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清军从西宁进藏的路线是怎样的?

十八世纪清政府对西藏的治理是积极而进取的,从1718年清军首次进藏驱逐准噶尔部起,为了西藏的社会稳定而多次在西藏用兵。清军进藏的路线有两条,其一是成都起兵,经打箭炉、理塘、巴塘、昌都后继续西进。这条路线对于了解西藏的朋友都很熟悉了。其二是西宁出发的进藏线路。在当时,清军主力部队多走青藏线(有时清军青藏、川藏两线同时用兵),或者军情紧急时的选择,包括两次驱逐准噶尔及第二次声讨廓尔喀战争(福康安领军),清军均选择的这条线路。这条线路最大的优点是距离短,用时少。缺点是行进的难度大,要翻越巴彦喀拉山和唐古拉山。当时的青藏线和今天的青藏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今天连接拉萨和西宁的公路或铁路线,没有任何一条是和他完全重合的。


从西宁出发到扎陵湖一段与今天的国道

214或西丽高速(西宁—丽江)基本重合。


在扎陵湖处折向西行,穿过湖南岸的草原,随后翻越巴彦喀拉山。如下图(图中红色水滴图标是翻巴彦喀拉后跨通天河渡口)


巴彦喀拉山脉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当时具体的翻山地点史料记载为“巴颜哈拉那都”(《廓尔喀纪略》卷十八,记载大将军福康安的进藏经过),不确知为今日何处,如有清楚的当地朋友请不吝赐教。从扎陵海到翻越巴彦喀拉沿途还经过如下地点:哈达都、星宿海(可查,在扎陵海西侧)、白尔齐尔、喇嘛陀罗海。这些地名均来自《廓尔喀纪略》之记载,很难确知今日何地。

翻越巴彦喀拉后,紧接着要跨长江源头通天河,《清实录》、《廓尔喀纪略》等多种史料对清军多次的军事行动均记载跨河地点在“木鲁乌素河”(也有记为木鲁乌苏河)。这个地点比较一致被认定为青海玉树州治多县通天河与楚玛尔河的交汇处——楚玛尔河七渡口,在卫星地图可以搜到“七渡口”。


接下来就是从木鲁乌素到青海与西藏交界的一个地点,翻越唐古拉山。史料记载为“多伦巴图尔”。


蓝色虚线为玉树州杂多县域,与西藏那曲接壤,多伦巴图尔在县境西南,感觉与今109国道翻越唐古拉山口地点相同。

翻越唐古拉山进入那曲,沿今天的109国道大致相同的线路抵达拉萨。要说的是当时不会经过今天的那曲市区,而是在一个叫“喀喇乌苏”的地方跨过那曲河。喀喇乌苏一听就是蒙古名,了解西藏历史的人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原因。喀喇乌苏在那曲市区的西部,清军第一次驱逐准噶尔(1718年)就在这里遭到惨败,非常的惨烈,两位将领色楞、额伦特均战死,近6000将士几全军覆灭。


有学者考证喀喇乌苏位于那曲玛切乡年扎村,但并未公认。

清军得这条线路并非专门为清军所开辟,而是古已有之,其勾连西宁、拉萨交通的重要性堪比今日之青藏公路。**公主进藏所走为此路,清朝时期来往于青、藏两地的商人、僧侣等也穿行于此,甚至五世达赖喇嘛觐见顺治皇帝(1652)、六世班禅喇嘛1780年北京圆寂后法体运返扎什伦布寺、十三世达赖喇嘛1904年远走外蒙古等等均走这条道路。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二日福康安奏折中提及勒保(时陕甘总督)、青海办事大臣奎舒写给他的一封信:“询之蒙古、番子、通事人等,俭称,青海一路,冰雪甚大,柴草无从采觅,贸易人等冬令往来,悉皆携带干粮,沿途放马,缓程行走……”。另福康安乾隆五十六年正月二十日到达拉萨后,询问藏人,“皆云对比喇嘛等行走需一百二、三十日,可谓快速”。福康安当时用了50天,从西宁赶到了拉萨。十九世纪起,这条通道随着川藏线(今国道317)的完善,在军事上的用途几乎消亡。而109国道的开通让这条通道彻底从我们的视野消失。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探寻一下这条古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西宁   通天河   准噶尔   巴彦   唐古拉山   乌苏   那曲   拉萨   青海   西藏   路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