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为何帮鳌拜平反?这不是亲手打自己的脸吗?

公元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六十岁的康熙皇帝召集一批王公贝勒大臣叙起了旧,唠着唠着,康熙突然说起了鳌拜:“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一时之间,群臣愕然,不知该用什么态度回应皇帝,因为他们知道,当年,正是眼前的老者精心设计铲除了鳌拜。而紧接着,康熙又说:“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下令寻找鳌拜的后人,赏给爵位。自此,鳌拜这个五十多年前被康熙以“欺君擅权”罪名下狱的政治要犯被平了反。

那么,康熙为何突然为鳌拜这个自己亲自设计擒拿的“罪犯”平反?这不是亲手打自己的脸吗?

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鳌拜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鳌拜这个人。

鳌拜是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的侄子,妥妥的将门虎子。在皇太极年间,凭借着骁勇善战的表现从一个普通军官一路高升,闯出了自己的赫赫威名,特别是在清军进攻皮岛的战役中,由于战功卓越,被赐予了“巴图鲁”的称号。

在清军入关之后同农民军的战争中,鳌拜也是表现不俗,先是在湖广击败了李自成的余部,后又趁张献忠不备,大破其部,亲手斩下了张献忠的首级,为满清统一全国立下赫赫战功。

凭借着军事上的出头,鳌拜也逐渐被顺治皇帝倚重。在被多尔衮擅权压得喘不过气来时,鳌拜这位战功赫赫的猛将就成了顺治帝难得能抓在手心的救命草。而鳌拜也没辜负顺治的期望,不惜得罪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多尔衮,也要帮着顺治皇帝站台,为此多次被革职。

当然,鳌拜的一片忠心也换来了回报,不仅在顺治亲政后被委以重任,更是被临终托孤,进入了辅政四大臣之列,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公元1661年,年仅八岁的玄烨登基,改元康熙。按照顺治皇帝的遗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以及鳌拜等四大臣辅政。

辅政四大臣中,索尼是正黄旗人,遏必隆和鳌拜是镶黄旗人,属于两黄旗,苏克萨哈则是正白旗。而自多尔衮时期开始的两黄旗和两白旗之间的派系争斗也注定了他们之间无法和睦相处,特别是鳌拜和苏克萨哈之间。

康熙五年,因为更换旗地的矛盾,鳌拜同苏克萨哈彻底撕破了脸,两党派间打了起来。而本就资历不够的苏克萨哈岂是蛮横的鳌拜的对手,仅仅一年之后,苏克萨哈党就一败涂地,心灰意冷的苏克萨哈开始主动请辞,要去给顺治守陵。不过得胜的鳌拜却不罢休,罗织了多条苏克萨哈的罪名,“攘臂上前,强奏数日”,强硬地要求康熙将苏克萨哈满门抄斩,在没有得到康熙同意之后,居然“矫旨”而为。

苏克萨哈倒台了,但鳌拜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的蛮横霸道也让康熙极为不爽,专权的鳌拜已然成了康熙亲政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在鳌拜铲除苏克萨哈仅仅一年之后,他自己也走进了别人为其准备好的坟墓,锒铛入狱。

公元1669年,在康熙这位少年皇帝的精心布置下,有着满洲第一巴图鲁称号的鳌拜被擒下狱,仅仅十余天之后,他就被罗列了三十余条罪状,诸如“御前喝叱大臣,施威称霸”、“欺擅专权,结党妄为”、“欺君轻慢皇太后”、“侵害众民”,被定性为欺君擅权的佞臣,拉下了马。

康熙为何晚年为鳌拜平反

康熙当初之所以要铲除鳌拜并为其罗列了一大堆罪状,只是因为鳌拜擅权,挡了少年康熙的皇权路,归根到底是皇权同相权之间的斗争,但鳌拜这人无论是在功劳簿还是忠诚度上,都没的说,这点,康熙心中一清二楚。

到了晚年,康熙变得愈发宽仁,天下早已是他的天下,过往的仇怨也早已消散。当回忆起这个曾经被他视为眼中钉绊脚石的辅政大臣,要为其盖棺定论时,康熙自然会抱以更多的宽容,实事求是地肯定其功绩。

此外,康熙此举不无出于现实考量的因素。康熙晚年,他的儿子们为了储君之位斗得你死我活,一点亲情不顾。康熙深忧,他死之后,新君会干出手足相残之事,而那个曾被他最寄予希望的废太子胤礽无疑最有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陪葬品,所以借着为鳌拜平反的机会,康熙想要告诫他的儿子们,连罪臣及其家属都可以善待,更何况是自家兄弟,千万不要赶尽杀绝。

因此,不难看出,为鳌拜平反,既是康熙这位帝王在暮年时回首往昔时表现的柔肠,也是这个老父亲为儿子们操碎了心的结果。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兜汤看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黄旗   晚年   康熙   白旗   皇权   顺治   战功   大臣   公元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