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贵州一位瓦匠写信给杨勇将军:我没牺牲,请给我安排工作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今天成立了!”

这是划时代的一句宣告,标志着中华民族从这天起,便重新踏上一个新的时代。

图|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剿匪部队(旧照)

然而,解放战争尚没有全面结束,西北、西南、东南还多有敌匪活动,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同年11月初,在刘、邓两位首长的指挥下,杨勇司令员、苏振华政委带领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由湖南奔赴贵州。

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便拿下了贵州省会贵阳,建立起了贵阳人民政府。

及至1950年初,贵州大部皆已被解放,杨勇同志被中央任命为贵州省主席兼省军区司令,负责清剿残匪并恢复贵州的生产力,让当地尽快安定并繁荣起来。

当时,在贵州省遵义县枫香镇有一户贫苦人家,男主人孔宪权因左腿胯骨旧伤而导致残疾,哪怕一手泥瓦匠的活计做得很不赖,可与正常泥瓦匠比起来行动有所不便。

而他们这个行当又多是在高处作业,活自然就干得慢了些,能接到的活计颇为有限,一家人过得很是紧巴。

贫贱夫妻过日子,短时间内或许还可以靠着感情来维系,可时日一长看着别人家越过越红火,可自家日子越来越艰难,家里难免会有怨怼。

孔宪权自然将家中的困境看得一清二楚,但也没法子,他自1935年便因伤而残,后来能娶妻成家这算是烧了高香。

图|农民在田间劳作(旧照)

这些年哪怕自己是拼尽了全力维持生计,一来这世道不太平,二来自己身染残疾,三来又没啥资本与人。

自己身无长物,只能卖力赚点辛苦钱,随着孩子们的陆续降生,家里的人多了,这日子自然是越过越紧巴。

而今,新中国成立了,贵州也被解放,想必好日子就要来到了,可是自己没啥文化的一个残疾人,又能做些什么呢?不禁陷入了深深的郁闷和无奈之中。

这天中午,孔宪权在外忙活之际吃了个午饭,碰巧看见邻桌的报纸上有几个熟悉的名字,他们是杨勇、苏振华等。

原来贵阳解放以后,贵阳省委常把贵州境内的大小事宜,通过一些当地报纸进行宣传,让更多老百姓知晓我党的好政策。

同时对敌人进行心里打击,而杨勇、苏振华等人,作为贵州省政府、省军区的重要领导,他们的名字自然会多有出现,甚至于他们的照片也会有的。

孔宪权一番寻思,想着这可能是一个改善当前窘迫状况的好机会,只要国家知晓了自己的情况,应该会为自己有所安排。

待晚上回家,拿出了许久不用的纸和笔,搜空脑筋的才拼凑出了这样一封诉求信:

“杨勇司令,我是孔宪权,现在还好好地生活着,没有牺牲,只是在红军长征的时候身上留下了残疾,现在生活困苦,想要拜托上级给我安排一份工作。”

这封信寄出后,引起了极大的重视,杨勇司令亲自回信:“孔宪权,没想到你居然还活着,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你了……只要你说一声,肯定给你安排一个工作的。”

杨勇将此事又告知了好友黄克诚(时任湖南省主席、省军区司令兼政委),而黄克诚也是孔宪权的一位熟人,准确来说是孔宪权当年的又一位首长。

得知孔宪权的情况后,黄克诚亲自为其出具了书面证明,为他恢复了党籍,请遵义地委尽可能予以照顾。

图|黄克诚大将正在写信(旧照)

中共遵义地委接到黄克诚、杨勇的指示后,经过慎重考察,认为孔宪权同志对党忠诚有功,且办事稳妥颇有能力,遂任命为遵义县第七区区长。

就这样,孔宪权从一个生计难有着落的瓦工,在短短几个月便成为了中共领导下的地方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一家人的生活状况也越来越好。

他后来更是一度成为了整个国内,乃至国外一些地方的大名人。

本文,便带大家走进孔宪权的辉煌一生,来看看这位革命先辈是如何让杨勇、黄克诚、苏振华等开国将军如此重视的?

他后来又做成了如何不得了的大事,进而成为了遵义的一大名人?

图|孔宪权(中)与友人合影(旧照)

1911年,孔宪权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家中世代务农,可到了而今还是只有几亩薄田,兼之浏阳地处湖南要地,时常被各路军队光顾,这让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更加难熬。

孔宪权的幼年,便早早知晓了“前胸贴后背”是个啥滋味,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时常就有,身边饿死、病死的人时有现,小小年纪的他,便深切体察到了活着的不易。

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孔宪权自然也不例外,才六七岁的年纪,就帮着父母里里外外地忙活着,再长大一些,还去地主家给放牛。

每日累得腰酸背痛只为赚取一点微薄的报酬来补贴家用,夜里只能睡在地主的牛棚,还时常无端挨打受骂。

图|农民用牛犁地(旧照)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正式成立。

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毛主席随即回到湖南领导当地的革命事业,与当地同志们经过数年的辛苦打拼,他的名号在湖南这一片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孔宪权当时虽才10来岁,可也经常听人说起毛主席这位湖南老乡,称他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化身,带领着许多湖南苦伢子做了许多了不得的大事,让很多受苦受难的工人和农民获得了好处。

小小少年的心里,便逐渐种下了想要追随毛主席闹革命的种子。

一直到1928年,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三军团发起了著名的平江起义,起义进行得并不顺利,彭德怀率领残部主力赴井冈山与朱、毛红军会师。

图|平江起义(油画)

另有黄公略带领一路人马开赴浏阳,与当地游击队合并成为红5军第2纵队,这支部队随之在浏阳大扩充,17岁的孔宪权便欣然加入其中,成为了光荣的工农红军一员。

入伍后,孔宪权发现红军指战员大多都是和自己一样的穷苦出身,而本来所听到的“红军是穷苦百姓打天下的”这一根本主张,现下他更是亲眼目睹、亲自见证、亲身经历,并有幸成为了其中一员。

在接连不断的战斗中,孔宪权成长得极快,每战只要听到战斗号角,必然亡命拼杀到底,势不退后一步,赢得了上上下下许多同志的钦佩。

1930年10月,蒋介石发动十万大军展开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一次大围剿。

在毛主席、朱德等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央红军各部展开了顽强而又睿智的抵抗与反击,历经三个月取得了无比辉煌的胜利,给了国民党反动派以极大震慑。

毛主席为此题了一首词: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前头捉了张辉瓒”一句,便是孔宪权所部的杰作。

那是在龙冈之战中,孔宪权瞄准时机率领战士们合围,更是俘虏了国军第18师的中将师长张辉瓒,可谓是毫无质疑的大功一件!

图|张辉瓒被捉(剧照)

这一年,孔宪权仅时年二十、入伍不过两载,就得到了红军高层的青睐,领导们纷纷赞道:“这个孔宪权非常有潜质,你们一定要重点关注他。然后,想办法去栽培他……”

孔宪权本就全心革命,在训练与作战中都表现突出,兼之而今又有上面的重视与栽培,那成长速度更是像火箭一般,仅仅一年后便得以入党。

而他的入党介绍人正是后来的开国大将黄克诚。

此后三年时间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比一次凶猛的大围剿,中央红军始终顽强的与其拼杀,一次次的获得胜利,最终却因为组织高层走了极左路线。

不幸在1934年秋品尝到了苦果,幸而有毛主席、朱德、周总理等清醒者,强烈主张进行战略转移,这才尽可能挽留住了中央红军和机关的最后一点薪火。

图|红军爬雪山(影视资料)

在这之间,孔宪权早已从一个只知埋头拼杀的战士,成为了红3军团的一名有勇有谋的副连长,于长征中率部为中央红军和机关保驾护航。

当时的情况不容乐观,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孔宪权部一次次与敌进行周旋,屡屡掩护大部队突出重围,血雨腥风中孔宪权数次差点命丧敌手。

身边的战友一茬茬倒下,可他每每顽强而又幸运地活了下来,被黄克诚称作“真是个打不死的程咬金”。

1935年初,队伍历经艰难来到了贵州遵义,终于有一阵的安稳时光,遂在此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中将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种种进行了反思与总结,批判了王明等人“左”的路线,重新树立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领导班子,让党组织与红军真正回到了正轨之上。

图|遵义会议(油画)

这便是著名的“遵义会议”,而孔宪权正是这历史性时刻的重要见证者之一。

同时,遵义会议上还定下了“再渡赤水”的进一步军事方针,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来王家烈的“双枪兵”的疲软无力,红军哪怕是疲惫之师,仍能轻易战而胜之;

二来能有效地打乱敌方对我方的围剿计划,暂时的掌握住战事的主动权;

三来红军需要在滇黔地区尽可能地休整,接下来进川后的路途更其难行。

孔宪权此时已经升任为红12团的作战参谋,而红12团乃是担任先锋队伍,大部未动之际,红12团需要先行,前去刺探敌情、探明道路、摸清地形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详细摸排,孔宪权将前路所必须经过的娄山关,其地形地貌与守卫详情均摸了个仔细。

1935年2月26日,娄山关战役正式打响。

孔宪权所部作为先锋部队,负责去攻打最为险要的黑神庙,而敌军的旅部正驻扎于此,乃是敌军防守最为严密之地。

红12团几百人哪怕皆奋勇向前,可在敌人优势兵力和装备的围攻下,实在是一时间无计可施。

黑神庙受到攻击后,他处敌军不少皆来相援,这让红12团的处境更加不妙,可是黑神庙乃是沟通南北的要塞,不拿下这儿红军主力便很难顺利完成再渡赤水的重大任务。

面对几乎10倍于己部的敌人,要夺取他们所据的战略要地,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图|红军战士(剧照)

孔宪权并不甘心就此失败,他决意率部不计一切地与敌周旋,争取牵制住敌军重要力量,待主力赶到后便可趁势改变战局,尽快的拿下黑神庙。

消灭敌旅指挥所后,敌军必然指挥不灵、四处混乱,我军再想攻占娄山关便相对容易了。

于是,孔宪权带领所部就地挖掘战壕,又砍倒大树作为掩体,与敌进行持续周旋,他以精湛的枪法先后击毙了10数人后,身边的战友已然躺下不少,而敌人却是越聚越多。

孔宪权心中暗想,怕是撑不到主力赶到的时刻了,遂决定带领残部拼尽最后的力量,势要再为主力到来后减轻更多压力。

图|红军英勇作战(剧照)

孔宪权大吼一声,率先跳出战壕、冲出掩体,以手中的“连珠匣枪”朝敌军密集处迅猛开火,待子弹打完后又换成手枪,拼命向敌人释放火力。

打算弹药耗尽后冲至敌人近处,与敌展开近距离肉搏,其他还能战斗的同志纷纷效仿,一时间杀得惨烈异常。

战斗中,孔宪权左腿胯骨身中6发机枪子弹,他踉跄倒在地上,浑身直抽搐、鲜血流个不停,被冲杀上来的敌人,随意一脚踢下了公路,昏死在了公路旁边的泥水沟中。

过了不久,我军主力便杀奔而来,将本就有所损伤的黑神庙敌军歼灭,随即火速杀向娄山关,没费多大功夫便解决了守敌,再渡赤水便再无重要重要险阻。

图|红军英勇作战(剧照)

黑神庙战事落幕后,我军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将失血过多、奄奄一息的孔宪权给救了起来,担架队将其抬至遵义城内的天主教堂,即红军当时的后方医院所在。

这儿当时集中了太多伤员,而我方缺医少药,想要挽救孔宪权这并不容易,更多的还要看他的意志力,到底能不能撑过危险期。

幸而,年仅18岁的胡耀邦同志(时任红三军团第十三团总支书记)正巧在此处视察,听闻孔宪权的情况后,费了一番功夫搞到了一些“鸦片水”,以此来充作麻醉药。

医生这才将孔宪权体内的子弹和一些碎骨给取了出来。

可惜,经此重创,孔宪权的左腿再不可能恢复如初,落得个终生残疾。

这还只是后话,孔宪权的危险期并没有过去,在没有消炎药物的情况下,这样的创伤想要愈合并不容易。

一直到3月29日队伍赶至毕节,孔宪权的左腿伤口还是无法愈合,而这时队伍要开始快速行军了。

不管是为了孔宪权的身体着想,还是为了整个队伍着想,接下来的路都不能再带着他了,组织最终把他安排在了当地亲共大财主宋少前的家中,并尽可能为他作了安排。

当时红军对普通伤员一般只发放10到15块银元,作为留在当地治疗以及后续的安排资金,可对孔宪权却发放了300块银元。

另外,还找了当地的一个医生为他进行后续治疗,留下了一位叫龙仕文的通讯员贴身照顾,并在宋少前家拍了几张照片,恩威并施道:

“你要负责这个人的安全,把他保护好,我们会感谢你的;如有差错,唯你是问。别忘了,我们有照片,我们会回来检查你的。”

从以上种种,足见组织对于孔宪权的重视,组织的种种照顾,使他得以很快恢复了过来,可左腿却比伤前近乎短了10公分,自然再也无法正常行动。

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而组织这时正处于困难时期,自己哪里能再给组织添麻烦呢?

孔宪权选择在留在当地生活,以组织留下的没有用完的银元当作资本,做起了一个小货郎。

图|货郎(资料图)

后来娶妻生子后,去到遵义县枫香镇定居下来,学了一手泥瓦匠的活计,给七里八乡的人家盖房子,勉强维持着一家生计。

一度,当地乡民听说孔宪权这个“跛子瓦匠”,曾在红军中当过官,而当地人是把红军看作“救苦救难的菩萨”的,而今有孔宪权这个“活着的菩萨”,自然是追捧不已。

然而,漫长的十几年下来,那股子兴头早已不存,随着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大伙都是累死累活勉强维持生计。

盖房子的人越来越少,而能轮到孔宪权这个“跛子瓦匠”头上的就更少,家庭也越来越艰难,贫贱夫妻,两相心苦!

图|泥瓦匠(资料图)

当时,杨勇与苏振华等人在贵州主持大局,其名字与照片常常出现在有关报刊上,正巧被中午在外吃饭的孔宪权给看到。

这两人正是当年自己所在红12团的两位重要首长,顿时便起了求助之心,而杨勇、苏振华、黄克诚等旧日首长闻知后,自是欣然以助。

一为全那往昔袍泽之情,二愿为革命付出良多的老兄弟活得顺遂一些,三来贵州初定正是用人之际而孔宪权同志当年也是颇为不俗的!

在组织的安排下,孔宪权成为了贵州省遵义县第七区的区长,参加了第七区的初期政权建设工作,且在其间表现得颇为突出,很得同事们信任和佩服。

图|遵义会议纪念馆(资料图)

1952年,遵义会议纪念馆进入筹备阶段,该馆是建国后最早的首批重要红色纪念馆之一。

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对应的模板,一切都需要从零探索,而孔宪权正是筹备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之一。

孔宪权深刻领会中央的指示精神,从修缮会址、搜集文物、查找资料等众多方面入手,与其他同志一并细心、谨慎去耕耘,终让该馆初现气象。

为此,在该馆正式开放前夕,孔宪权被省文化局任命为馆长。

1955年10月,该馆正式对外开放。

图|遵义会议会议室(资料图)

孔宪权带领纪念馆一众同仁,继续征集有关文物、搜集历史资料、拍摄相关照片等,还时常去当地学校和军区讲革命传统,忙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纪念馆真正发挥了作用,那段历史将被人们永久铭记。

1958年初冬,小平同志来遵义视察时,看到前来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不禁笑语:

“你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最合适的人选。”

图|小平同志在遵义街头(旧照)

此后,小平同志一直在关注着该馆,而孔宪权和其他同志始终如一地去践行自己的使命,这让小平同志非常满意。

为此特意请求毛主席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题字,而毛主席竟然破例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这六个大字,而其他革命纪念馆无此殊荣。

此后,新中国愈加繁荣,而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名声也一年更比一年响亮。

所有人都知晓一个历史事实——遵义会议是我党走出危机、涅槃重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图|遵义会议会址(资料图)

作为奠基者、建设者与首任馆长的孔宪权自然更为人所知。

1988年11月7日,孔宪权同志病逝时,胡耀邦同志亲致唁电:“对长征老战友孔宪权同志的逝世深表哀悼。”

全国七大军区的唁电也相继传来,革命前辈的奉献不会被祖国遗忘!

-完-

来源:趣观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遵义县   贵州   遵义会议   浏阳   遵义   瓦匠   泥瓦匠   贵阳   敌军   湖南   神庙   纪念馆   红军   将军   牺牲   同志   自然   组织   工作   杨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