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史崭新的王朝(连更)

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南北统一,结束了长达将近三百年的分裂,在这段大动乱的分裂时间里,华夏大地经历了八王之乱的动荡,经历了五胡乱华的耻辱。衣冠南渡,南北相峙的局面,至此结束,宣告统一。在这段时间里,有无数能人志士和英雄豪杰用自己的热血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这些历史背后是数不尽的百姓哭干了的血泪,是堆砌的比山高的累累白骨。大江东去,长江依旧波涛滚滚,它作为南北不同政权的分界线奔腾了一百多年,如今终于归入了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怀抱。


此时的隋文帝杨坚信一个伟大的王朝将由自己缔造,不仅是他,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一切黑暗都结束了,即将迎来的是一个灿烂的黎明。


杨坚,出身士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


西魏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541年7月21日),杨忠之妻吕苦桃于冯翊般若寺生下了杨坚,和所有其他开国皇帝一样,杨坚出生时史书记载天降异象,据说当时“紫气充庭”。少时的杨坚沉默寡言,给人深沉的感觉,刚刚进入太学的时候,即使是十分亲密的人也不敢戏弄。


杨坚的父亲随国公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杨忠死后,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到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至此开始了他统一天下的步伐。


用现在的话来说,杨坚是妥妥的官二代,之后的接受禅让即位,看似名正言顺,但这种“禅让”和远古先王的“禅让”显然不同。实际上在魏文帝曹丕登基时就已将它的本质揭露无疑。当时曹丕通过威势逼迫汉献帝禅让,他说道:“尧舜之事今日吾知。”尧舜都是上古时代著名的君王,之间的继承手段就是禅让。话里的意思仿佛在说“原来尧舜那样的圣君他们的禅让就是这种威逼的手段啊。”曹丕这句话不仅是为自己的这种不正当行为辩护,更是啪啪打在了汉献帝的脸上。这还开了个谋权篡位的坏头,包括之后的司马炎和刘裕也是通过这种手段达到夺取政权的目的,杨坚也不例外。


可是,如果仅仅因此就给杨坚下定义未免有失偏颇。杨坚是一个有抱负的君王,一个臣子如果他只是一心想着权势,想着如何万人之上,最后如果他篡位成功,即使看起来再正当,他在史书上留下的名号也无非是窃国贼,在历史的书卷下,只有阴谋家的名号。而杨坚不一样,他即位后,励精图治,修定刑律和制度,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同时减轻赋税,促进经济和政治的改革,对周围少数部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带领整个帝国欣欣向荣。包括后来的李世民,朱棣,他们虽然谋国不正,却开创盛世,那么史书会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评价。


隋文帝杨坚在位一共二十四年,为大动乱后新建的这个崭新王朝鞠躬尽瘁,史称“开皇之治”。可是即使是圣人也有过失,就像许多青史留名的君王也避免不了晚年的懈怠。杨坚改年号为仁寿后,逐渐有些年老昏聩,他开始滥杀大臣、破坏法律,但大体上没有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比起汉武帝听信方士谗言和唐玄宗执政后期留下的政治隐患,杨坚确实算小巫见大巫。


不过就在所有人都对这个盛世充满期待的时候,当人们坚信黎明的曙光背后是更灿烂的阳光时,一个危机,却在隋文帝杨坚执政后期出现,站在后来人的角度,许多人相信是这个隐患将伟大的隋王朝悄无声息的推向深渊。而在当时或许所有人都没想到和平会这么短暂,更没人愿意相信这个新兴的王朝竟然会像当年的秦王朝一样昙花一现,最后随风飘散,只留给后人一阵无限感叹。在他们之后会出现更辉煌灿烂的王朝,几百年前的那个叫汉,而几十年后即将出现的叫做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王朝   华阴市   开皇   西魏   大唐   北周   尧舜   动乱   史书   君王   所有人   风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