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英国人笔下的:中国官员去世后,扶柩归葬途中的真实场景


1881年,英国传教士及夫人从烟台去北京,过邹平后路遇扶柩归葬的队伍:

在路途中,遇到了一队运送灵柩的队伍,他们是从北京出发的,车上拉着一具很大的棺木。棺木经过细致的彩画,上面还覆盖着一块亮蓝色的、被称之为“俄罗斯绒布”的纺织物。在棺材的上面有一块帷幔,也是用“俄罗斯绒布”做的,但其颜色是深红色的,悬在棺材上方大约6英寸(约15.24厘米)的地方。

在整个帷幔上面,还覆盖着一层几乎透明的白纱,但已经经过油浸,可以起到防雨的作用。在帷幔的上面,还有一个用柳条编成的筐子,里面放着一只白色的大公鸡,大公鸡旁若无人地在那里自在地踱着步,不时还鸣叫几声。在筐子的上面,还插着一面三角形的、黄色锦缎的旗子,旗子上面用黑色丝线绣着一些汉字,可能就是死者的某些官职或封号。在棺材的前面,也有一面黄色锦缎的旗子,呈长条状,上面也写着一些对死者褒奖的话语。

死者明显是一位职位不低的官员。灵柩是放在一辆由4头骡子拉着的马车上前行的,这种马车也是我所见过的最大的马车了。在将棺木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公鸡一定是一件不可或缺的道具。中国人都相信,公鸡有一项特殊的能力,在人去世之后,灵魂就离开了肉体,但公鸡可以引领着灵魂,继续和肉体在一起。

对中国人来说,有一点是他们的根本理念,那就是要归葬祖坟。也就是说,去世之后,要和之前已长眠于此的祖先们长眠在一起。即使是那些在中华帝国地位很高、贡献很大的伟大人物,在他们去世之后,其家人往往要不辞劳苦地将他们的灵柩运送到他们的家乡去归葬祖坟,而他们的家乡,往往就是一些很普通、很偏远的小村子。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很多大人物被埋葬在普通乡间的原因。

在中国,没有像在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或者圣保罗大教堂那样,专门安放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伟大人物灵柩的国家墓园。

对中国人来说,对于家族、家庭在精神归宿上的依赖程度,要更浓于对民族、对国家的依赖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筐子   帷幔   灵柩   祖坟   棺木   绒布   旗子   公鸡   棺材   英国人   死者   笔下   中国   途中   官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