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战神韩信为什么最后惨死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90] 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91] 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92] 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不反不援

龙且战死,项羽非常恐慌,派武涉去规劝韩信说:“汉王落在项王手上多次,是项王的怜悯使他活下来,然一经脱身,就背弃盟约进攻项王,这种人不可信任。刘、项争夺天下,胜败在您。您站右,汉王胜,站左,项王胜。项王今天死,明天就是您。您和项王有旧交情,为何不反汉与楚联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94] 韩信谢绝道:“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脱衣给我穿,分食给我吃,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信我,我背叛他是不对的,哪怕是死我也不变心,请替我辞谢项王美意。”

武涉走后,蒯彻知道天下关键在韩信手中,便以相术劝道:“您的面相,不过封侯,且危不可安。您的背相,显贵不可言。”韩信说:“这话什么意思呢?”蒯彻说:“楚人起兵彭城,攻至荥阳,却兵困京、索,被阻成皋。汉王统兵数十万,凭巩、洛险要,却兵败荥阳,兵伤成皋,只能逃到宛县、叶县之间,这就叫智勇俱困。如今,不如让楚、汉同时存在下去,您和他们三分天下。凭借您的贤圣以及强大的军队,迫使燕、赵屈从,为天下百姓请命,割大弱强,以立诸侯,便可以使天下归服于齐。

韩信说:“汉王把他坐的车子给我坐,他穿的衣裳给我穿,他吃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乘坐他人的车子,就要承载他人的祸患,穿着他人的衣裳,就要怀揣他人的忧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为他人的事业效死,我怎能见利背义呢!”蒯彻说:“陈馀、张耳本为刎颈之交,到头来,两人却都想置对方于死地。您和汉王的交情比得过这两人吗?大王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这叫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哪里是您可去的地方呢?”韩信说:“先生暂且休息吧,我会考虑的。”

数日后,蒯彻又说道:“听取别人的善意,就能预见事情发展,办事坚决是智者果断的表现,犹豫不决是办事情的祸害。”韩信还是不忍叛汉,自认功勋卓著,汉王不会夺去自己的齐国,便谢绝了蒯彻。蒯彻规劝没被采纳,就装疯做了巫师。最终韩信没有反叛汉王刘邦,但却也没有按照约定去与刘邦会师。

垓下决战

汉五年(前202年),刘邦趁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99] [100] 约韩信从齐地,彭越从梁地南下合围楚军。汉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没有前来会师。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淮阳西北),楚军反击,刘邦大败而归。[101]

为了让韩信、彭越出战,刘邦听从张良之谋,划陈县以东至海边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县以北至谷城(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102] 由韩信指挥此战。韩、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江苏徐州市)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州城父镇)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安徽灵璧南)退兵。 垓下之战

十二月,汉军与楚军决战于垓下。汉军由淮阴侯韩信统领,共计三十万,分为六个部分,孔将军孔藂为左翼,费将军陈贺为右翼,刘邦在其后,周勃、柴武在刘邦的部队之后。[103] 楚军由项羽统领,共计约有十万。韩信先率前锋与项羽交锋,不利,向后退却。孔将军孔藂、费将军陈贺从左右两边纵兵攻上去,楚军不利,淮 阴侯乘势再次攻上去,大败楚军于垓下。[104] 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夜晚听到汉军从四面传来楚国歌声,项羽大感震惊,认为楚国已经被汉军全部占领。[105] 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刎而死。[106

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江苏邳县东)。

削王为侯

汉六年十月(前201年),有人上书控告韩信谋反,刘邦询问各位将领,将领们说:“赶紧发兵把这小子坑杀了吧!”刘邦沉默不语。[115] 刘邦去问陈平的意见,陈平谦让推辞了一番,问道:“诸位将领都说了些什么?”刘邦全部告诉了他。陈平问:“人上书告韩信谋反的事还有人知道吗?”刘邦说:“没有。”陈平问:“韩信知道吗?”刘邦说:“不知道。”陈平问:“陛下的兵跟楚国相比哪边更精锐?”刘邦说:“比不过楚国。”陈平问:“陛下的将领有用兵超过韩信的吗?”刘邦说:“没有。”陈平说:“兵没楚精,将没楚强,却要发兵攻打,这会促使他跟我们交战,我认为陛下这样很危险。”刘邦说:“那该怎么做?”陈平说:“陛下先假装巡游云梦泽,抵达楚国西部边界陈县时召集诸侯来会见,等韩信拜见时,便可趁机将他拿下。”

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想发兵反叛,又自认为无罪过;想谒见,又怕被擒获。有人建议韩信说:“大王杀了钟离眜去朝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117] 韩信找钟离眜商议,钟离眜说:“汉军之所以不来攻取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您想捕杀我去讨好皇帝,我今天死了,您也要跟着灭亡。”于是大骂韩信说:“您不是一个有德行的长者!”最终自刎而死。[118] 韩信带着钟离眜的首级去见刘邦,在刘邦还没抵达陈县时,韩信在郊外的道路上迎接他。刘邦预先安排了武士,见韩信来了,就让人逮捕韩信,把他安放在后车上。韩信大喊着说:“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猾的兔子一旦死去,追捕的猎狗就该被烹煮;高飞的鸟儿一旦绝迹,优良的弓箭就该被敛藏;敌人的国家一旦破灭,谋划的臣子就该被消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当然也就该被烹杀了!”[119] “有人告你谋反啊。”刘邦回过头对韩信说:“你别说话!你谋反,姿态已经很明显了!”武士把韩信反绑,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后,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状,削去王位,将韩信改封为彻侯(列侯),号为淮阴侯,封地在韩信故乡淮阴县。

史书上记载韩信当时的罪名是“擅发兵”[193] ,即是指他在楚国“陈兵出入”的情况。[114] 樊哙[195] 、夏侯婴[196] 、灌婴[197] 、靳歙[198] 、灵常[199] 等将领也随同刘邦前往陈县,参与了逮捕韩信的行动。梁王彭越当时也听从号召前去陈县朝觐了刘邦。

积怨谋反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知道刘邦畏惧厌恶他的才能,所以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122] 韩信由此日益怨恼忿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处在同等列侯的地位而感到羞耻。[123] 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自称臣下,并说:“大王竟然肯光临臣下的家门!”韩信出门后,自嘲道:“我居然活到了和樊哙这种人为伍的地步!”

刘邦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能统率多少兵马?”[125] 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126] 刘邦说:“你怎么样?”[127] 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128] 皇上笑着说:“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抓住了呢?”[129] 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抓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陈豨被任命为代丞相[194] ,向淮阴侯辞行。韩信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131] 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132] 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133]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

身死族灭

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136]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害怕他的党羽不到位,于是和萧何合谋,派人假称从刘邦那里回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要来祝贺。[137] 萧何欺骗韩信说:“就算生病,也勉强去祝贺一下吧。”韩信入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将他斩杀。[138] 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彻的计谋,以致被妇孺之辈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刘邦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到长安,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问:“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139] 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彻的计谋。”[140] 刘邦说:“那人是齐国的说客。”[141] 就诏令齐国捕捉蒯彻。蒯彻被带到,刘邦说:“是你唆使淮阴侯反叛吗?”蒯彻回答说:“是。我的确教过他,那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有自取灭亡的下场。假如那小子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142] 刘邦生气地说:“煮了他。”蒯彻说:“哎呀,煮死我,冤枉啊!”刘邦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蒯彻说:“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东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象乌鸦一样聚集。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杰都来抢夺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跖的狗对着尧狂叫,尧并不是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正当这时,我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况且天下磨尖武器、手执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您怎么能够把他们都煮死呢?”[143] 刘邦说:“放了他吧。”于是赦免了蒯彻的罪过。

谁杀死了韩信?明面上看是吕后、萧何,其实得怨他自己。

千古名将英雄梦

韩信为何死于妇人之手?细读历史,你也知道他为什么该死。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如果刘邦不杀他,他会不会造反。

军事成就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146] 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历史评价

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147]

萧何: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148]

英布: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149]

司马迁: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150] [148] ②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151]

冯衍:昔者韩信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威执项羽,名出高帝,不知天时,就烹于汉。

阎忠:昔韩信不忍一餐之遇,而弃三分之业。利剑以揣其喉,方发悔毒之叹者,机失而谋乖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汉王   荥阳   楚国   淮阴   项羽   汉军   刘邦   陛下   将领   战神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