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张爱玲:为何她笔下的人物如此荒凉

“我不喜欢壮烈。我只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乏人性。”


张爱玲将人性解读剖析得淋漓尽致,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她的父亲张志沂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的孩子,是思想封建的纨绔遗少,她的母亲黄逸梵是留学西洋的新式女性,思想先进开放。可以想见,父母之间必然是争吵不断,而夹在中间的不被祝福和期待的张爱玲承受着双倍的痛苦。父亲“挥霍财产、坐吃山空、吸鸦片、养姨太太、逛堂子、对儿女缺乏责任心”,当继母挑拨离间时,爱玲迎来的是父亲的拳打脚踢以及后面的禁闭。而她的母亲更多的是冷眼旁观和挑剔疏远,“最初的家里没有我母亲这个人”,父母离异后“也感受不到任何缺陷”。来自父母的双重的身体伤害和精神打击,使得张爱玲形成了忧郁、冷漠、敏感的性格气质。


母亲黄逸梵

童年的伤痕尤未痊愈,爱情的创伤又使张爱玲陷入痛苦。在她的爱情经历里读者比较熟悉的是胡兰成,他比张爱玲大了十四岁,不仅做了汉奸,而且风流成性,在与张爱玲结婚两三年后便移情别恋。这段婚姻里,张爱玲卑微到了尘埃里也没有等到花开。这段灰暗的爱情体验如沉重的枷锁劈杀了张爱玲本就敏感脆弱的心,使她更加孤独痛苦。


胡兰成

童年的伤痕与爱情的劈杀使张爱玲失去了对人生和未来的乐观想象,也为她的创作打上了灰色,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她笔下的人物看出来。《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因为长期得不到性的满足而走向变态;《沉香如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投身在无爱的婚姻中,心甘情愿的成为丈夫赚钱的工具;《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玩弄并遗弃红玫瑰,在婚姻中无声地折磨白玫瑰……在张爱玲的笔下很少有正统文学中对美好人性的呈现,反而是淋漓地剖析人性中的疯狂、变态、欲望。


第一炉香

“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对于张爱玲而言,这惘惘的威胁恐怕就是亲情与爱情的双重打击使其终生处于阴暗的古墓中,无法挣脱。

然而我又会想,如果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有温度的家庭,她还会写出震撼人心的文章吗?如果用痛苦的经历能换来流传百世,你愿意吗?


你好,我是清识,我们下期再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壮烈   红玫瑰   荒凉   笔下   人性   痛苦   父亲   父母   母亲   婚姻   思想   人物   爱情   张爱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