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从月球上看地球,为何会感到恐惧?明明他们连牺牲都不怕啊

在2021年,联合国通过合理利用外层空间的相关决议之后,便宣布将每年的7月20日定为国际月球日

这个“特殊日子”的设定时间与人类初次登月有关,它的存在不仅是为了提醒人们对月球探索保持持续关注,也纪念了那些在探索之路上牺牲的宇航员们。

国际月球日是7月20日

其实对于牺牲,大部分宇航员很早就做好了准备,他们将自己当成人类探索宇宙道路上的“殉道者”。可是,再铁骨铮铮、勇气可嘉的宇航员却依旧有凡人的情绪,比如此前就有宇航员曾表示,从月球上看地球时会感到恐惧。

那么,为什么这些连牺牲都不怕的“英雄”,却对回望“故里”感到畏惧呢?

人类的登月历史以及感受

作为距离地球比较近的天体,月球自古以来就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所以在上世纪载人航天技术得到了一定发展之后,人类便生出了亲自去往月球看看的想法。

人类火箭航天技术在逐渐提高

在美国和苏联不相上下的角逐当中,最终是美国人带领人类完成了登月的梦想。

1969年7月20日这天,人类终于将自己送上了月球,并且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对此,主持设计运载火箭土星五号的冯·布劳恩将其比作是“进化过程中,水生生物爬上陆地的那一刻”。

不难看出,登陆月球对于人类来说确实是伟大的壮举。

登月实现了许多壮举

在完成首次登月以后,美国很快就推出了后续的登月计划,其中除了阿波罗十三号任务因氧气罐爆炸失败,其余的计划均取得了成功。

根据统计,阿波罗计划一共将12名宇航员成功送上月球,他们在月球上所待的时间和涉足之地有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这些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之后,许多媒体便对其进行了采访,除了问他们一些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外,还特意提到了月球之旅的“主观感受”。

美国阿波罗计划宇航员曾谈及登月感受

毕竟,咱们大多数人目前是没机会亲自登上月球的,所以也就只能依据宇航员的分享来进行想象了。

比如晚了阿布斯特朗几分钟,第二个完成登月的奥尔德林。他在登月过去44年后,依旧记得初见月球的感觉,并且时常在抬头望月时回忆起那个时刻。在他口中,月球是“没有生命的永恒之地”,给人的感受也偏向于“荒芜孤寂”。

第二位登上月球的人——奥尔德林

而参与阿波罗十二号飞行任务的艾伦·比恩,对于登月有着更多“浪漫”的感知。在他的描述当中,登月之旅更像是科幻小说。这就意味着,在那里所发生的一切都有些不太真实。

除了以上宇航员分享的登月感受以外,最特殊的,应该就是曾三次飞上太空的大卫·斯考特的发言了。大家知道,为了方便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探索,美国还专门为他们配备了月球车。而斯考特就是第一个驾驶月球车在月表兜风的人,在这期间他有不少时间可以观察周遭的环境。

第一个驾驶月球车在月表兜风的人——大卫·斯考特

在《月亮的两面》中,他是这样描述的,“我记得……冲着漆黑的夜空里地球的方向把手举起来……一直到手套里僵硬的拇指竖起来……只用拇指就可以让我们的星球从画面中完全消失。只不过一个小小的手势,地球就没了。”

从以上的登月感受来看,大部分人分享的都是比较正面的。可是,也有不少宇航员在采访中表示,自己登月之后有过多种复杂的情绪,其中“恐惧”是经常会出现的。

为何宇航员在月球看地球会感到恐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巨大差距,作为太阳系中体积排名第五的卫星,月球的个头其实已经很大了。但是,和地球比起来依旧差得远。

地月大小对比很明显

根据资料来看,月球的平均半径为1737.1千米,这个半径只有地球半径的0.2倍左右。而质量的差异就更明显了,月球的总质量大约为地球的0.0123倍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你站在月球上看地球,会感觉到视野被一个庞然大物所占据。

其次就是地球和宇宙大小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一点就不用对比了,相信大家都明白。当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看地球时,会先为地球的大和亮感到震惊,接下来他们就会将关注点放在地球背后的那片“黑幕”。

地球身后一片漆黑,让人恐惧

要知道,人本身就会对黑暗产生畏惧,因为黑暗的地方往往象征着“未知”。而我们在地球上探索黑暗之地的时候,还能安慰自己好歹是在家乡,不会有太可怕的东西出现。可是,在月球上就不一样了,因为我们不仅对月球不够了解,对宇宙也是知之甚少。

在这种情况下,宇航员不免会对黑暗当中的东西进行想象。再联想到如今自己所处陌生的地球,是孤立无援的,恐惧的情绪就会被进一步放大。

最后就是通过以上这些景象,宇航员会联想到自身。月球与地球相比,小了不少,而地球和宇宙相比,则小了更多。那么,渺小如尘埃的人类,与宇宙相比又会如何呢?

光是可观测宇宙就十分浩瀚了

所以,这一刻,宇航员应该直观地感受到了我们和宇宙之间的差距,在面对“强大未知之物”的时候,人都会产生恐惧。这种恐惧,实际上也是一种敬畏。

哪怕是在地球上,人类也会经常产生类似的情绪,比如在海上看到巨大的鲸鱼时,又或者站在珠峰脚下仰望这个“世界之最”时。

从心理学研究来看,人在看到或者遇到颇具刺激的东西时,就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结构,以此来适应。可是,这种适应是有限度的,像天体、宇宙这类层面的东西,已经超出了人类惯有认知的“参考系”,你根本没有办法找到类似的东西将其同化,然后适应。

强大而未知的宇宙容易让人产生畏惧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心理落差,产生一些情绪。

除此之外,宇航员还面临着宇宙环境的威胁和回家之路的未知,毕竟没有人可以保证登月是百分百能够获得成功的。即使顺利上去了,也不一定就能顺利返航。

所以别看宇航员们表面风轻云淡,实际上内心还是很恐惧煎熬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登月以及返回路程有诸多未知数

不过,对于人类来说,我们的文明觉醒之路其实就是在一步步接受自己的弱小。因此,即使恐惧,月球的探索也不会就此被搁置。并且,进入新世纪以后,月球也正在成为航天大国角逐的制高点。

那么,未来的月球探测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未来月球探测的发展趋势

首先就是对月球的相关科学问题进一步探索,其中不止包括了月球自身的问题,还包括利用它去推测其他星球的环境和演化。

通过对月球的研究来分析其它星球

其次就是将月球当成未来星际移民的跳板,在上面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

要知道,月球拥有高真空、低重力、弱磁场、巨大温差等因素,这意味着这里是绝佳的实验地点。

最后就是进行资源勘查和利用,如今最让人眼馋的就是月球上的氦-3了,若是为了可控核聚变迎来了巨大发展,那么月球上的氦-3资源就会成为争夺对象。

月球上的氦-3资源将会是人类争夺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宇航员   月球   阿波罗   恐惧   地球   半径   宇宙   牺牲   情绪   人类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