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山:清朝最后一位刽子手,一生砍300多个脑袋,晚年悲惨凄凉

随着中国死刑的不断改进,民间也多了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这群人服务于朝廷和衙门,专门帮忙处置刑场的犯人,他们有一个统称就是刽子手。

自古以来刽子手都给人一种可怕的感觉,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职业性的既定印象所导致的。不过由于这种职业的特殊性,一些刽子手确实长得虎背熊腰,这样能给人很强大的威慑力。

就像影视剧里面的那样,膘肥体壮的大汉拿着砍刀站在刑台上等待着犯人,犯人看了都想快点死,实在是太让人害怕了。虽然这是一份职业,但也有着自己的行规,一旦被破坏可能会遭到报应。

最后一位刽子手

砍头这种刑罚从封建王朝开始就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期,所以历史上担任过刽子手的人不说上万也有成千了,由此也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团体。

古代对刽子手的标准是很严格的,毕竟砍头是一项技术活,没点力气是干不了的。因此很多刽子手才会显得特别强壮,因为人的颈椎骨是很硬的,不光是要刀锋利,刽子手的方法也很重要。

而且他们有时候遇到被抄家灭族事件的话,一天下来可能要砍掉的头颅都好几百,没点体力活真的难以胜任。因此刽子手不仅有过硬的身体素质,还得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毕竟刑场上砍头之后,鲜血四溅且到处都弥漫着血腥味,有些人看了砍头之后恐怕回去就得做噩梦,可想而知干这一行没点心理基础还真的难以承受。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刽子手不仅有标准还有行规,而且有些规矩一直延续到了清朝,但有个规矩居然被清朝的最后一名刽子手邓海山给打破了。

在刽子手这一行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砍头不过百。意思是如果你已经砍了九十九个脑袋了,那么就要及时收手,不然的话可能会遭到报应。很多刽子手都会谨遵这种行规行事,因为没人希望自己遭报应。

但有些人却无视这种行规,邓海山就是其中一个。当他砍到九十九的时候,有人提醒他,但他不理会继续干这行,结果又砍了300多个。为何邓海山会不在意因果报应这种说法呢?这还得从他儿时的经历说起。

邓海山的结局

清朝末期朝廷腐败不堪,黎民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邓海山出身在湖南省一个贫困的小乡村里,他们一家人每天都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都说人穷的时候最怕生病,邓海山的父母就是如此,一场大病下来因为无钱医治相继撒手人寰了,只留下邓海山一个人。看着至亲的离去,邓海山内心焦灼不已,他觉得都是没钱惹的祸。

于是他想方设法地挣钱,可是没有一技之长要怎么办?邓海山想到了去拜师学艺,他的老师就是一名刽子手。师傅每天让他练习砍冬瓜,他在冬瓜上画一条线,将它们当成犯人的头颅。

那一年邓海山十八岁,他一连砍了三年的冬瓜之后终于学有所成,后来成为了一名职业刽子手。那个时候刽子手也算个事业编吧,因为是服务于朝廷的,所以他们的工资也是按照朝廷规定去发放的。

这样的话一年下来其实也挣不了几个钱,不过邓海山可不指望这点工资。他的发财之路主要是依靠别人的贿赂,因为犯人的家人为了让自己的亲属在砍头的时候少受一点罪,便想着塞点钱给邓海山,让他在砍得的时候能够干净利落一点。

每一次邓海山都能拿到四块大洋,这相当于普通家庭半年的收入。靠着这个潜规则,邓海山挣下了一笔很大的财富。人一旦有了钱就容易飘起来,他也是一样。

邓海山童年吃过太多的苦,如今有了钱就想把以前想过又没得过的日子给补回来。于是各种花天酒地,过起了骄奢淫逸的生活。可是由于这项职业使得他双手沾满了血腥,所以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

因此上了年纪的邓海山依旧没娶到媳妇,即使他再有钱,也没人愿意将女儿嫁给他。其实造成这种局面,也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在他入行前,师傅就告诫过他,砍头到九十九就收手。结果他不听,为了金钱还继续从事这个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朝廷宣布结束,中国正式进入民国时代。死刑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砍头变成了枪决。

因此邓海山也开始失业了,他只能依靠着积蓄度日,无儿无女的他再加上习惯了大手大脚的花钱,没过多久积蓄就用得差不多了。邓海山一生砍过300个头颅,晚年也遭到了报应。

钱财花光之后,他开始了穷困潦倒的日子。有时候还要上街乞讨,每天晚上还被噩梦惊醒,整天都是心神不宁的。后来他生了一场大病,躺在破烂不堪的草席上无人问津,最后病死了也没人替他收尸。

真是因果循环,要是邓海山早点收手的话,说不定金盆洗手还能娶上媳妇,再用积攒的钱财做点小生意,那日子过得也不至于这么凄苦,人的选择真的非常重要。

刽子手行规

邓海山由于破坏了行规从而晚年过上了凄凉无比的日子,那么刽子手这一行除了“砍头不过百”以外,还有什么样的行规呢?

这第一条规矩就是刽子手不会自己磨刀,因为他们一直秉持着一个信条,那就是杀人的是刀而并非自己,如果无磨刀就相当于成为了刀的帮凶,那么血债也会移到自己身上。

他们这样做也只是想寻找一点心里安慰而已,因为犯人被砍头,那肯定是因为犯了法,自己也只是替天行道罢了。但是古代磨刀的人那么多,唯独刽子手的刀没人愿意磨,他们自己更不愿意,因此一般砍头的刀很少磨。

磨刀匠觉得人死后的灵魂会附在刀上,所以从不接这样的活,以免给自己找晦气。还有一个规矩就是杀人后不留浮财,就是拿了死者的钱之后要将大部分赶快花出去,以免被上面残留的怨气所伤就不好了。

也许是因为这样,邓海山才会大手大脚的花钱吧。不过作为刽子手也有可怜的一面,这种职业几乎没有朋友,一生都是孤苦无依的。就算收手了也会背着这个标签过一辈子,下场也是十分凄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刽子手   清朝   行规   冬瓜   犯人   朝廷   报应   晚年   悲惨   规矩   凄凉   脑袋   日子   职业   邓海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