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禹治水说起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



前言: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谈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最著名的要说那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的天下之君还是舜。天下发生了大洪水,舜帝怕鲧(大禹的父亲)治水,九年而无功,最终夏鲧被舜帝斩杀。而后年轻的大禹接替了父亲的职位,一改父亲堵的策略,采取了疏堵结合的策略,最终平定水患。而大禹也凭借极高的威望,承接舜帝之位,成为天下之主。

大禹为什么能治水成功?这是我们今天探讨的主要问题。

禹的父亲鲧也是一名水利专家,他的治水思路是作三仞之城,筑堤坝堵洪水。水,自然之物,老子说上善若水;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涛涛洪水,气势汹汹,不可抵挡,这个时候,如果单纯采用鲧的“堵”的策略,水势没有得到泄放。于是堤坝越修越多,人力越耗越大,而水势越积越盛,最终千里之堤,毁于一旦。百姓流离失所,治洪终是失败。

治洪失败损失的不仅仅是财力物力,更损伤的是舜帝的公信力,损失的民心。而民心,天下之本也。舜帝,很显然认识到了比水患更严重的问题是民心的损伤,于是不得已杀鲧以平民愤。

鲧的儿子大禹,本来叫禹。他的策略和父亲截然相反,他认为天下之水患,光靠堵不可以,光堵水势没有地方释放,终成积患。应该因势利导,疏堵结合,方为治水之策。于是他历时十三年,走遍天下大川,不仅筑堤,更开挖河道,开凿大川,为洪水规划了一条可行之路,最终海晏河清。

《庄子·天下篇》:“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

禹的治水方略之所以能成功,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道,治理河流乃至治理天下光靠堵是不行的,还需要懂得疏导。《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本质上做任何事情,都要承认矛盾的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关键是如何处理矛盾。面对矛盾,不能仅仅想要掩盖矛盾。掩耳盗铃的故事何其可笑?真正想要解决矛盾,首先是承认矛盾的存在,然后找到矛盾的本因,去疏通解决。

当然禹的成功绝非偶然,除了策略正确。我想还有两点可以说。第一禹长期在群众中,与老百姓一起治水,知道老百姓疾苦。他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表功,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直到现在禹在人们的心中的形象还是一个衣着朴素,风尘仆仆,手持大铲的农民形象。用一句时髦的话,他走的是群众路线,争取了最广大的劳苦大众的支持。所以禹不是一个人在治水,广大的百姓和他一起,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天下水患何愁不治?以百姓心为心,天下归心;以一人之心代替天下人之心,天下离心。

第二,禹的顶层设计做的非常好。在治水前,他“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在这场“涂山会盟”大会上,禹说服了天下诸侯合力。从此大禹带着治水人马走遍了天下各部,丈量山川河道,统筹规划整体治水堵疏布局,同时天下诸侯合力向大禹提供后勤保障和劳动力供给。

水患是天下之患,而绝非一城一地之患。面对这样的全局性问题,需要一个人站出来统筹全局,全局一盘棋,统一规划,政令一出,不能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最终,你糊弄我,我糊弄你,豫州的把洪水赶到徐州,徐州再设法把洪水赶到别处。这样的做法内耗非常大,也是洪水久久不能治理的原因之一。

禹因为治理水患,最终获得了极高的威望。人民亲切地叫他大禹。“大”字不仅仅指他身材壮硕,也指他在人民心中地位之高。心中有老百姓,老百姓心中就会有他,此理虽历经千载依然如此。也许在禹看来,在每一个实干家看来,官职品级谥号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老百姓心中真正所想,真正的对他们的看法。他们治理的不仅仅是水患,更是人心。他们冲锋在前,给人民带来希望,而这种前赴后继,也真正使得中华文明能够长期流传。

天下大患时,有埋头苦干者,当然也有从中牟利者。孔子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天下发洪水的时候,有人大搞卖船,那么洪水就不会停止。所谓:龙王爷买伞,大雨不停。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治理水患和治理奸商一起行动。从灾难中牟利的利益集团最为可恨,用权力去谋取利益更是可恶。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

有时候,我在想像这种天下的大灾仅仅坏事吗?其实换过来想,它或许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能暴露一些真正的问题,比洪水值得关注的问题。另外如果处理好了,也能真正提升官员实干的能力,体谅百姓的心情。最终也许一件坏事,也能转化成一件得民心的好事。

但值得注意的是,治理洪水的时候,更重要的是百姓。不能本末倒置,治理洪水是为了百姓生活,而不是为了治理而治理。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引领他们走向胜利。这也许就是孔子所说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共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大禹   水患   大禹治水   水势   民心   诸侯   洪水   老百姓   矛盾   父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