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监管点名的增额终身寿,真的要没了么?

这两年备受追捧的增额终身寿,遇到了监管点名关注。

11月18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发布《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要求各人身险公司在12月5日前对在售的增额终身寿进行自查,如果发现产品有问题必须采取措施。

其背后的原因一句话概括就是:监管发现行业激烈竞争中,一些公司销售的增额终身寿产品是倒贴钱着卖,为了引导更加稳定持续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所以出手督促排查。


01 《通报》具体要求哪些产品停售?

除了3家公司的4款增额寿被立即叫停,《通报》要求凡是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都要“停止销售”:

(1)增额比例超过产品定价利率

容易因为定价利率和有效保额不一致,导致市场上的销售误导。

(2)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超过公司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

需要匹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产品中隐含的收益维持相互匹配。

(3)产品定价的附加费用率假设明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

当前产品定价过于激进,费用率假设偏低,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后续亏损。

综合上述分析,监管出手规范市场运营,避免保险公司收不抵支。这最直接的影响就会导致在12月5日前后,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会陆续告别市场。而未来新报批的产品,收益率大概率也会明显下降。


02 《通报》背后释放什么样的信号?

其实近3年,监管政策一直在指引着增额终身寿类产品的变化,从“预定利率”下调到提高销售门槛,再到这次《通报》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停售。

这一系列的动作,其实都是为了对一些隐患及时调整,保障保险行业更良性长远的发展,这既是为了避免保险公司收不抵支,也是为了守护普通消费者的利益。

《通报》首先起到的是对保险公司的约束作用,避免了因为收益没达到、成本又没控制住而导致的资金隐患。

今年的投资形势,股债双杀,保险公司的投资端普遍较惨,74家寿险公司前三季度的总投资收益率平均值只有2.7%,投资收益好的也不过3%出头。

这时候,收益就完全跟不上增额终身寿3.5%的预定利率,保险公司很容易出现亏损。

加上有些产品的定价并没有包含所有的高额费用,例如有部分产品为了追求回本周期快,单纯靠管理费用撑起收益率,这样就会导致保险公司实际上的成本非常高,进一步加剧保险公司的亏损。

如果继续维持眼下高收益、低定价的保单,那基本是卖得越多,将来亏得越狠,那就必然容易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

所以监管为了保险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才要求保险公司根据自己的过往长期投资收益进行调整,产品测算必须和实际费用成本相符,加大身故相应的保额保费。

但是,考虑到目前的增额寿有3.5%这个“天花板”,就算出现亏损也不会太过严重,而且未来投资收益不见得一定如此“悲观”,所以也就没有直接对3.5%喊停。

至于对于普通消费者,《通报》是秉持一直以来的“保护”。

《通报》中明确指出必须保证已售保单的权益不受影响,那些已经投保的小伙伴,只要合同生效了,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当初投保的增额寿未来能增值多少,都写进了合同,不管怎样都得给到。

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下发通报截图

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相对“惋惜”的消息,根据《通报》的要求,未来增额终身寿会根据实际实际成本和投资收益率对产品进行调整,当前市场上部分贴着监管3.5%的天花板设计的增额寿,就很有可能要跟我们说再见了。


03 普通消费者要赶紧“上车”吗?

经过《通报》的这一波调整后,现在这种激进的“产品”将会淡出历史舞台,保险公司设计未来新产品将会更加谨慎。

这就导致不少小伙伴纠结要不要趁这段时间入手一份,小编建议可以冷静考虑清楚下面几个问题才做决定:

如果以上的问题都考虑清楚了,确认增额寿是符合自己需求的话,那可以根据实际资金安排买一些作为资产配置。

如果想挑一款既能兼顾收益和安全的产品,可以找我们帮分析看看哦~


我是蜗牛君,让你买对保险少花冤枉钱。

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用,欢迎转发支持。

任何关于保险的问题,现在就可以私信我,一对一给你实用建议,帮你买对保险不踩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重磅   收益率   保险公司   利率   收益   费用   消费者   成本   未来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