,于是命人找到韩成,将其立为韩王,并封张良为司徒。于是,张良“复韩”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包围在了荥阳。刘邦为摆脱困境,打算用郦食其的计谋,让六国后裔复国,牵制项羽。

张良闻听此事,便立即为刘邦陈述利害,他说现在很多人跟随你四处奔走,就是想以后得到封地,但你现在却要扶植六国后裔,就等于把这些人的希望灭掉了,他们肯定会离开你。刘邦听后,十分后怕,马上撤销了复建六国的命令。

后来,经过一番征战,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则在洛阳登基称帝。刘邦称帝后,封张良为留侯。张良对巩固汉朝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汉朝建国之初,很多将领争论不停,认为天下已定,但自己却没有得到封地,因此非常不满。张良建议刘邦先封自己最不喜欢的雍齿为侯,让群臣觉得刘邦不喜欢的人都能被封侯,那自己一定也可以被论功行赏。人心于是稳定下来。

其次,建议定都长安。当时有人建议刘邦在长安建都,但群臣坚决反对,主要原因在于他们都是中原人。但张良认为,关中乃是“金城千里”的天府之国,进退自如。刘邦也赞同张良的看法,便动身入关,定都长安。

再次,对刘邦选择继承人产生重大影响。刘邦认为太子刘盈太过软弱,他十分喜欢皇子刘如意,一直想让他取代刘盈。于是,吕后让张良帮忙。张良便让太子去请刘邦一直尊敬、想请但请不来的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人称商山“四皓”。后来,四皓果真陪太子入朝。刘邦看到太子得民心,便打消了改立太子之心。

张良一生,为建立汉王朝作出了重要贡献。战场上,他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不曾亲上沙场征战,但其奇谋妙计却非常人可比。在后世史家的心中,张良绝对有资格得到“谋圣”的美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项羽   封地   长安   群臣   汉朝   刘邦   王后   公元前   太子   老人   张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