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团团”走了,背后有哪些故事?

来源:直新闻

大熊猫“团团”走了,背后有哪些故事?| 台湾一周

原创2022-11-20 18:58·直新闻

11月19日,大陆赠台的大熊猫“团团”去世。

据台北市立动物园方面于当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描述,大熊猫“团团”曾于11月17日早上被保育员及兽医发现精神欠佳,较不愿移动,对食物提不起兴趣,连保育员呼唤它也没太大反应,于是开始加强对“团团”的行为观察。到了当日下午4点41分,“团团”突然发生癫痫,且在接下来的短时间内数次发作,医疗照管团队以施打输液的方式,持续给药使症状稍微稳定。直到17日晚间7点33分之后,“团团”才未发作癫痫症状,并在镇定药物作用下入睡休息。

18日早上,“团团”曾尝试起身活动,但后肢仍使不上力。11月19日凌晨1点05分、1点56分及3点54分,癫痫再度发作。在施打抗癫痫药物后,“团团”的症状仍持续间歇性地发生,直到早上7点03分,癫痫症状虽然暂歇,但最终经过检测,判断“团团”的生理指标等已不可逆,如对它麻醉以后再苏醒,可能对“团团”带来极大的风险和痛苦。照顾熊猫的医疗团队最终决定令其在麻醉中沉睡,并于当日下午1点48分观测到“团团”心跳停止。

消息传出后,岛内很多人表达了惋惜和不舍。

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办公室19日下午表示,连战对“团团”离开大家相当不舍并感到遗憾。“连办”称,期待日后能再有大熊猫来台,让大熊猫在台繁衍、持续扎根,两岸关系也早日春暖花开,持续和平交流。

蒋万安表示,“团团”已经是台北市立动物园的招牌明星,也是大家共同的回忆,“团团”的离开让大家感到非常不舍。

台北市长柯文哲发文感谢“团团”十多年陪着许多台湾人成长、欢笑,“台北市立动物园因为你更丰富美好,我们的记忆也是。‘团团’再见。”

“团团”的死,也引发两岸网民的讨论。

大熊猫“团团”于2004年9月1日在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卧龙基地出生,父亲是生活在重庆动物园的灵灵,母亲是中国第一只在海外出生并返回故乡的大熊猫华美。大熊猫被誉为生物界“活化石”,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被誉为“国宝”,因为其憨态可掬的可爱形象,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早在1988年,被称为“台湾熊猫教父”的洪文栋就以“民代”身份向岛内立法机构提案引进熊猫,但碍于当时的政治因素而无法成功。

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达成“破冰之旅”,首度访问大陆,开启两岸和平契机,也表达了台湾同胞希望能看到大熊猫的美好愿望。就如连战办公室主任彭国省后来所说,连战的访问进而促成大陆决定赠送两只大熊猫给台湾的佳话。

当年5月3日上午,受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委托,时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在上海宣布,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大熊猫。

6月1日,决定赠送台湾同胞的大熊猫由卧龙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提供。

8月9日,赠送大熊猫的挑选工作正式启动,赠台大熊猫选优专家组成立。

8月19日,赠台大熊猫五个方面选优标准宣布,分别是:年龄标准、身体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外貌特征标准、遗传标准。

8月27日,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座谈会在卧龙举行,共同商讨大熊猫赴台有关事宜。

10月13日,国台办公布赠送台湾同胞的11只入围大熊猫,其中包括6只雄性和5只雌性。

2006年1月6日,经过218天的甄选,19号和16号脱颖而出,成为赠台大熊猫。

2006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经过上亿观众的票选,最终宣布赠送台湾的大熊猫命名为“团团”和“圆圆”,展现当时大陆人民希望两岸团圆的美好愿望。

当然,大熊猫赴台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当时台湾方面为陈水扁执政,台湾内部引发政治角力,导致大熊猫赴台多次受阻,直到马英九上任后的2008年,才使大熊猫赴台成为现实。

2008年,即将赴台的两只大熊猫还遭逢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但两只可爱的熊猫逃过一劫,安然无恙。

2008年12月23日,“团团”和“圆圆”乘坐封闭式货车从雅安碧峰峡出发,在成都双流机场起飞,于同日下午5时10分抵达台北桃园国际机场,入住台北市立动物园。经过隔离检疫期后,2009年1月26日,“团团”和“圆圆”正式与游客见面。

时任台北市长郝龙斌此前在台北市立动物园盖好大熊猫馆,供它们使用的大熊猫馆共1320平方米,包括了近700平方米的室外展示场、约482平方米的室内展示场,加上两间栏舍和待产室。“团团”和“圆圆”随时可以出去晒太阳,室内永远保持20摄氏度恒温,竹子仓库可以储存一个星期5吨竹叶。

台湾则在2011年回赠中国大陆一对梅花鹿“繁星”“点点”和一对长鬃山羊“喜羊羊”“乐羊羊”。两岸互赠保育类动物,蔚为佳话。

14年来,“团团”和“圆圆”可以说是台北市立动物园最红的明星,参观人潮经常大排长龙,有时还要限制时间。

2013年,它们生下第一只小熊猫,取名“圆仔”,2020年生下第二胎“圆宝”。

直到今年8月,团团首度出现癫痫症状,10月16日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后肢无力、食欲不佳,活动力大不如前;经过磁振造影检查,发现“团团”的脑部病灶明显扩大,恶性肿瘤的机率大幅提高。

“团团”生病以后,两岸就它的医疗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沟通。

台湾人士透露,自从9月下旬“团团”传出病情以来,台湾方面陆委会第一时间就高度关注,并主动和动物园联系,表达如果有需要请大陆专家来台,相关部门将全力给予协助。

与之同时,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也表示,四川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9月下旬就成立了专家组,跟动物园保持密切联系。陆方已经收到邀请函,将派两位诊治和护理专家前往台湾,参与“团团”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当时动物园响应,初期先跟大陆专家视讯问诊,后续再看状况。27日,陆委会接到了台北市政府申请大陆专家来台,立即联系相关部会快速批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方面应邀后,立刻派来两位专家吴虹林、魏明,并于11月1日抵达台湾参与救治大熊猫的工作。这也是两岸关系恶化以来,非常难得的一次良性互动,甚至被外界解读为两岸关系某种程度的改善之举。

大陆的专家来到台北市立动物园,探视病情恶化的大熊猫“团团”,经过两岸专家多次观察会诊后指出,“团团”当时的状况虽然稍有改善,但由于无法准确判断病因,基于手术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结果,所以一致同意采取保守的治疗,可惜最终无力挽回。

“团团”生病期间,岛内也一度产生不和谐的声音,如台湾“农委会”副主委黄金城在此前一次采访中竟说,当初的约定好像是说大熊猫为陆方所有,只是在台湾展览,“如果有必要可以拿回去”。这种冷血的话,导致黄金城被骂了个半死,后来台“农委会”又改口说是“口误”。

最近岛内官员口误极多,另一例则是,在儿童权利公约国际审查会议中,台湾青少年自杀防治引发讨论。统计发现,自杀是台湾15至24岁族群的第二大死因,且近年来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所以在被问及台湾何以出生率这么低的情况下,青少年自杀率还这么高的问题时,台当局卫生福利部门“心理健康司司长”谌立中语出惊人,直接将原因归咎于“台湾高楼的增加”。岛内官员的个人素养降低,使得像黄金城、谌立中这样缺乏基本人文关怀,也不得体的发言屡屡出现。

大熊猫“团团”不仅仅是一个动物明星,它也确实代表过去两岸那种热络的交流和密切的来往,以及相互之间亲近的善意,令人怀念,也使人追问,两岸何以至此?

作者丨许亿,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主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大熊猫   连战   卧龙   金城   熊猫   台北   岛内   癫痫   台湾   动物园   同胞   两岸   大陆   标准   专家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