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配朱安,一生无爱无性,鲁迅死后痛哭:我也是他的遗产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得保存我啊!”

当一个没有文化的封建女子,嫁给了文采斐然的大文豪,大概就注定了她的一生都只会是无穷无尽的等待。

41年的寂寞与空虚紧紧围绕着这个女人,她一生没有儿女,一心伺候鲁迅的母亲,而死后还不能同丈夫葬在一起,甚至连个像样的坟墓都没有。

或许同鲁迅完婚的那天起,朱安就开始一步步走向孤寂的深渊,她没有勇气走出来,只能呆在角落里,耗尽自己的一生。

朱安

1879年,朱安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中,祖上也曾经做过官,很有些家底。

因此朱安就像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封建闺秀一般,五岁开始裹脚,听着教导女德的《女儿经》长大,高深的院墙中,一个少女在慢慢长大。

很快朱安就23岁了,这个年纪还不结婚,那可是要被嘲笑的,朱家父母急得不得了,到处给女儿寻觅夫家。

这么一找,就找到了周家。

按理说以周家曾经出过高官的门楣,应该瞧不上出身商贾的朱家,可彼时周家已经落寞,整个大家庭只靠鲁迅的母亲鲁老太太一人支撑。

而作为朱家的掌上明珠,朱家父母一开始也看不上落寞的周家,可自己女儿的年纪已经放在这里,实在是拖不得。

再加上鲁老太太很喜欢朱安这个从小在封建礼仪下长大的女孩子,就自作主张把朱安订给自己的儿子鲁迅做妻。

但当时已经去南京读书的鲁迅内心非常反感这场封建的婚姻。

他接触到新思想,自然非常排斥在封建约束下长大的朱安,但母命难为,鲁迅也不好直接拒绝母亲,于是提了两点要求。

第一,朱安要放足;第二,朱安要去学堂念书。

鲁老太太

但这两点要求落在两家老人的眼中很是不以为然,他们没有女子放足和念书的认知,自然也不会真的去做,而且父母之命,鲁迅还真能不听母亲的话吗?

但他们也没想到,鲁迅还真就不回来结婚。

他借口自己要去日本读书,就远渡日本求学去了,而朱安就这么等了整整五年,期间连祖父去世,鲁迅都没有从日本回来。

更让朱家不安的是,彼时传出了鲁迅已经在日本成家的消息,听说孩子都多大了,这要是真的可还了得,两家的关系不免会陷入非常难看的境地。最后还是鲁老太太装病,才把鲁迅从日本骗回来成亲。

鲁迅接到母亲病重的电报,立刻从日本返程,但没想到一进家门就看见粉装一新的家,还有笑眯眯的母亲,鲁迅一下子就明白,自己这是被骗了。

这一年,鲁迅25岁,朱安已经28岁。

鲁迅

被母亲骗回来的鲁迅看着朱安只觉得哪里都不喜欢。婚礼当天,被迫带上假辫子的鲁迅到门口等待新娘的轿子,等轿子到后,轿帘掀开,先探出一只大鞋,鲁迅看着心里高兴了一些“果然放足了,还是不错的”

但没想到吧嗒一声,那鞋掉在了地上,露出来的还是一只层层包裹的小脚,鲁迅刚刚热起来的心一下子又坠入冰窖。

婚礼在新郎阴沉的脸中草草结束,新婚夫妇回到卧室,鲁迅都没有和朱安说一句话,朱安小心翼翼地和鲁迅搭话也都没有回应,新婚的第四天,鲁迅就匆匆回到日本去了。

看着鲁迅离开的背影,朱安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

“大先生还在生气,等过些日子就好了”

朱安

就这么等啊等阿,一直等了40多年,朱安都没有等来鲁迅的一张笑脸,她不知道的是,那只落在地上的大鞋就已经关闭了鲁迅对她的心。

婚后的日子里,朱安曾经幻想过的举案齐眉夫妻和睦的生活都没有出现,有的只有鲁迅的漠视和疏远。

而鲁迅也曾经直言:“她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供养她,爱情是不会有的。”

其实朱安也知道,大先生就是嫌弃自己没有文化,她也想着向鲁迅多走一步。

有一天朱安对周作人说:“作人,你教我识字吧。”

周作人将哥哥和朱安的关系也看在眼中,朱安能有这个想法他自然很高兴,一口应下:“好啊,你如有意追求进步,我自然全力帮你”

可惜朱安也只是说说而已,毕竟她从小在封建礼仪教条中长大,并不愿意真的让周作人来教自己念字,这件事自然作罢。

周作人

之后鲁迅和弟弟周作人决裂,要搬出去单住,临行前他问朱安:“你是住在这里,还是回绍兴老家,如果回绍兴,我会每个月给你寄生活费”

这一句话把朱安吓坏了,她赶紧说道:“我一定不能留在这里,我怎么能和侄子侄女住在一起呢?我也不想回绍兴,我要跟着你,总要有人照顾你的衣食住行啊,我想和你一起搬出去。”

原本鲁迅想借着这个时机休了朱安,让她自己再去寻谋出路,可朱安死活不愿意,一定要跟着鲁迅。

鲁迅也毫无办法,只能带上朱安,他们总共搬了三次家,朱安就一直跟着鲁迅,每一次搬家她都会幻想这次会不会和大先生关系变好一些,可每次的奢望总会变成失望。

不管搬家多少次,她和鲁迅一直都是那样的冷漠疏离。

但朱安还是不死心,她认为只要自己好好照顾他,哪怕是石头也会被自己焐热的吧。

于是朱安每天对鲁迅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照顾鲁迅。

小脚难行,但朱安经常走十几里路去给大先生买喜欢的小吃。

朱安照顾鲁迅的小心翼翼,连鲁迅的学生都看在眼里,朱安还会和鲁迅的学生说道:“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

对待婆婆朱安更是毕恭毕敬,每天给老太太洗衣做饭,陪老太太聊天。

她一直觉得只要自己付出一颗心,鲁迅迟早会回心转意的。

但她没想到的是,鲁迅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心灵伴侣——许广平

许广平是鲁迅的学生,思想新潮,活泼大方非常受鲁迅的喜欢。

有一段时间许广平借住在鲁迅家里,两个人在书房说话总是能传出一阵阵笑声。

朱安在门外听着,心里苦涩难言,大先生对着自己,就从来没这么笑过。

回过神之后,脸上已经流满了眼泪,她也只有匆匆擦去泪水,将小吃和茶水送进房里。

许广平对朱安的态度也是看不起的,她很不喜欢这个封建愚昧的女性,更不要说她还是鲁迅的妻子。

于是在朱安对许广平说话时,许广平总是会无视朱安。

朱安就好像这个家里非常突兀的一件摆设品,与鲁迅的新潮格格不入。

许广平

许广平和鲁迅的感情发展很迅速,1926年,鲁迅就和许广平在上海开始一起生活,成为事实上的夫妻,而朱安只能陪伴着自己的婆婆。

之后许广平怀孕的消息传来,朱安知道后久久的愣神,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鲁老太太听到这个消息后,喜出望外,不断地催促儿子,让他把许广平带回来。

连一直站在自己这边的鲁老太太都开始接纳许广平,朱安的心中一片凄凉和迷茫。

鲁迅在上海开启自己的新生活,有爱妻有儿子,而朱安只能如守寡一般守在鲁老太太身边,孤寂的岁月浸透了她的骨头,让她看起来那么憔悴,那么悲哀。

而在鲁迅的生命中,朱安也是一个非常多余的人。

有一次鲁老太太的寿宴,朱安突然穿戴整齐的出来,跪在地上对周家亲友说道:“这么多年我在周家勤勤恳恳,大先生很不理我,但我亦不会离开周家,后半生我就伺候老太太了。”

说完她便回房去,只留下一屋子面面相觑的人,和尴尬的鲁迅。

也因为这么一段话,让鲁迅很受了一阵非议,从此对朱安更加不喜欢。

鲁迅和许广平的婚姻抽走了朱安最后一丝期盼,她彻底等不到鲁迅的回心转意了,多年的疲惫好像要压垮了她,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这么多年,让朱安经历了无数次的期盼又失望的经历,终于这一次她不再期盼,感受到了浓浓的疲倦。

1936年鲁迅逝世,从此只有朱安和鲁老太太相依为命,生活得非常清苦。

鲁老太太也去世后,朱安彻彻底底成为了一个人。

她没有养家糊口的本事,每个月就靠周作人的一点接济度日,但接济远不够朱安生活,她只能缩衣节食,是不是借债生活,一碗白粥一点萝卜干,这就是她的一顿饭。

之后许广平也会接济一些给朱安,也到底也是杯水车薪。

走投无路之际,朱安想去变卖鲁迅的藏书,可消息刚一出来就受到鲁迅朋友和许广平的强力阻拦。

他们聚在周家院子里,说这些都是鲁迅的遗物,怎么能随便变卖。

听到这里,朱安再也按捺不住多年的悲苦,痛哭出声:“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要保存我啊!”

这大概是朱安鲜有的情绪爆发的时刻,为的是她这一生小心翼翼却换不来鲁迅哪怕一次的正眼,哭自己的无能为力,哭自己40多年的孤寂悲凉。

1947年,朱安离开了人世,临死前她写信祈求许广平让自己埋在鲁迅身边,被许广平拒绝了。

连死后朱安都不能回到鲁迅的身边,而是自己葬在无名小坟中。

朱安的一生是悲凉的,而这种悲凉并不是鲁迅或许广平带给她的,而是自小的封建思想,困住她走向鲁迅的步伐,鲁迅也曾经有向她递出橄榄枝的时刻比如约定好只要朱安放足,上学堂自己就回去结婚。

这样的要求何尝不是希望朱安能够自立自强,能够学习进步。

可朱家不在意,朱安自己不在意,整个封建社会都不在意。

此后几十年,朱安更是将自己全部托付在鲁迅身上,没有想过自己的丈夫就是鼎鼎大名的文豪,为什么不能跟着鲁迅学习念书呢?

鲁迅身上浓重的书香味,和他与学生之间开放的状态,熏陶了朱安几十年,也没有熏透那层层封建礼教,就好像赚试图用自己的贤惠去温暖鲁迅,终究只是无用功罢了。

朱安的一生都在为别人的爱而活,可她不知道的是,人在这世界上,最应该的就是为自己而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鲁迅   新潮   绍兴   原配   日本   遗物   老太太   封建   遗产   多年   母亲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