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融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携手华为共筑AI未来

华为全场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自2020年3月份开源以来,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AI人才,加快科研和产业落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基于昇思MindSpore与华为进行产学研融合,通过课程融入、开发实践等活动培养AI人才,不仅促进了学校的专业改革、学生成长、论文发表,更推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落地。

昇思技术融入学生培养各阶段

西电人工智能学院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最早建成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学院的高校。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排名中,学校的人工智能学院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及人工智能专业双双获评A+。从昇思MindSpore发布至今,人工智能学院对MindSpore的发展十分关注与支持。

2018年,王爽教授牵头参与华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课程建设》;MindSpore开源后,人工智能学院在《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和《智能系统专业实验》等课程中开始引入昇思MindSpore,当年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基于此开展;2021年初,作为首批“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建设高校,人工智能学院充分利用“智能基座”平台作用,将全院AI类课程与MindSpore框架进行融合;同时,鼓励全院师生参与众智活动,增强教师、学生等对框架的理解深度和使用经验。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课程建设》获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基于MindSpore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华为进行全方位产教融合

基于“智能基座”和“众智”活动,人工智能学院在课程融入、课外实践、毕业设计、研究生培养等环节应用昇思MindSpore技术,使学生能够通过该技术入门AI,并通过开发实践,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科研创新,一步步成长为AI人才。

在教学全面融合基础上,人工智能学院也积极参与MindSpore众智项目,并与学生培养策略进行有机结合。在华为牵头的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中,学院前后共承担包括47个算子、150个模型及一个套件的开发,累计投入20余位优秀教师与上百名学生,培养100+MindSpore开发者, 7个项目荣获昇腾众智金质量奖。

科技竞赛传捷报 论文发表结硕果

依托产教融合的显著成果,结合学生长期丰富的MindSpore开发经验,人工智能学院利用基于MindSpore开发的系统参与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竞赛,获得多个国家、省部级奖项,并将学院研究与SOTA模型的众智经验相结合,产出一批高质量的创新论文。

2021年,由人工智能学院赵嘉璇、何文鑫等的《基于AI开发平台MordelArt和MindSpore开源框架创意作品》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同年,华为公司举办的“昇腾杯”遥感影像智能处理算法大赛中,人工智能学院研究生赵栋等同学获得该赛事“变化检测”赛道亚军;2022年,在陕西昇腾AI创新大赛中,人工智能学院优果智选团队与智医慧影团队荣获大赛银奖与铜奖。同时他们还积极活跃在开源社区、启智社区等平台,为开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人工智能学院学生作品荣获银奖

“昇腾杯”遥感影像智能处理算法大赛,人工智能学院学生获“变化检测”赛道亚军

在2022欧洲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上,人工智能学院的16支队伍入围各类赛事前10,斩获ECCV 2022竞赛12项奖项(包括3项冠军、6项亚军、2项季军、1项陪审团奖)。

此外,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华为MindSpore学术奖励基金和高水平创新论文项目的支持下,焦李成院士带领人工智能学院师生共发表学术论文50+篇,获IEEE TIP、IEEE TGRS、IEEE TNNLS、TAI等top期刊和顶级会议录用17篇,培养的研究生在CVPR、ECCV、ICCV、IGARSS等会议举办的国际竞赛中共获得冠军7个,亚军2个,季军3个。

人工智能学院是师生所撰写论文在IEEE上发表

开展科技创新 成果获得产业应用

学以致用是西电人的传统,人工智能学院利用MindSpore AI框架积极进行科研创新,并成功应用于测绘、农业等领域。

在雷达遥感技术领域,西电有着多年的技术积淀。合成孔径雷达一直是世界各国争夺的核心技术高点,人工智能学院勇于向这个世界难题发起挑战。人工智能学院与西安昇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华为三方聚力,依托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强大算力,在昇腾Atlas算力底座和MindSpore AI框架下,采用华为智能无损以太网络将算力节点高速互连,开展了大规模雷达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技术研究,开发的“秦岭·西电遥感脑”入选2022首届中国算力大会“算力赋能”创新先锋系统类优秀成果。“秦岭·西电遥感脑”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雷达遥感预训练大模型,未来在国土测绘、自然资源、农业林业、双碳经济、防灾减灾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秦岭·西电遥感脑”

“秦岭·西电遥感脑”入选2022首届中国算力大会“算力赋能”创新先锋系统类优秀成果

此外,由人工智能学院牵头申报的“陕西省遥感大数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名单并开始立项建设,这是继“秦岭·西电遥感脑”研发后产业落地的重要成果,也是学校继2009年获批首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来取得的又一突破。陕西省遥感大数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基于昇思MindSpore,凝聚全国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力量,全面发展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重点的地理空间信息产业。

在农业方面,优果智选团队开发出一套基于AI的水果品质检测与分拣系统,借助人工智能手段,快速、精准地识别缺陷和等级划分,目前项目已应用于酥梨的分拣上,助力分级分拣的工业化生产。

AI优果智选流程图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一路走来,人工智能学院对接产业界科技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多方协同、优势互补,全面产学研融合,以产教融合先行,逐步带动科研创新,并不断构建新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向西部地区进行辐射,推广其先进经验,形成基于国产软硬件平台的校企合作循环,培养了一大批AI人才。未来,人工智能学院将与华为在教材开发、慕课建设、项目竞赛、科技应用等方面继续探索,打造AI人才培养源源不断的保障机制,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高端AI人才。

作者:侯彪

侯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华山学者特聘教授,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和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陕西省遥感大数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类脑智能、遥感图像解译、无人系统协同感知等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获省部级教学和科研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科技成果奖、陕西青年科技奖。在IEEE TIP、TCYB、TGRS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

在人工智能和遥感领域与华为昇腾开展深入合作,建设项目"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课程建设”,获评2021年度"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优秀项目案例;获华为云AI名师奖、"智能基座”华为云与计算先锋教师;联合开发的"秦岭·西电遥感脑”模型入选2022首届中国算力大会"算力赋能”创新先锋系统类优秀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华为   秦岭   陕西省   教育部   产学研   遥感   西安   人工智能   电子科技大学   未来   智能   项目   学院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