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他爹吐槽儿子成名之前的桩桩糗事

刘邦在秦朝末期的众多起义者中脱颖而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想必不少友友都有这样的想法:“俗话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如果不出所料,刘邦应该从小就体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吧?”


知子莫如父,为了满足友友们的好奇心,我特意把刘太公邀请到了围观现场,请他为我们答疑释惑。他来了好一阵了,已经适应了2200年之后的空气了,现在,我们就来采访一下这位幸运的老爷子吧。


我:“刘太公,您好,现在可以开谈了。”


刘太公:“还是不谈了吧,刘邦在当皇帝以前的糗事多,我都不好意思说出来。”


我:“您看,友友们多么热情啊,眼神多么期待啊,您就勉为其难,满足一下我们小小的心愿吧。”


刘太公环视了一圈,神色有些骄傲,转眼又变为晦暗:“我本来是不想谈的,但盛情难却啊,我就厚着脸皮谈一谈吧。”


友友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刘太公:“刘邦没有什么才能,他很懒,从小就懒,他不像他二哥刘仲,喜欢干活,他只喜欢玩,整天和一群熊孩子玩得昏天黑地,打架啊,斗殴啊,掏鸟蛋啊,摸鱼啊,只差没有拆房子了。


我们是农民嘛,我认为人要勤快,要会种田,才吃得上饭。可是刘邦这小子不听话,叫他下田就像叫公鸡下蛋一样难,他总是千方百计地避开这些事情,能不去就不去,能偷懒就偷懒。


我当时常常感叹,这样下去,这孩子将来会有前途吗?”


友友们一片哗然。


我:“您千万别这么说,他后来当了皇帝,这可是天大的前途呢。我猜测一下啊,他长大一些后,是不是就懂事些了呢?”


刘太公有些生气:“懂事个屁!他长大一些后,还是一天到晚这里玩,那里玩,不仅不下田,还喜欢上了喝酒,家里不拿酒钱给他,他就去酒馆赊账。我觉得他就是个无赖!十足的无赖!”


我:“您老消消气,哪有老爹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样说儿子的,还是这么优秀的儿子。”


刘太公锁眉沉思,闷不作声。


片刻之后,我弱弱地问:“那……赊账的钱,他都……还上了吗?”


刘太公转怒为喜,得意地笑了:“不用还,不用还!说也奇怪,他光顾哪家酒馆,哪家酒馆的生意就特别好,他在的那天,酒馆卖出的酒可达到平常的好几倍。所以,每到年末的时候,老板就撕毁账单,不要他还钱了。”


友友们笑了:“原来刘太公是在玩凡尔赛文学啊,对自己的儿子先抑后扬,明贬暗褒,我们虽然还没喝酒,但听都听醉了。”


我:“有这么神奇的事情吗?要是我是老板,就天天请他来喝酒。”


刘太公眯缝起眼睛:“还有更神奇的事情呢。据酒馆老板说,刘邦喝醉了就在酒馆里睡觉,睡着了,一条真龙就会飞进酒馆,在他头顶上方不断地盘旋。


我想,人们之所以愿意跟着刘邦来照顾酒馆的生意,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是冲着这条龙来的,龙在世间毕竟罕见,一睹龙颜也不是那么寻常的事情。”


我:“您看到过他头上的这条龙吗?没有是吧。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刘邦自己散布出来的,他的真实目的是想影射自己是真龙天子,纯属宣传封建迷信。

依我之见,刘邦不是喜欢玩吗,他在玩乐中结交了不少朋友,他在哪里喝酒,朋友们就跟着去哪里凑热闹,一人一口酒,酒的销量自然就噔噔噔地往上涨了。”

刘太公若有所思点点头:“这种说法,好像也有点道理。”

我:“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刘邦多少会做些事情吧。既然他不喜欢下田,那他喜欢烹饪吗?”

刘太公仰天长叹道:“烹饪?一提起这个我就来气。他不但不喜欢烹饪,还喜欢平白无故地带一大帮朋友到他大嫂家去蹭饭吃。”

我:“大嫂真是好心肠啊。”

刘太公眼眸低垂:“大嫂不容易啊,我大儿子刘伯去世得早,孤儿寡母的,哪有那么多粮食养闲人?刘邦不懂事,隔三差五就带人去蹭,大嫂起初还好生款待,次数多了,大嫂忍无可忍,一次就故意当众把锅刮得嗤嗤直响,没好气地宣称没有饭了。

其场面相当尴尬,朋友们面面相觑,只好一哄而散。刘邦当时感到很没面子,朋友们走后,他把脑袋探到锅里一看,不看不要紧,一看气坏了,锅里不是还有饭吗?大嫂就是存心让他难看,他认为大嫂的做法特别过分,严重伤害了他脆弱的心灵。

从此以后,刘邦就对大嫂怀恨在心,即便是后来当了皇帝,也没有完全释怀开来。他给儿子和侄子们封王拜爵时,唯独没有封大哥和大嫂的儿子刘信,我看不下去了,为其求情,刘邦才极不情愿地封刘信做了个羹颉侯。颉就是刮锅的声音,他分明就是借这个封号来讽刺大嫂啊……”

刘太公有些激动:“我这儿子,从小就是无赖,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同龄人都能守着一亩三分地,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可他却整日游手好闲,没事就往外跑,有时几个月都不回家……

我忍不住问:“刘邦真的这么长时间都不回家吗?您知道他干什么去了吗?”

刘太公一脸黑线:“他是信陵君(魏国公子魏无忌)的粉丝,自然追星去了。可当他追过去的时候,人家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追不到就回来呗,可他偏不,他要和张耳玩。你知道张耳是谁吗?是信陵君的一个门客。

你看,他对追星痴迷到了什么程度?星星追不到,和星星有关的人也不放过。他住到张耳家里,和张耳游山玩水,玩得尽情尽兴,玩得忘乎所以,玩得忘了家里还有个老父亲,为他牵肠挂肚……”

我:“信陵君礼贤下士,贤德有才,致力于反秦大业。张耳身为信陵君的门客,也是大贤之人。近朱者赤,看来,刘邦年轻时就有理想,有追求,并非无赖,他……”

刘太公突然泪眼迷蒙,不再听我说话,他深陷于自己的情绪不能自拔,自顾自地开启了疯狂的吐槽模式:“谁说他不是无赖?哪个小儿胆敢几个月不回家?不着家的男人谁敢嫁啊,眼看都四十好几了,他还打着光棍。

打光棍就算了,更让我恼火的是,他背着家里人在外面和来历不明的女人厮混,还有了个私生子。问他那女人是谁,要不要娶进家门,他除了说那女人姓曹之外,就什么都不肯说了。

出了这件事之后,我就成了乡亲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出门干活的时候,我总是不得不面对那些嘲讽的眼神。那些眼神直抵我心灵的深处,让我无地自容。你不知道啊,我出门只能躲着走,每次遇到街坊邻居,我都恨不得打个地洞钻进去。

刘邦呢,他的脸皮简直比城墙倒拐还厚,他从来不管别人是怎么想的,他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似的,还是整日东游西逛,想干嘛就干嘛。

你知道吗,我还送他进学堂读过几年书。可是,他有读书人的样子吗?大字不识一箩筐。就这方面来说,和他同一天进学堂的卢绾也比他强!哎呀,我的脸都要被他丢完了啊,哎呀,我怎么生了个这样的儿子啊……”

我:“刘太公,消消气。其实刘邦很有悟性,在读书方面很有天赋,他跟张耳学了不少东西,后来还跟张良……” 刘太公气得老泪纵横,捶胸跺足:“子不教,父之过;子不教,父之过……”

一些友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刘太公莫非又在玩凡尔赛文学?可看这样子,又不大像。”

更有友友善解人意:“刘太公真的伤心了,儿子当年的糗事,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我:“今天的采访就到此为止吧。刘太公年事已高,大喜大悲不利于身体健康。我现在就扶他回去休息一下,让他调整调整情绪,平复平复心情。宝宝们,请多多包涵,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再邀请这位尊贵的父亲出来畅谈。”

我扶着颤巍巍的刘太公渐行渐远,身后传来友友们悠扬的合唱声: 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风雨,

纵然记忆抹不去,

爱与恨都还在心里。

真的要断了过去,

让明天好好继续,

你就不要再苦苦,

追问我的消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刘邦   凡尔赛   儿子   门客   太公   糗事   大嫂   酒馆   无赖   事情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