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是个强大的王朝?千万不要被表象蒙蔽了双眼

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先后出现过许多封建王朝,其中不少朝代都曾盛极一时。因此我们在讨论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时,不同的人往往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

不过在如今的网络论坛上,将清朝视为中国王朝鼎盛时代的论调越来越多,他们指出清朝有着极大的稳定疆域,并且创造了康乾盛世这样的封建“奇迹”,这足以说明清朝的优秀。

然而我们也不应忘记中国近代屈辱的近代史也是从清王朝开始的,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一连串战争失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的创伤。

那么清王朝究竟是不是真的强大呢?

清代疆域图

一、清王朝的政治困境

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上,我们就曾学习过以下的说法。

那就是清朝是中国封建君主制度的集大成者,皇权达到了历史的巅峰。这种皇权的高度集中,让清朝的统治结构趋于稳定。

纵观清朝历史,虽然出现过不少问题,但除了清初的三藩叛乱以及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之外,确实没有撼动国家根基的大乱。而且纵使清朝末年连续上演皇帝英年早逝,幼主登基的戏码,但是中央权力依然被牢牢掌握在皇室手中。

这在某种程度上确乎是清王朝在政治制度上的成功。

平西王吴三桂

但是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在你得到利益的同时往往也要付出代价,清王朝的统治也是如此,他们付出的代价就是葬送掉了中国文人阶级色政治热情,扼杀了制度创新和创造力。

从皇权诞生伊始,文人政治就伴生在其身边,相权更是一直都作为皇权的制衡活跃在历史舞台上,霍光等人甚至曾经有过废立皇帝的权力,这足以说明相权的地位。

在宰相制度存在的日子里,皇权会受到以宰相为首的文人的监督,廷臣也可以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良建议,这是中国封建统治体质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在明朝之前文人的地位也是十分尊崇的,这让读书人们往往都有崇高的政治理想。

宋代文人形象

虽然明朝时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但是随着内阁的诞生,文臣们依然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后期东林党人士更是对历史的走向更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们的功过至今依然无法在学术界达成共识,但至少说明明朝时文人对于国家政治还保有热心。

不过到了清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由于清朝统治者是入关的满族人,他们和汉族士大夫之间存在天然的隔阂,再加上清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旗人的权力,遏制汉族大臣的发展,这无疑让清朝时的学子逐渐丧失了政治热情。

最关键的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突出皇权,将之前相对平等的君臣关系进一步拉开,大臣们对于皇帝的毕恭毕敬让他们不敢再对清廷的政策妄加评论。

清政府的制度革新动力就此丧失。

清代官员

这种压抑的气氛让清朝的官员们大多失去了政治理想,而利益就此成为了他们的最高追求。这样的情况导致清朝的基层官僚体制中贪官频出,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国家财政也在这些蠹虫的蚕食下日渐亏空。

这种从上至下浑浑噩噩的官僚系统,又怎么称得上强大呢?

二、清朝政府对于思想的扼杀

既然上面提到了清朝官员政治理想的缺失,我们不妨沿着这条线再来谈谈清朝政府在文化方面的问题。

我们知道清朝初年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因此十分重视儒家文化的发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感受到了汉族文人和满族文化之间的尖锐对立,这让清朝统治者们忧心忡忡。

顺治皇帝曾在《罪己诏》中反思推行汉族文化

不过他们并没有想着如何提升本族文化,而是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思想控制上,层出不穷的文字狱也就此成为了清朝文化政策的最知名标签。

在文字狱现象最严重的乾隆时期,有些文人在被惩处时甚至都不明白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这种高压统治让文人们在创作的时候变得束手束脚,这极大地打击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自由。

针对当时的情况,清朝文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既然写什么都有可能犯错,那不如索性什么都不创作,一心扎进故纸堆中,这样就能免去文字狱的风险。因此清朝最兴盛的学术门类便是考据学,其发展虽然对我国历史研究的进步有积极意义,但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改造实在是毫无用处。

清代学者形象

这就让整个清朝学术圈沉浸在一片虚假的繁荣之中,一阵喧闹过后只剩残书几篇,其上满是之乎者也,对于如何解决现有问题,国家要向哪发展却全无思索。

就连《四库全书》这一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图书集成,也演变成了清政府控制思想的工具。清朝统治者和文官们在编辑这部鸿篇巨制的时候对其中的许多书籍进行了删改,这虽然可以稳定他们的统治起到粉饰太平的作用,但是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四库全书》书影

与此同时清朝统治者在与外国交流时的态度也相当保守。

这让西方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很难进入中国。诚然中国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文化最先进的地区之一,但是在西方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却还在做着千秋万代的大梦,这无疑是可悲的。

《四库全书》书影

虽然清朝中后期魏源,林则徐等人终于提出了“开眼看世界”的说法,但是对于清朝来说已经太晚,更何况这些求变创新的想法还要受到保守派的攻击,这让改革举步维艰。

清朝在文化领域创造力的缺失也让清朝和强大一词相去甚远。

三、疆域大而不整,军队多而不强

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更多的是从清朝的统治体系和文化动力上论述清朝缺失的。

想必此时会有人提出质疑,清朝毕竟拥有元朝以外最大的疆域,而且其在王朝前期的几次对外作战中战绩也算不错,这应该足以证明清王朝的强大了,但是笔者却持有不同的观点。

首先来看疆域问题。

清朝确实拥有十分可观的疆域面积,但是清政府对于这些地方的管理却缺乏力度。比如在西南的多个省份,虽然进行了改土归流的改革,但是清政府对于当地的控制力度依然有限。

中日甲午海战

清朝末期的时候更是出现了著名的“东南互保”事件,汉族大臣控制下的江南各地和北京政府已经离心离德。在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失利也和缺乏地方军队配合有着极大关系,偌大的清王朝其实早已是一盘散沙。

这样的国家空有巨大的疆域却无法整合力量,犹如四肢不协调的壮汉,看似强壮实则弱不禁风。

在军事制度上,清政府依靠和绿营兵马确实曾经横扫中原大地。

晚清军队

但是从清朝中期开始,清政府对于军队的管理就已经出现松散的问题,不少八旗子弟子在军队中游手好闲,只为混个军功,这让部队的战斗力出现大幅下滑。

更何况清朝政府在武器的更新换代上也不够努力,这让清朝军队的武器在鸦片战争中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士兵了,再加上训练不足,指挥不利等问题,清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屡战屡败也就不稀奇了。

因此清朝其实从中期开始就已经走上了下坡路,其糟糕的政治风气与文化氛围让其很难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进行调整,这样的王朝又何谈强大呢?

晚清士兵

写了这么多,突然发现还没有聊聊康乾盛世,实际上当时中国的生产总值虽然高居世界第一,但是百姓的生活却并不富足。

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让许多百姓挣扎在饥寒线上。

我们只能说这个所谓盛世是通过封建体制将对百姓的压榨推向极致来达成的,其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国力转折点的出现。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清朝是一个缺乏内在进化动力的朝代,这样的王朝只能够停留在旧时代,而无法迈步向前。即使在被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国门之后,清政府的转变也显得太过缓慢,这也让清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被列强焚毁的圆明园

最关键的是,清政府采取的政治管控以及文化压制的背后,其实凸显的是清朝统治者对于自身的不自信。

他们担心人民在觉醒之后会推翻他们的统治,这种不自信的政府又怎么能够让国家强大起来呢?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他们只能通过自我麻痹来进行催眠,这也是清朝统治者沉醉与天朝上国美梦的根本原因。

他们用“高墙”将百姓围困在囹圄之中,举国上下看不到外部世界的风起云涌,最终被时代远远甩在身后,这样的王朝和强大根本没有一点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汉族   王朝   皇权   疆域   统治者   表象   清朝   文人   中国   清政府   双眼   强大   政治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