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人物小传:振甲小于成龙

于成龙,字振甲,汉军镶红旗人,谥号“襄勤”。明崇祯十一年,出生于辽东盖州。于成龙13岁开始科举学习。15岁时与李氏成婚,20岁进入国子监,于成龙30岁进入仕途,开始了长达33年并数次沉浮的宦海生涯。

康熙一朝出现了两个叫于成龙的著名人物。他们曾经一起共事,均官至一品总督,都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当时人称老于成龙和小于成龙,有民谣唱道:“前于后于,百姓安居”。

于成龙曾经两次担任乐亭知县,期间,廉洁自持,多有善政,政绩绩斐然。于成龙曾经因罪囚脱逃被降级调用,乐亭人民希望他能回乐亭任职,乐亭人王尔正等人不顾流放之险,趁康熙在北京琉璃河的时候,再次向康熙皇帝乞求于成龙复任乐亭县。吏部讨论后仍然不准,王尔正等人也被流放到尚阳堡。

康熙皇帝感觉事情不对:为何什么百姓甘冒流放之罪,来请求于成龙知县乐亭?便命直隶巡抚金世德走访调查。金世德经过调查后写了于成龙的十七条善政。康熙皇帝认为民心难违,又让于成龙重新出任乐亭知县。

康熙十八年,巡抚金世德举荐于成龙为通州知州。于成龙离开乐亭那天,乐亭士绅百姓纷纷前来送行:“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于成龙也流泪不止,哭着让大家回去,但百姓“遣之不去”,有些人依依不舍,一直将其送到通州才返回乐亭

于成龙任通州知州三年,深得百姓爱戴,不惧豪强。为了百姓,他甚至冒犯多次保护过自己的康熙皇帝。史书记载,康熙帝有一次乘龙舟准备从通州的一座桥下经过,由于桥面较低龙舟无法通过,康熙皇帝命令拆桥过船。侍卫传旨时,于成龙说:桥拆不了。侍卫疯了,问他:“难道你要违抗圣旨吗?”他说毁桥容易,建桥难,你们把船起来就可以过桥了。康熙无奈采纳了他的意见。

康熙二十一年,直隶巡抚于山西于成龙调任两江总督,大小于成龙惺惺相惜,山西于成龙向朝廷推荐于成龙(于振甲),康熙随即亲自提拔他为江宁知府。老成龙去世时,身边没有子女亲人,于成龙(于振甲)主持料理了老上级的丧事。

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帝回京经过宿迁,破格提拔于成龙为安徽按察使。十二月,于成龙到达合肥,奉旨督理河道。

于成龙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结论:应先疏通入海口,泄积水,使河渠沟汊露出埂岸,然后按顺序修治。这与河道总督靳辅在高家堰修筑重堤,而疏浚海口会导致海水倒灌的主张相悖。于成龙于靳辅发生争论激烈。最后康熙采纳了靳辅的意见。他的方案最终被否决,但他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品格得到皇帝认可。

康熙二十五年二月,于成龙升任直隶巡抚。当时强盗山贼十分猖獗,甚至抢劫至皇城之下。于成龙到任后,先后弹劾失职人员,惩办贪官污吏。还经常微服私访,甚至不顾生命危险,深入匪巢。先后将积年巨盗、市井恶棍、逃逸土匪、土豪恶霸抓获归案,直隶市面肃然,百姓沉冤得雪,他的威望也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漕运总督慕天颜有意阻挠漕运,皇帝下令逮捕慕天颜审问。查审中发现于成龙寄信给慕天颜,让他不要顺从靳辅治河主张。吏部皇帝下旨:于成龙削去宫保官衔,从宽免于降职调离。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康熙帝第一次亲征噶尔丹,于成龙率领本部官兵参与征剿,班师回朝时,又奉旨整理京师周边驿递事务。十一月,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兼镶红旗汉军都统。地位更加隆宠。

康熙三十年,康熙帝鉴其清贫,赐其房屋194间,使得一家人能够享受同居之乐。

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靳辅病逝,于成龙接任河道总督。第二年养父于得水在北京去世。于成龙回家丁忧。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再次任命于成龙担任河道总督,同年九月,于成龙因劳累过度,卧床不起。康熙帝知道后,立即派御医前往诊治。于成龙病情稍有好转,便奏请休假两月。

第二年康熙三十九年,于成龙病逝,终年六十三岁。康熙帝深为轸悼,下部优恤,赐其谥号曰:襄勤。

于成龙嫉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百姓爱戴。民间文学《于公案》就是以直隶巡抚于成龙为人物原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乐亭   龙舟   通州   成龙   巡抚   小传   知县   总督   河道   长河   康熙   皇帝   百姓   人物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