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王凤阁被害前拒绝下跪,一旁5岁的儿子哭喊:妈妈 我不怕

“妈妈,我不害怕,抱紧我!”这是85年前,5岁的小金子最后的呐喊。

小金子被誉为“最小的抗日英雄”,面对残暴不仁的日寇,他毫无惧色,目光坚定,看着父亲倒在血泊中,妈妈泪流满面,小金子尽显“男子汉”气概,抚摸着妈妈的脸蛋,盘开散发,对妈妈说:“我不害怕,请抱紧我,我保护你!”

随着几声枪响,小金子与妈妈倒在父亲的尸首上,一家人壮烈牺牲!这是80多年前,王凤阁将军一家人牺牲时的情景。

回望历史,鲜血淋漓,但又不能忘记革命前辈的鲜血付出,勿忘国耻!让我们走进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走进抗日英雄王凤阁的传奇人生。

王凤阁于1895年出生在辽宁通化县的书香门第家庭,家境富裕,他的父亲是一位私塾教师,他的母亲思想开明。王凤阁到了上学年纪,母亲则送他上私塾,跟随父亲读书。

父母自小教育他要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不能背叛祖国,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耳濡目染,在王凤阁的心底埋下一颗精忠报国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子生根发芽。

王凤阁在读书的同时,曾拜程学阁为师学习武术,强身健体,惩强扶弱。因为他知道光有学识还不够,要想在乱世中生存还需防身之术。没成想,这武术为他以后抗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在学习武术的同时,学业也没落下。在1916年,他考入通化县县立中学读书,在读书期间,接受革命新思想,清醒认识到:欲实现报国之志,必须加入革命队伍。

在当时东北,有一支张作霖领导的东北军赫赫有名。在1923年,王凤阁弃笔从戎,投身于东北军汤玉麟步兵团,在军中,他文武双全,脱颖而出,深受汤玉麟的赏识,让其担任步兵团副官,传授士兵武艺。

可是在军中呆过一段时间后,王凤阁发现并不能报效祖国,而是军阀混战沦为残害同胞的帮凶,军中官员腐败成风,他们想的是如何发国难财,争夺地盘,而不是真正为老百姓打仗。

王凤阁不屑与之为伍,愤然辞官返乡。

返乡后,王凤阁根本不用为生计而发愁,他是富家公子,家里有几百亩良田,还有一些商铺、林场在经营。但他无心打理家族产业,整天抑郁沉闷!

他的母亲看后为之摇头,感慨道:“人是回来了,但心还在外面”,为了收住他的心,母亲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但仍然无事于补。

有一天,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重重地训斥王凤阁:难道你忘记了你的志向了嘛!难道你忘记了你的父亲是怎么死的嘛?

一语惊醒梦中人,王凤阁重振精神,专心打理家族产业。可奈何日寇侵入我国东北,山河破碎,激发了王凤阁抗日救国之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无故挑起事端,侵入我国东北三省,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沦陷,日寇在东北成立“伪满州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国破家亡,东北人民自主建立自卫军奋起抵抗。王凤阁也在自己的家乡举旗抗日。

王凤阁不仅胸怀救国大志,而且付诸实际行动。他奔走呼号,宣传抗日,号召人们站起来,唤醒那沉睡的国民,只有这样才能赶跑日本侵略者。

在王凤阁的带动之下,许多民众加入自卫军队中。眼看队伍不断壮大,就需要扩充武器弹药枪支,抗日不仅需要精力,还需要钱。

有一天,王凤阁跪在母亲面前请求她支援抗日。母亲深明大义,对王凤阁说:“儿啊,你做得对,妈支持你,有国才有家!”母亲变卖家产,支持儿子抗日,不仅如此,母亲还动员家中亲戚支援抗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日准备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1932年4月,在通化、临江交界处的红土崖上,飘扬起了一面写着“辽宁民众义勇军”的耀眼旗帜。这支队伍中有农民、伐木工人、教师等,虽然职位不同,但都有一颗抗日的决心,目的相同。

王凤阁顺理成章被推举为司令,带领这支队伍所向披靡,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心腹大患。

自卫军成立之初,王凤阁就带领军队攻打柳河县城,他出其不意,攻打日军溃不成军,攻下日本驻柳河领事馆,砸开监狱大门,放走被日本抓的抗日义士及贫苦农民大众,有些农民还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

在攻下柳河县城后,王凤阁利用收缴过来的电台通报全国,申明誓灭强寇、以雪国耻的誓愿。

凤阁生于斯土,不甘坐视国家之沦亡,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生此头可断,此志不移!

各地群众纷纷加入到他们的队伍,王凤阁率领部队与唐聚伍率领的辽宁民众自卫军进行合编,成立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9路军,同样,王凤阁任司令。

王凤阁带领这支队伍,英勇无比,转战柳河、金川、辉南、海龙、蒙江、临江等地,与日伪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村民的欢迎,打得敌军溃不成军,使敌军闻风丧胆,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日寇为了讨伐这支队伍,向日本本部申请增派军队,调来重型武器(飞机、大炮、坦克)进行围剿。

1932年秋,日军出动重兵配以飞机、大炮对其进行轰炸,在强大的火力攻势下,王凤阁所率领的部队伤亡惨重,不得不边打边撤,撤至蒙江、抚松境内进行集结,但敌军死缠烂打、穷追不舍,这时王凤阁为鼓舞士气,主张“人不离乡,手不离枪,打回通化,抗日到底”。

最后,在王凤阁的指挥下,部队转移至当年起义地点红土崖、大罗圈沟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准备与日军作长期斗争,并对军队进行调整,设立军政委员会,成立武工游击队,这样更有利于打击日本侵略者。

王凤阁在抗日根据地建立兵工厂、被服厂、学校、医院等,誓死与日寇抗争到底。在打击日寇的同时,他对那些汉奸、走狗深恶痛绝,予以铲除。

他派出武工队铲除了王大个与纪大作,他们为虎作伥,与日军残害自己的同胞,罪有应得。

1933年4月,王凤阁派出武工队队长张荣久,趁王大个在玉皇山逛庙会时,将其除掉这个刽子手,人们大快人心。

同年,王凤阁与妻子张桂芳相知并相爱,不久后便结为夫妻,两人也很快迎来了第一个孩子,新生命的诞生就像是希望,他们对孩子寄予众望,取名为小金子。

小金子在山区中长大,与父母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还要忍受饥饿,他听到、看到的是炮声战火,玩的是子弹壳、小木枪,在战火中洗礼的小金子,变得异常坚强,面对生死毫不畏惧。

从1933年入山至1937年,王凤阁部队凭借有利的山区地形,与敌伪作战数百次,其中著名战斗就有十多次,都给敌伪以沉重打击。

1933年7月,正值大雨滂沱山洪暴涨,日军集结步兵3000多名,大举进攻果松川。王凤阁亲自指挥部队以居高临下之势,从午到晚激战半日,敌人伤亡惨重。日落后,日军增调大批部队将王凤阁包围在高山上用炮猛轰,妄图将王凤阁部队聚而歼之。

但是,王凤阁部队凭着熟悉地形之优势,连夜冲出包围圈,急行军向北转移。次日拂晓,部队到达通化二道江以东的样子沟。而果松川方面的敌人,仍在反复“讨伐”20多天,始终未见王凤阁踪影,沮丧而返。

每次面对日军的围攻阻截,王凤阁率部都能巧妙安全地冲出包围圈,为此,日寇恨得牙痒痒的,想尽一切办法抓捕王凤阁。

日军使出下三烂的手段,抓捕王凤阁的岳父岳母及村民来逼降他,可王凤阁是块“硬骨头”,对前来劝降的妻舅说道:“我是一根钢条,宁可折断也不能折弯,我绝不会投降,抗战到底!”

残暴不仁的日寇眼看诱降不成,再次对王凤阁所部发起猛烈进攻,进行大围剿。这次与以往不同,日军将附近的村民集中围困起来,甚至屠村,采取“坚壁清野”的政策,切断王凤阁军部的供给。

1936年冬,日本陆军省下令关东军消灭东边道一带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所部和王凤阁等部救国自卫军。面对险恶局面,王凤阁意识到抗日救国自卫军已到了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刻,于是率部在辑安老岭一带准备与敌军决一死战。

1937年春,日军出动几十万大军进行围剿,敌军对其狂轰滥炸,王凤阁将军率部忍受饥寒誓死抵抗日寇。王凤阁边打边撤,被逼至通化、辑安、临江三县交界处老虎寨时,日伪军跟随而至,又与之激战三天三夜,日伪军尚不能取胜。

日寇紧急调来飞机大炮,投放燃烧弹,漫山遍野顿时成火海。王凤阁率部冒死突围,退至大罗圈沟附近的东南岔。此时,王凤阁部队已饥寒交迫弹尽援绝,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终于伤亡殆尽,全军覆没,王凤阁一家人全部被俘。

王凤阁被俘后,日寇非常高兴,还登报宣传庆祝。日寇许以高官厚禄引诱王凤阁,刚开始并没有动刑,好吃好喝招待着,但他宁可饿死也不吃日本人的东西。他那5岁的儿子小金子同样铁骨铮铮,面对日伪军糖果、食物的诱惑,小金子不为所动,愤怒地说道:“我不吃日本人的东西,不吃亡国奴的饭!”

妻子张桂芳同样也是一块“硬骨头”,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丝毫未动摇。

恼羞成怒的日本人,眼看来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王凤阁一家人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他们宁死不屈,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但他的意志始终那么坚定,坚决不动摇,眼神中充满愤怒,坚信中国革命必胜!每次审问都一无所获。

气急败坏的日本人,觉得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对他们失去耐心,决定处死王凤阁全家。

1937年4月15日清晨,春寒料峭,通化县城全城戒严,被白雾笼罩,一片死寂。从日本宪兵队监狱驶出几辆汽车,开往城东北柳条沟刑场,一路上日军重兵把守,道路两旁站满群众。

王凤阁站立在车上,昂首挺胸,双手被铐在后面,目视前方,丝毫没有悲惧感。他的妻子与儿子在另一辆车上,也没有露出悲伤之感。两旁的群众悲泣的眼神目送着英雄离开。

不一会儿,车辆到达玉皇山柳条沟刑场,在刑场上,日伪军早已挖好两个大土坑,四周围满了被逼来观看的村民。王凤阁一家人,从容淡定地走下车,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对着围观群众高喊着:“父老乡亲们,我王凤阁为抗日而死,大丈夫死得其所!大家努力,中国不会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铲除伪满洲国!”

说完他迈步走近一个土坑,席地而坐,日本鬼子示意要他跪下,王凤阁坚决不跪,死也要坐着死,恼羞成怒的刽子手,手起刀落,砍下王将军的头颅,鲜血洒在家乡的大地上,倒在大坑里。

妻子张桂芳看着丈夫倒在血泊中,用力挣脱敌军的手铐,愤然扑上丈夫,泪流满面,在一旁的小金子边哭边替母亲擦眼泪,哭喊着:妈妈,我不害怕,一会儿抱紧我!随后几声枪响,罪恶的子弹射进她们的身躯,也倒在血泊中,一家三口壮烈牺牲!

在场的围观群众不忍直视,只能默默擦干眼泪。

80多年过去了,王凤阁一家三口永远长眠在通化玉皇山烈士陵园,在这里建立起一座英雄纪念碑,永远纪念这位抗日民族英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是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致敬大英雄,小英雄!英雄永垂不朽!让我们永远铭记英雄史,传承英雄志!勿忘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柳河   通化   伪军   日寇   敌军   日本   日军   名将   金子   部队   儿子   母亲   妈妈   王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