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1位被凌迟处死的“皇帝”,割1516刀,死时16岁,此人是谁

在太平天国起义史上,有两件事是颇为重要的。一是太平天国定都不久后爆发的天京事变;二是1861年结束的安庆会战。前者使太平天国丧失了大批优秀的高级将领和数以万计乃至十余万计的精锐之兵,极大地削弱了军事力量,乃至于一度一蹶不振;后者的作战失利,则直接使其都城天京暴露在了湘军的兵锋之下。另外,经过安庆会战,太平军还丧失了一员能征惯战的统帅陈玉成以及他的精锐军团。也就是说,安庆会战结束后,太平军仅剩下了李秀成这一支能打的精锐军团。

当时,李鸿章的淮军崛起上海、左宗棠的楚军挺进浙江杭州,李秀成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被淮军和楚军牵扯,对从安庆出发进攻天京的湘军很难进行有效阻击。再加上洪秀全对李秀成的猜忌,也使得李秀成不能很好地顾及安庆至天京之间的战场。曾国藩看到了这种局面,便调集部队,对天京城发起了新一轮军事攻势。

安庆会战结束后形势图

担任这场大规模军事攻势的核心部队,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为确保这次作战胜利,曾国荃特意回家募集了六千湘勇,算上原来的部队,曾国荃手中能调度的兵马达到了1.8万人。曾国藩用兵调度,向来持重,特别是李续宾三河之败后,更加小心。每攻大城,一定要有攻城之兵,有打援之兵,布置妥当才肯继续进兵。自太平军定都天京以来,以安庆为上游第一道屏障,芜湖为第二道屏障,芜湖和芜湖下游附近的东西梁山、金柱关互为犄角。当曾国荃在湘军水师及湘军其他部队的配合下,不到两个月便顺利拿下上述要地,遂判断太平军腹地空虚,乃不顾曾国藩的持重战略,率军直奔天京而去。如曾国荃所料,当时因陈玉成集团覆灭、李秀成集团无力回援,天京城附近的守备兵力确实空虚,以至于使曾国荃顺利突进到了天京外围的雨花台。

天京的城防和其他城市不一样。历朝历代营建都城时,多做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模式。但是,其营建者朱元璋却别出心裁。他营建当时还被称作“应天”的天京城时,是依山傍水建造的。概括言之,就是南倚聚宝山,东至钟山西麓,将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纳入城中,向北绕过狮子山南下,依八字山、马鞍山、清凉山等作为城垣西岸,使山、水、高至五至七丈的厚重城墙融为一体。

太平天国天京城防

据载,明人在筑城时,为了使城墙更加坚固,砖缝之间还填入了用糯米汁、石灰、桐油混合而成的夹浆。这种夹浆,具有耐久性、粘结强度高、韧性强、防渗性好等特点。建于唐宋时期的泉州古寺、塔、桥,因为使用了糯米灰浆作为粘合剂,拥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抵御住了1604年的7.5级大地震。1853年,太平军攻破已被称作“江宁”的南京城后,为防御清朝江南大营,又在钟山近城的山峰上修筑了天堡城、地堡城,在火炮的加持下,这两座堡垒,无疑会使天京的城防更上一层楼。

太平天国时期使用的火炮

曾国荃所部不到两万,这么点人分散到方圆一百余里的天京城,着实不够用。因此,曾国藩告诫曾国荃要用持久战攻破天京城,即先切断天京城的粮道,待其弹尽粮绝时再攻坚决战。天京城数十万众,粮道运输靠的是长江水道和秦淮河、高淳河。在曾国荃派出几支精悍的湘军部队配合彭玉麟的水师控制了以上诸水道后,天京城很快就出现了粮荒。洪秀全不甘坐以待毙,一天连下三道严厉措辞之诏,强令正和李鸿章的淮军在上海一带鏖战的李秀成紧急回援。李秀成无法,只能于1862年10月13日率大军来援天京。

湘军方面记载说李秀成的援军有二十万。据太平天国史专家茅家琦先生估计,李秀成的援军大约在十万人左右。史料记载,自李秀成来到天京城的这一天起,东至方山,西至板桥,太平军连营数百座,旗帜如林,将曾国荃的湘军团团包围了起来。人数处于劣势,武器装备方面,因为李秀成的苦心经营,洋枪洋炮方面,湘军也处于劣势。这场战斗,从开始就注定是一场苦战。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亲至前线督战的曾国荃脸部中弹,险些被太平军击毙。主帅如此,曾国荃手下兵将的伤亡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说在这场包围和反包围的作战过程中,什么是湘军唯一值得庆幸的,那就是他们拼死保住了粮道,在日后的作战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以至于能和李秀成僵持四十六天,终于等到了天气转寒。

李秀成兵员众多,短时间内根本无力筹集足够的冬衣,加之粮食即将断绝,只好率军撤退。洪秀全对李秀成的作战不利非常不满,先是对其进行了严厉斥责,然后又命其率军渡江进攻长江以北,以期调动湘军来缓解天京的围困。曾国藩识破了太平军“围魏救赵”的战术,牢牢守定安庆、无为、合肥、舒城等要地,对李秀成的其他攻城之举并不理会。计策失效且曾国荃攻城日紧,李秀成只好于1863年5月回师天京。此时,趁虚而入的李鸿章已率领淮军攻破了李秀成的大本营苏州。李秀成失去了补给重地,再也无力发动对天京城外湘军的反攻。而且,随着李鸿章和左宗棠对江浙一带战略要地的不断夺取,天京城俨然成了一叶孤舟,其陷落从宏观角度来说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了。

湘军各部合围天京城

眼看天京日暮途穷,李秀成只好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尽弃苏浙两省,直趋北方,占领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北方不像江南那样水网纵横,湘军水师无法逞凶。同时,在那里作战,清军少了上海洋人的支持,而太平军则有捻军的支援,胜算会大一些。谁知道,李秀成刚一提出“让城别走”,洪秀全就拒绝了。年近50的他,早已失去了创业初期的进取心。另外,他也从未真正信任过李秀成。随着时间的流逝,天京城粮食越来越短缺。为了缓解粮荒,洪秀全将杂草、树叶做成饭团,号召军民暂作粮食。结果,当他带头食用时,却不慎中毒生病。1864年6月1日,不肯用药治疗的洪秀全病情日趋恶化,不久便逝于寝宫。

洪秀全像

洪秀全亡故,湘军攻城日急,为了凝聚人心,李秀成当即拥护洪秀全十六岁的儿子洪天贵福继承天王王位。然而,纵使李秀成军事才能再怎么优秀,面对城中伤亡惨重且粮秣极度短缺的寥寥守军,他也无力回天了。7月19日,湘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当年太平军攻破城防的地道之法打进了天京城。当时,坊间传言天京城“金银如海”,时人多深信不疑。故而湘军破城后,在和太平军残余士卒缠斗的同时,对天京城亦开始了劫掠。这一点,被曾国藩的亲信幕僚,当时正在曾国荃军中帮助撰写奏折及文稿的赵烈文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下来。殊不知,正是这场大劫掠,给了李秀成和刚即位40多天的幼天王突围机会。

太平天国诸王突围

史料记载,在突围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小插曲:李秀成发现幼天王的马匹脚力不够,遂和幼天王换了战马。结果,李秀成未能跟上大部队,形只影单的他不久便被湘军俘虏。幼天王运气稍好,他不但跑出了湘军的包围圈,还和太平军余部汇合,很快又聚集了十三万兵众。然而,在清军的围追堵截下,这支太平军被打的伤亡惨重,最终被击溃。幼天王被乱军冲散,慌忙中跌落深坑,才勉强躲过一劫。据他后来供述,爬出深坑的他又在山里躲了六天,才敢下山继续逃亡。

洪天贵福[原名洪天贵,后被洪秀全改为洪天贵福]自幼长于深宫,自五岁随太平军定都天京,再到11年后天京陷落,始终未出宫门一步,自理能力很差。因此,当这位连籍贯都不知道是哪里的“小皇帝”孤身一人踏上逃亡之路时,根本不知道该去何方,以至于四处游走的他很快便被清军捕获。鉴于这位孩童的年龄、口音以及相貌高度契合太平天国幼天王的体貌特征,清军很快就对其心生疑虑。由于涉世不深,再加上恐惧,抱有侥幸心理的幼天王在清军的蒙骗诱导下,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其父洪秀全的死因以及去世日期、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宫廷生活、登基后的情形、从天京突围逃到江西以及兵败被俘的经过和盘托出。后来,在清军沿途押送洪天贵福的过程中,这位幼天王对清军的要求也极为配合,将自己所知道的全部情况以供词的形式写了下来。他对政治斗争的残酷一无所知,压根不知道,一旦承认了自己的身份,无论如何讨好清廷,等待他的只有死亡。11月18日,距离洪天贵福被押入清军兵营还不到25天,这位依然相信清朝会将他释放的幼天王被绑缚南昌市曹。在那里,洪天贵福被清廷残忍地处以凌迟之刑。据说,行刑的刽子手一共割了1516刀,洪天贵福才痛苦地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太平军   深坑   太平天国   安庆   芜湖   天王   城防   湘军   作战   部队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