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意见不和,康熙就认为陈潢是居功自傲,于振甲的密奏起作用了

靳辅陈潢带珈办公两年,两年时间里,他们让黄河深了,让漕运没有断过,让战略物资能够稳稳当当地运到台海,可以说姚启圣施琅能打下台湾,也有靳辅陈潢的一份功劳。

所以施琅在进京面圣时,替这二人求了情,但康熙当面斥责了施琅,说他一个封疆大吏,替一个河道官员求情,是何居心。

施琅是知恩图报,也是看靳辅陈潢实心任事却遭受不公,而且自己拿下了台湾,再怎么说也是大功一件,所以开口求情。

但康熙对他的斥责,其实就是对他,以及对靳辅陈潢的一种保护;因为索额图的人早就对他开始了揣测,说他进台湾先拜郑氏祠堂,后视察桑农,说他是上马能打仗,下马能管民,说他要做台湾王。

如今他又替河道官员求情,岂不是给那些人递刀子,如果他替靳辅陈潢求情之事传出去,那人家刚好把他与靳辅陈潢一锅子烩了。

不过康熙还是到黄河大堤上看了靳辅陈潢,也看到了这二人因为干活与带珈造成的伤痕累累双手。

这时候的康熙对这二位治河能臣,是感激的,毕竟靳辅陈潢治河的功劳,就连索额图也是从心底里认可的,康熙有眼睛,自然看得到。

但靳辅陈潢都不是爱惜名声的主,也不是好表现的人,他们只是老老实实的治河修堤。

他们不爱惜名声,可有爱惜名声的人,那于振甲可是爱惜虚名胜过一切的主。

在灾区走了一遭后的于振甲,在康熙面前那可真是痛哭流涕。其实做臣子的还是要会表现,看看人家于振甲多会啊!

而且于振甲的确也是有贤名在外,就这样一个以“直”“撅”外加“好名声”为己任的官员。他的存在就跟大明的海瑞,大唐的魏征一样,做帝王的都想重用这样的人来彰显自己的大度。

康熙当然也不例外,在听到于振甲的表演后,立马就给了他密奏河道上事务的匣子。

但康熙那里知道这于振甲根本就不懂治河,而且对陈潢的治河理念是持反对态度,在于振甲眼里,陈潢那样筑高堤,修怪物建减水坝,就是劳民伤财。

于振甲的治河理念就是清淤,又简单又见效。

所以在接到于振甲的密奏后,康熙立马就相信了于振甲,觉得在入海口上,只要深挖河道清除淤泥就行。

但陈潢不同意这个意见,因为他下水勘察过,海低河高,轻易挖,那海水就非会倒灌不可

但康熙却不认可陈潢的意见,而且他还觉得陈潢居功自傲了,所以陈潢只能离开他心心念念的河道。他这个人,把治河是当成一生的事业的,让他离开,那就是要他的命。

而康熙与于振甲认为的挖河道,到底是对的么,皇上决定的不对也对,就算海水倒灌,那也是对的。

而聪明如于振甲,就算治河治不出个啥名堂,当时把责任往康熙这里一推,说是您定的道道,他啥问题都没有。他的名声依然在。

记得历史上说的是于振甲治了几年,没起色,康熙巡视,老百姓还是说靳辅治得好,他就再招靳辅,可是那陈潢靳辅都已经死了。

所以康熙只能换下于振甲,让别的大臣顶上去,继续用陈潢的法子治河。

陈潢曾经说过给他30年,他能让黄河水清,其实他与靳辅治河只治了九年,就由于振甲的搅和,他们的治河就结束了。

所以他们只是治理了高家堰肖家渡一带,入海口,乃至河南一带,都没有提上日程。

但就他们治理的那些,就让运河只靠靠黄河水运行7里,要知道他们治河前,运河可是靠黄河水运行200里的。别看只少了130里,就这河道,就极大地减小了黄河泥沙以及动荡对运河的影响,能让漕运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康熙   居功自傲   漕运   入海口   黄河   台湾   河道   运河   功劳   名声   不和   官员   意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