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流浪汉,竟是牺牲12年战友,一等功臣

1963年的一天,瞿文清将军去内蒙古考察,路过一个马场时,欣喜地问村长:“你们村的马长得够壮的,怎么喂养出来的?”


村长连忙说:“这个我们可不清楚,得问于水林去。”


“你刚才说谁?你再说一遍!”瞿文清一听这个名字大惊,连忙跟村长确认。


看着将军的表情,村长纳闷地说:“他于水林,是我们村的流浪汉,缺了一条手臂。我看他可怜,就让他在这儿养马。”


“快带我去看看他!”


村长连忙带着瞿文清钻进马场,走到最里面的马棚,指着躺在草堆上睡午觉的一个汉子说:“他就是于水林!”



那汉子听到有人来,用一条手臂撑着坐起,诧异地望着眼前的几个人。


突然之间,于水林激动地说:“瞿教导员?”


瞿文清再也控制不住,冲过去搂着于水林,眼睛通红,用手猛捶他的后背说:“你小子竟然还活着!我整整找了你12年!”


过了很久,两人才松开手,瞿文清望着众人诧异的目光,笑着说:“他可是我的兵,打过抗美援朝,还是一等功臣呢!”


这句话说完大伙儿更奇怪了,一等功臣怎么会成了睡马棚的乞丐呢?


这一切都要从,1951年2月11日发生的那场遭遇战说起。


当时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已经打响多日,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趁着志愿军休整的时机,发动重兵进行全面反扑。


志愿军将计就计,诱敌深入,对美联军来个“关门打狗”。


2月11日下午4点,40军353、354团对“地吾谷”阵地上的南朝鲜军发起进攻。


这些天一路顺风的南朝鲜军,突然遭到志愿军猛烈的还击,慌得不知该怎么应对,不到半个小时,就被消灭了500多人,剩下的几千人吓得仓皇撤退。


352团的战士们为了切断敌人的退路,早就冒雪翻过高山,穿插到了敌后,占住了关键的阵地,保证一只苍蝇也飞不过去。



于水林所在的352团3营,在谷村一带等着溃逃的敌人。


到了晚上10点半,从远处突然传来了轰隆隆的马达声。


可战士们都懵了,本来他们是阻击东北的逃窜之敌,敌人怎么从西南上来了?


只见谷村西南方向,1辆吉普车在前面领路,后面跟着100多辆卡车,还有很多拉着大炮。


这是美2师的1营、榴弹炮营和高炮连,专门奉命支援南朝鲜第8师的溃兵的,这支部队可比南朝鲜军猛多了。


面对突发状况,3营长张玉才反应非常快,他赶紧命令7连、9连去抢占高地,命令8连从正面拦截美军车队,坚决不让他们通过。



等到美军车队接近时,于水林等8连的战士们突然开火,无数的手榴弹扔向敌人的车队。


最前面的汽车被击中爆炸,直接挡在了路上,后面的车来不及刹车,都堆在了一起。


趁着敌人没反应过来,3营的战士们从高地、路边一起开火,决心在短时间内给予敌人猛烈的打击。


不过美军的反应也很快,他们认识到要想冲过去,必须要用坦克扫清道路。


在稳住阵脚后,从车队的后方开来两辆坦克,虎视眈眈冲了过来,直接越过了8连3排的阵地,企图为车队冲开一条血路。


当时志愿军的装备非常落后,敌人的坦克横冲直撞,简直如入无人之境。


眼看坦克穿过3排阵地,马上又要来冲2排阵地,于水林急了,请求班长让他去试试。


时间紧迫,班长只好把仅剩的两枚反坦克手榴弹交给他,默默地拍了一下于水林的肩膀。


于水林自己也知道,此去非常危险,可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战友们不白白牺牲,他什么也顾不上了。



于水林翻过堑壕,一边冲一边来回变换方向,躲避着子弹。


来到第一辆坦克旁边,于水林拉开一个手榴弹,直接插在了坦克履带上,只听“轰”的一声,坦克的履带直接被炸断,瘫痪在路上。


美军坦克手急了,直接掀开盖子,可他没想到早就有好几个神枪手准备着呢,他刚一露头,就被击毙了。


与此同时,于水林并没有停留,而是冲向了第二辆坦克。


可是第二辆坦克的坦克手非常有经验,他从第一辆坦克被炸的位置,推测出于水林的大概位置,往那里猛烈开炮。


幸亏于水林反应灵敏,跑出了极限的速度,3秒钟就冲到了第二辆坦克的旁边,将反坦克手榴弹插入履带,第二辆坦克也被他成功拿下了!


于水林怕坦克开炮,直接蹦上了坦克,打开盖子就是一顿冲锋枪扫射。


坦克里的美军被打得鬼哭狼嚎,副坦克手临死前冲着坦克盖子打出一梭子子弹,正好打中于水林拿枪的右臂。


战友们看到于水林受伤,高喊着冲了出来,美军一看坦克报废了,吓得掉头就想跑。



3营展开全面追击,于水林用左手拿枪,咬着牙追击残敌,愣是抓来了8个美军俘虏。


于水林将俘虏送回来后,精神一放松,直接就晕了过去。


于水林的勇敢表现,令时任3营教导员的瞿文清震撼不已,立马上报战绩,给于水林请功。


于水林在战后荣立一等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不过这些功劳于水林都不知道,当他苏醒后,已经被送到了后方医院。


他的手臂中了好几发子弹,后来又耽误了治疗,怎么也保不住了。


他黯然神伤,悄悄办理了退伍手续,坐上了回老家的火车。


从那天起,于水林和部队就失去了联系,在战争年代通讯也不方便,在之后的战斗中,战士们都传说于水林已经牺牲了。


瞿文清没见到于水林的尸体,怎么也不相信。



回国后,瞿文清的官职越做越大,当上了师长,可他一直也没有放弃寻找于水林,但无论拜托谁,都是石沉大海。


瞿文清不知道的是,于水林的状况实在不妙,他好不容易回到内蒙古赤峰的家乡,却发现自己多年征战,双亲已经去世,连家里的老房子也塌了。


于水林无家可归,十分孤独,成了一个流浪汉,可他却不找组织帮忙,也不跟村里人说起自己的战斗经历。


村长看他可怜,就让他给村里养马,就直接住在马棚里。


于水林在马棚里一住就是12年,他毫无怨言,将马匹照料的非常壮实。


直到1963年瞿文清来内蒙古考察,这才发现了他。


看着这个只有38岁的汉子,却老得不成样子,瞿文清心疼不已。


在瞿文清的帮助下,于水林恢复了应有的待遇,当地政府给于水林建造了新房子。


听说于水林是战斗英雄之后,还有几个姑娘愿意跟着于水林,不过于水林考虑到自己是个残疾人,就选择了一个有些弱视的姑娘。


结婚当天,瞿文清专门把于水林小两口接到部队,为他们举行了热闹的婚礼,还送给于水林一块“英雄匾”。


于水林的英雄故事传遍了全国,很多机关都邀请他去做演讲。



于水林的后半生过得很幸福,小两口也不闹矛盾,闲暇的时候还总有老战友来看他。


瞿文清更是经常去探望于水林,就连于水林去世,都是瞿文清亲自操办的。


在国家危难之际,于水林挺身而出,可当他负伤了,却深藏功名,不愿拖累国家。


这样的英雄不该被埋没,他们值得所有中华儿女学习!


向人民英雄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南朝鲜   内蒙   马棚   志愿军   手榴弹   流浪汉   首长   村长   功臣   阵地   坦克   战友   车队   美军   敌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