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奇才姚启圣,从一品到九品,为何官越做越小?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奇才,别人要不是做不了官,要不是做官就步步高升,而他却几乎把清朝的各级官职做了个遍,而且是越做越小,这个人就是清朝一代名将姚启圣!

姚启圣生于1624年,逝于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人,1663年,姚启圣参加了乡试,名列第一,被任命为广东香山知县,正式步入官场。清朝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在三藩之乱以及平定台湾中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是一代名将。

姚启圣

功劳显赫成就多

1.拔刀相助真仗义。姚启圣生在封建思想最保守的年代,却没有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而是活成了性格豪迈、狂傲不羁的样子,身上带有很强的侠义气息,热衷于施舍钱财、打抱不平,更像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一天,他前往杭州萧山,突然看到2名兵痞强抢民女,便赶上前去,装作好言相劝,趁2名兵痞不注意,突然抢走他们的佩刀,当场斩杀二人,救下这名女子。

仗义相助

2.平定战乱显才能。1673年,“三藩之乱” 爆发。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挥军进入浙江。康熙皇帝命康亲王杰书率兵讨伐耿精忠。姚启圣觉得机会来了,募集了几百名士兵,前往投靠杰书。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姚启圣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多次挫败耿精忠军队,逼迫耿精忠第二次投降清廷。此外,姚启圣还劝降了吴三桂麾下将军韩大任,收复了3000降卒。

平三藩战略图

3.制定方略有智慧。姚启圣就任伊始即向康熙奏请自己的战略部署,提出以“剿抚并用”的方式,一边攻取克复失地,一边招安敌方不坚定的盟军将领。这一策略正合适清初国情,很快被康熙采用,使得清廷顺畅克复台湾。同时,姚启圣以从郑氏集团内部分化瓦解,逐步削弱敌方势力的方式智取郑军。曾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漳州设“修来馆”,以高官厚禄招降郑经部属,先后有陈士恺、郑奇烈、朱天贵等名将携所属官兵近五万人投诚,可谓成效明显。

出谋划策

4.高瞻远瞩大格局。清朝水师力量薄弱,无法与郑经的水师队伍进行对抗,姚启圣建议康熙充实水师队伍,强化海上战斗力,康熙于是调拨万人从江浙选战船百余艘,从湖广拨发新式西洋火炮,大为增强福建水师的力量。另外,因连年征战、清廷“迁界禁海”方针等政策严重破坏了地方经济,姚启圣多次上书恳请诸岛停止移民,切实发展经济保护百姓利益。同时,姚启圣还是个惜才之人,与大学士李光地一起保举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为渠道选将做出关键性决策。

智取郑军

性格使然官级降

姚启圣既然为清朝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按说应该是得到朝廷重用,官居高位才对,可我们这位奇才那就与别人有所不同,别人的官是越做越大,而他的官却越做越小。

顺治二年,他任福建巡抚,类似于现在的省长或省委书记一职,从二品官员,郑成功收台时,资助粮草,颇有微功;顺治六年,因抗拒朝廷治闽方略,被降为藩司,戴罪任职,相当于省政府办公厅、民政厅、财政厅;顺治九年,因屡屡与上司争吵,又被贬为道台,为正四品官员;到顺治十三年,因酗酒渎职,再被贬为知县,为正七品官员;顺治十六年,不知道犯了什么律条,再被贬至漠河军中效力;到了康熙五年,再被裁撤,塞到盛京郊区一个马场,任九品司厩。大清的各级官职,他是一级没落下,都当了遍。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多方资料查阅,有些史料说是姚启圣故意为之,因为伴君如伴虎,只有明哲保身才能颐养天年,要不然就和周培公一样的结局凄惨。但是,我个人觉得,这还是和姚启圣个人性格特点有关。

1.恃才傲物。姚启圣是前明秀才,喜欢看书,有一次他在皇帝的书阁看书入了迷,康熙见天色已晚,就让他回去休息,他却把康熙的书顺便也放进了衣兜准备带回去再细细阅读。康熙突然叫住了他,并说“我有两样东西是不送人的,一样是妃子,一样便是书籍”,但看姚启圣如此爱书,最后康熙也只能忍痛割爱,把书送给了他。从这便可看出,姚启圣是一位知识渊博,涉猎书籍广泛的人才。所以,他具备舌战群儒、才华横溢的资本,也因为这个所谓的有点,他便狂了点,恃才傲物,屡屡抗上,导致顺治都想杀他而未杀,只能降旨永不录用。

痴迷书本

2.愤世嫉俗。在为官期间,姚启圣经常向康熙表达自己关于满族对汉族的不平等待遇的不满,认为满族有很多文化是落伍的,是需要淘汰的。经过多次的表达,终于惹怒了康熙皇帝,他觉得一个糟老头子哪有那么多的愤世嫉俗,那有那么多的民族情怀,就那么瞧不起满族文化啊,真是宁愿不当官,宁愿去马厩照看马匹都愿意。所以,忍无可忍的康熙最终还是将姚启圣打入了打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挫挫他那桀骜不驯的锐气,但因为康熙确实惜才,所以也就说了一句,“姚启圣,你知不知道,在我心里,早就杀了你几千次了。”

照看马匹

3.擅作主张。清朝顺治年间,为了削弱、消灭郑成功等抗清力量,在沿海省份实施“海禁”政策,“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还颁布“迁界令”,强令东南沿海居民内迁30—50里。“海禁”和“迁界令”,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郑成功政权,但也使得沿海地区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备受抨击。姚启圣在浙江沿海一带长大,当然深知“海禁”的危害。他当了香山知县没多久,就擅自开放“海禁”。这下惹麻烦了,有人以此为由弹劾他,他被朝廷革除职务,丢了乌纱帽。

迁界禁海

一代奇人有官运

姚启圣是个奇人,被贬为九品马厩官之后,一直还是作为领导身份在从事工作,后面又有周培公的举荐,加之康熙帝爱才,所以,康熙又重新启用姚启圣,还把顺治留下的圣旨烧掉了。康熙大胆任命姚启圣为官,直接从九品官提拔到一品总督。姚启圣本来的级别是九品,被康熙任命为福建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直接就是从一品,也为后来收复台湾做了准备,这也算是对他一生功劳的肯定,也是他一生官运亨通的表现。最终,通过他的努力与知勇而退的悟性,方可在那个君主专制的王朝得以善终。

收复台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满族   香山   海禁   清廷   水师   顺治   知县   福建   奇才   官场   清朝   康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