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国祚近800年,周天子是什么时候失去天下共主的权威的?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天子则为“天下共主”,那么周天子是什么时候失去天下共主的权威的?

其实仔细看看周朝从宣王以后历代君主,会发现,都不怎么样。

周宣王前中期英明神武,后期连吃败仗,在千亩之战丧失了南国之师,又因为童谣杀死忠臣左儒和杜伯,最后死于非命,传位给周幽王,就是西周的亡国之君。

周幽王由于宠溺褒姒,废长立幼,引起了长子宜臼的母家,申侯的不满,申侯勾结犬戎,引狼入室,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和褒姒,后来秦人,晋国,郑国,卫国一起来救,才收复了镐京,立宜臼为周平王。

这又引起了以西虢公翰为首的一些大臣的不满,因为虢公翰的父亲就是死于申侯引起的犬戎之乱,认为周平王弑父不合法,于是立周幽王的兄弟,余(臣)为周携王。

双方爆发了内战,结果僵持了十几年后,晋文侯杀死周携王,周平王于是成为天下正主。

这时候周王室京畿实力大损,无力抵挡犬戎进攻,东迁洛邑。这其实很正常,但他直接把整个岐丰,都当做累赘,许诺给了秦襄公,正式分封秦为诸侯,这可是周朝的龙兴之地啊。

二王并立期间,郑国武公趁机灭了东虢国和郐国,周平王软弱无能,不敢反对,只好重新分封东虢国的后人于夏阳,成为北虢。

然后周平王觉得武公郑庄公不太恭顺,这时候西虢国君,虢公翰的儿子忌父,为了缓和与周平王的矛盾入朝,周平王就重新亲近西虢国,想借助西虢国的力量制衡郑国。

结果不仅虢公忌父拒绝,被郑庄公知道了,摆脸色要辞让,软弱无能的周平王,竟然想出了把太子狐,放在郑国当质子的馊主意,这就是著名的周郑交质事件。

郑庄公剧照

周平王敢放,郑庄公也敢收,这件事的影响,可以说非常恶劣,当时列国互相质子很普遍,但基本上是平等实力的,郑国是第一个和天子互质的,天子主动与臣子对等,这有什么影响不用说了吧。

周平王在位足足五十年,感觉和后面的在位五十二年的魏惠王差不多,都是败家子。

周平王成功把太子狐耗死了,太子狐身份高贵,却久在异乡多年,听说周平王死了,回去吊丧途中,也死了,太子狐的儿子周桓王继位,本就怨恨郑国,加之郑国不经周桓王允许,在桓王五年,私自和鲁国相互交换祊、许二地,于是周桓王很生气,把郑庄公名义上保留着卿位,实际上扫地出门,重用虢公。

郑庄公也很生气,于是不朝见周桓王,还跑去割了周天子温县,洛阳两个地盘的麦子,桓王忍了,从此周郑交恶。

周桓王剧照

看到周桓王没说话,郑庄公想着要周天子的王命去讨伐宋国,就朝见周桓王,结果不欢而散,于是郑庄公就假称得到了周天子的王命,拉拢了虢公,以大义去讨伐宋国,最后大败宋国,还吞并了许国。

结果第二年,也就是周桓王八年,桓王从郑国夺取了邬、刘、为、邗四邑的土田,而把叛王投狄的苏忿生后代之田十二邑交给郑国。用自己不能占有的土田来换郑国的土田,这种做法自然招致了郑庄公的怨恨,这是周桓王对郑庄公假借王命的惩罚。

左传是这么评价周桓王的行为的:

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郑也。恕而行之,德之则也,礼之经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君子因此而知道桓王会失去郑国了,认为“按照恕道办事,是德的准则,礼的常规。自己不能保有,就拿来送给别人。别人不再来朝见,不也应该吗?”

不仅如此,在养精蓄锐后,周桓王废除了郑庄公的卿位,调兵点将,亲自进攻郑国,结果在繻葛之战惨败,被郑国人射到了肩膀,周平王丢了面子,周桓王算是丢了里子,暴露了王室的虚弱。

加上周桓王继位期间,鲁桓公杀死兄长鲁隐公,没有经过天子册封就继位,周桓王却没有讨伐,楚武王僭越称王,周桓王也无力讨伐。

晋国内乱,周桓王首鼠两端,前面支持正统的翼城晋侯,后面却收了贿赂,支持叛逆的曲沃庄伯,虽然后面又阻止了曲沃,拥立了晋哀侯,后面又拥立了晋侯缗,但反复无常,属实没有天子气度。

一个不能维持礼法秩序,也没有强大实力的天子,怎么能得到尊重?但也不能说全是他的责任,他爷爷就那样,但他都这样了,竟然还算东周比较好的天子了,至少他也算努力挣扎过了。

周桓王还宠爱幼子王子克,想废长立幼,但没有成功,于是是周庄王姬佗继位,没过几年引起了王子克之乱,杀死周公黑肩,王子克逃到燕国,周庄王还重新册封了鲁庄公,算是强行找了点面子回来。

但周庄王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姬佗晚年很爱少子颓,想立颓为太子,但是也没有成功,于是长子周釐王姬胡齐继位,他父亲想废长立幼,引起了王子克之乱,他想废长立幼,又引起了王子颓之乱。完全是历史的轮回。

周釐王算是一位昏庸的君王,他继位正好碰到齐桓公,齐桓公对周天子比较恭顺,毕竟尊王攘夷嘛,让周王室有了点面子,然后他就尊齐桓公为霸主。

天子尊诸侯为霸主,虽然这个霸主是诸侯之长的意思,但以天子之位,怎么能出现霸主呢?有了霸主,谁还找天子解决问题呢?

这个时候,正是晋国曲沃代翼的最后时期,最后,曲沃武公杀死晋侯缗,成为晋国之主,把翼城所有财宝献给周釐王,一个敢献,另一个还真敢收,周釐王真收了,然后册封曲沃武公为晋君。

天子册封叛逆为诸侯,这不是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独唱,早在春秋就上演了。

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东周得国不正,周桓王辱于郑,又不能制楚鲁,周釐王更是正式册封叛逆,从这个时候,周王室,基本上可以说失去了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了。

周釐王没活几年,在位五年就死了,他的儿子周惠王姬阆继位。

周惠王更不是个省油的灯,为了出猎,霸占了叔叔王子颓的老师蔿国的田地修园子,为了便于出行,又占了附近大夫边伯的房子,后面更离谱的是,又抢了大夫祝跪和詹父的土地,还罢免了厨师石速,成功引起了五大夫之乱。

五大夫拥立王子颓为周王,联合卫国,燕国进攻洛邑,周惠王出逃郑国,王子颓志得意满,整天放浪形骸,结果被虢国,郑国联合攻打,兵败被杀。

然后周惠王为了感激郑、虢两国的援助,将酒泉赐给虢国,虎牢关以东土地赐给郑国,这样周王朝的疆土再一次缩小,桓王脸都不要了才从郑国夺回来一小块土地,周惠王却一口气给了一大块,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还不仅仅如此,周惠王也是个想废长立幼的主。(这东周想废长立幼的国君是真的多,难怪起不来了,尽是各种内乱。)

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因为太子郑的母亲死的早,王子带的母亲受宠,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于是齐桓公召集诸侯,借口让太子阅兵,周惠王只能让太子姬郑出面。

后来周惠王死了,太子姬郑继位,是为周襄王,襄王三年,叔带和西戎、翟国图谋不轨,准备阴谋杀害襄王,由于败露,叔带逃到齐国政治避难。

齐桓公去世后,襄王十二年(前640年),叔带重新回到周都。

襄王十三年,郑国讨伐滑国,襄王派游孙、伯服为滑国求情,郑人将他们囚禁起来,郑文公埋怨惠王复国却没有赐给郑厉公酒爵,又埋怨襄王让滑国侍奉卫国,因此把伯服囚禁起来。襄王大怒,不听大臣富辰劝告,准备召集翟人讨伐郑国,十五年,翟人伐郑,攻破栎城。

周襄王剧照

周襄王为了感谢翟人,在大臣颓叔、桃子的劝导下,娶了翟女叔隗,立为王后,结果,前面提到的那个叔带,和这个叔隗搞起来了。

颓叔、桃子害怕周襄王处罚,联合翟人,进攻洛邑,周襄王出奔郑国,号召诸侯讨伐翟人。

晋文公重耳抓住这个机会,收复洛邑,同时进攻叔带所在的温地,杀死了叔带和叔隗,晋文公举行盟会,召集周天子参加,被春秋讳为天子狩于河阳,也就是周襄王是正在附近打猎,才碰巧参加了盟会,不是被诸侯叫去的。

不过晋文公毕竟是霸主,还帮了忙,晋文公年纪大了,立了功劳后不要奖赏,请求以天子的死后的礼仪“隧葬”。

周襄王为了面子,又从京畿割让了阳樊四邑,这四邑百姓,都忠于王室,多有弃城返周的,为了面子,让原本不大的领土,又更小了。

晋文公剧照

简直又是历史的轮回,周惠王割地,周襄王也割了,周襄王割地的代价是什么呢?死无葬身之财。

这一点都不夸张,他死后,他儿子周顷王,连安葬他的钱都没有了,只能腆着脸找鲁国要钱,他才是第六位东周君主,东周已经沦落到连安葬费都出不起的地步。

后面东周还有19位君主啊,东周25任君主,才第七任开始,就连安葬费都出不起了,后面多狼狈,可想而知。

有被问九鼎轻重的,有继续分封叛逆的,有向诸侯索要贡品的,有债台高筑的,有把土地全部分封自己当客人的……能想到的狼狈,东周都有。

可以说东周先天不足,得国不正,从周桓王开始,东周就开始逐渐丧失作为周天子的威望和实力,周釐王正式册封叛逆曲沃武公开始,更是雪上加霜,加之周惠王,周襄王连续割地,让周从一个中等诸侯变成小国,沦落到连维持天子礼仪的丧葬费都出不起。

但要说什么时候彻底失去了地位,应该是第二十一任周元安王开始吧,在威烈王分封完代晋的赵魏韩三家后,他又分封了代齐的陈氏,自此,有没有周的存在,都无所谓了,所有诸侯都开始称王了,甚至称帝了。

怎么定义,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这一概念?从实力上讲,在周桓王繻葛之战后;从道义上讲,在周釐王册封曲沃后;从结果上讲,在周元安王册封田齐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晋国   东周   曲沃   周朝   王室   诸侯   天子   霸主   太子   王子   权威   天下   周朝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