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吏阎应元:大明最后的骨气与脊梁

初始看到阎应元的事迹便为之感动不已,江阴被围时,不过是一个退休典吏,在任时不入品阶,退任不过普通百姓。仍以七尺之躯,扛起了守城重任,最终杀身成仁。壮哉!阎公!

明末虽然内忧外患,江山风雨飘摇,但是依然不乏能臣强将,为大家熟知的抗清名将袁崇焕、史可法、孙承宗等等。大明江山最终虽然被清朝的铁骑占领,但依然让清朝的铁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这些抗清名将的光辉之下,有一人虽然官微言轻,不过明末典吏,职位仅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长,却在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守城八十一日,让清军折损三王十八将,杀敌七万五千余人。他就是抗清三公之一的阎应元。

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

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后,清军攻入京城,建立清朝。顺治二年,多铎统兵南下,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被擒。同年夏,江阴降清,多尔衮颁布剃发易服令。

江阴书生许用看到告示,说道:“头可断,发绝不可剃。”并联合诸多书生来到县衙,打死县令,斩杀清差,开始正式反清,由典吏陈明遇为首。

没过几日,降将刘良佐统领重兵围城,陈明遇虽然忠肝义胆,但自觉缺乏军事才能,便请阎应元担负守城重任。阎应元果然不负众望,入城以后,挑选壮丁,会合乡兵共计二十余万人,分班上城,按时换班。各个城门分兵把守。自己与陈明遇昼夜巡查。同时肃清了内奸,解决了军械粮饷的问题。城中工作井井有条。

阎应元抗清

十一日,清兵攻城,在阎应元的带领下,将士英勇作战,打退了清军数次进攻。同时阎应元亲自制造挝弩、火球、火箭等守城利器。清军伤亡惨重,望城兴叹,每次攻城下来都为幸免不死而暗暗庆祝。

刘良佐看到久攻不下,就起了劝降之心。阎应元不从,并利用清军劝降之际,派人以奉送“降礼”为名,偷偷带着炸药进入清军的营帐,炸死清军官兵约两千余人。面对刘良佐多次的劝降,应元怒道:“有降将军,无降典吏。”刘良佐惭愧不已。

多铎听说之后,命博洛率兵携红衣大炮前往攻城。在重兵包围之下,城内伤亡惨重,饭米渐少。百姓们在中秋夜于城楼高歌,声音悲壮,响彻云霄。歌词唱道:“江阴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城下清军听后,也敬佩不已。

江阴南城门

最终在红衣大炮的猛烈攻击下,最后江阴人守城八十一日被攻陷。城破之日,阎应元端坐城楼,在城门题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随后带领随从,与清军展开格斗,杀死清军无数。从西门突围不得,拔刀刺胸,欲投湖报国,被刘良佐生擒。阎应元见到博洛后,挺立不屈,骂不绝口。当夜终遇害。陈明遇命全家四十三口人自焚而死,自己持刀与清军死战,最后身死。冯厚敦于明伦堂自尽殉节。

在阎应元的带领下,江阴百姓,或力战身亡,或坦然就义,妇女投河而死,七岁孩童毅然就义。城内百姓仅存五十三人。

江阴百姓的反抗之举,正是我中华儿女气节所在,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壮哉!阎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大明   江阴   江山   重兵   明末   太祖   城楼   铁骑   脊梁   骨气   清朝   百姓   阎应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