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4个变化已经注定会发生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从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主基调以来,各个城市和地区因城施策,坚守“三道红线”原则,让房地产快速达到去金融化的目标,使房子回归居住的属性。同时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并且全力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比如:“租售并举”的出台实施,通过发展租房市场、保障房市场等,通过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来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一系列的组合拳下来,各个城市房地产稳定发展成效逐步显现,房价趋于稳定,不会再有大起大落的情况发生,多措并举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虽然当前的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行业规模将从高位下滑,行业将持续出清,市场集中度将逐步加大,部分城市受人口流出、经济发展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有所增加,一些前期依靠高负债盲目扩张的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上升。也有问题房企暴雷,行业并购重组增多,小房企将逐步退出地产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房企的优胜劣汰在持续推进。经营稳健的优质房企有望获得集中度提升的机会,那些经营和财务指标严重恶化导致存在潜在违约风险的房企,融资环境很难得到实质性改善,偿债压力或将不断加剧,未来或将有序出清。

尽管房地产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比如经过市场调整,市场参与者更加理性,房地产长效机制也在逐步完善。从全国来看,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商品房销售和投资保持增长,增势有所减缓。从根源上来看,决定房价走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资金,当流向房地产的资金足够多,就可能推动房价上涨。反之亦然。目前,支持我国房价上涨的资金因素都是非常紧缺的。因此,房价再上涨基本不具备。结合上述种种因素,最起码未来五年内,甚至更长的时间,房地产会出现以下这几种情况。

首先,就是房价的上涨速度缓慢,甚至出现下跌的问题导致房产贬值。可能有人会认为一二线城市或者部分热点城市的房地产,房价抗跌性比较强。但目前来看,即使是一二线城市或热点城市也会面临这些问题。因为租售并举时代到来,租售同权也是很大可能,未来租房也可以享受买房同等权益,那么一二线城市或热点城市受房价高的影响,在租售并举政策下,接受度相对比较高的。还有供需关系的转变也是主要因素,整体的住房供应明显处于过剩的状态。随着楼市不断地调控下,真正的住房需求得以体现,自然会有部分房产会面临“无人接盘”的问题。

其次,二手房流动性变差,抛售不及时很大可能被“套牢”。近几年,炒房客和投资者都在挂牌卖囤在手里的房子,各个城市二手房市场同样的供大于求,而挂牌出让的二手房源还在不停增长,二手房已经出现下跌的行情。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因为人口外流,房价过高等因素,二手房有价无市,走势低迷,炒房者被严重套牢,二手房基本上卖不出去。说到底,当前城镇家庭住房普及率已经超过96%,由此可见真正的住房需求已经不足。随着二手房市场持续发展,购房热度会进一步减少,而二手房源的持续增加,只会卖不出去最终“烂在手上”,或者只能以较低的价格抛售。

最后,房地产税已经到了实质推进的阶段,部分城市已经作为试点在落地实施。可以肯定地说房产税肯定会来,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对于持有多套房的群体来说,无论是按照“免征面积”还是“免征”套数来计算,都不可避免需要缴纳一定的税额,导致持房成本进一步增加。房产税征收一旦全面铺开,会是遏制炒房的最有效的方式。因为房产税会让房子持有成本增加,会使得一手房认购意愿淡化,进而促进房价下降或涨幅收窄。同时,房产税还会帮助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可以说,房产税是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是房地产行业趋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助力。

从2023年开始,房地产“租购并举”将是重头戏,因为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模式已经成为了新的住房制度模式。现如今国家正在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就比如全国有很多个省市已经在推行租售并举的政策。这意味着未来5到10年,租房和买房就可能享受同样的权益。一旦租售同权政策出台,买房和不买房的差距就非常小了。总之,房地产行业去金融化、回归居住属性的背景下,城市基本面是决定房价的核心变量,城市分化的现实决定城市间房价的分化是常态。未来的房地产将是良性健康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房地产   热点   二手房   房地产市场   住房   房价   因素   稳定   发生   未来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