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九州”,指的是哪九州?其中6个州保存到今天

中国古代有关世界的称呼有很多,四海、六合、八荒等等,都代表地域上的辽阔。

后来出自于《尚书》中的“九州”也同样如此,只是相较于八荒六合等词,九州更偏向于中原地区。

那么古时候的“九州”,究竟指的是哪九州呢?又是哪六个州一直保存到了今天,并存在于您的家乡范围内?

古代九州

今人最熟悉的九州,应当来源于汉末三国时期。尤其是《三国演义》进入千家万户后,大家都对古代的各州各郡有了一定了解。

像曹操最初占领的北方四洲,就有青幽并冀之说。至于孙权与刘备,则分别占据了扬州、荆州以及益州。

初看三国的时候,始终认为孙刘联盟之后,就足以和曹操形成抗衡。可仔细观察才发现,所谓三国,纯粹就是曹魏集团对蜀吴的碾压。

别说人口、军事方面,魏国都远远超过这两个国家,就五胡乱中华之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也始终停留在北方。

更何况三国后期,孙刘两家也就“三州两蛮一汉中”(两蛮:蜀国南部及吴国山越之地),曹操却还有兖州、豫州、徐州等地,完全没法比较。

可三国时期的天下九州,是否是“正统的九州”呢?非也。《尚书》中提及的九州,分别是冀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青州及兖州。

至于后来的“大州”,多半是后世地盘扩张之后,重新取名而成的新州。

此外,中国古代九州的由来,甚至还能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像后来的《汉书》、《史记》等历史文献,都有所记载。

传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成功治理好黄河泛滥的问题。因为功劳巨大,大禹被推选为天下各部落的共主。

为了表示臣服,于是各个部落的人都进贡自家部落中的青铜器。大禹感念人民对他的支持,将各个地方的青铜器收集起来,并重新打造出九个大鼎。

一鼎为一州、九鼎为天下。至后来春秋战国年间,诸侯为什么对鼎如此热衷,原因也就在于此。

国之重器,代代相传。不仅是蕴含了古人的文化知识,也代表着古人的精神传承。九州、九鼎,也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保存至今的六个州

那么究竟是哪六个州保存至今呢?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由于不同朝代的不同影响,如今仅剩下徐州、扬州、荆州以及冀州、兖州和青州。

前面三州为地级市,后面三州则成了县级市。谁也没能想到,曾经天下的九分之一,如今影响力竟然低到这种程度。

而另外像豫州、梁州及雍州等,甚至直接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实在令人唏嘘。

时间再次回到汉末三国年间,彼时天下九州划分为天下十三州,相较于九州而言,多出了并州、交州、司州、凉州,以及幽州和豫州。

其中交州、凉州是地盘扩张形成,凉州、司州、幽州、豫州则是在原梁州和雍州的基础上分化得来。

此时天下大州数量虽然增加,但好在国家仍然以州为计量单位。后续从两晋到隋朝年间,“单位”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在数量上有所波动。

一直到唐朝你那件,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才终于由州变成了“道”。以往天下有九州,也从此变成天下有十道。

原本按照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后续宋元明清等朝代,都应该延续唐朝道的使用才对。结果每一次王朝更替,国家行政区域称谓都会发生一次变动。

宋朝年间改道为路,天下一分二十三路。元朝年间首创行省制度,一直延续至今。而明清在行省的基础上,又添加了“道”,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只是上述所有的行政区域规划管理,都注定某一种情形无法避免,即州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原本人们提到九州的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整个天下,可后来满清时期,哪怕文字狱残酷至极,也少有对九州两个字挑毛病的。除非是抱着极大的仇怨,或者花钱贿赂相关官员,否则官员也懒得搭理。

在这样的历史发展基调下,当初的天下九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等等,先后在汉末三国后消失。另外几个曾经的大州,也变成了如今的特定城市。

说不上是好还是坏,反倒是更多人心疼,大禹留下的九鼎,究竟跑哪儿去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冀州   兖州   大禹   青州   荆州   豫州   徐州   扬州   古时候   年间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