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语“人尽可夫”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乱政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东周又可以划分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475——前221)。东周国君实际上已经只是个名义上的君主,名存实忙了。

春秋时期又是相当混乱的“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里先从一个成语入题来阐明:“人尽可夫”。

这个典故源自郑国,就是《郑伯克段于鄢》的郑国。

我先把从庄公到厉公的“谱系图画一下”!

郑国:庄公(前743—前701)——昭公(前701年,第一次即位,在位5个月,被大夫祭仲驱逐出国)——厉公(前700——前697,第一次即位,被大夫祭仲驱逐出国)——昭公(前696——前695,二次即位,被大夫高渠弥杀害)——郑子亹(前694年,在位10个月,被齐襄公杀害)——郑子婴(前694——前679,被其兄厉公杀害)——厉公(前679——前673)。

以上是郑庄公的四个儿子,长子昭公,次子厉公,三子子亹,四子子婴。

庄公兄弟之间就为争夺王位而争斗,庄公的四个儿子之间亦如此。

从这个谱系看,就够乱的了,春秋“弑君三十六”,郑国就已经两次了。

再说“人尽可夫”。

祭(zhai四声)仲专权,厉公对他很是担心,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厉公就派祭仲的女婿雍纠去杀他(杀祭仲)。从这里可以看出,厉公也是个拎不清的人,派女婿去杀自己的老丈人。于是,雍纠在郊外宴请祭仲。雍姬(雍纠的老婆)知道了此事,对她母亲说:“父亲和丈夫哪一个更重要?”她母亲说:“任何一个男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父亲却只有一个!”于是雍姬就把雍纠(自己丈夫)的事情告诉自己父亲,说:“雍氏不在他家里而在郊外宴请您,我怀疑这件事,所以告诉您。”祭仲就杀了雍纠。厉公逃亡(到蔡国,郑昭公又回国即位)。

这个成语本身没有淫邪的意思,只不过后来被演化成贬义词了。

以上可以看出,春秋时期郑国政治乱的很,一些国君又没有头脑。

这种例子不仅在郑国,其他诸侯国也在发生。

晋国亦如此,晋国的始封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

晋国首辅大臣赵盾(儿子赵朔,弟弟赵括,孙子赵武)专权,其弟赵穿弑君。《史记》之《赵世家》“灵公立十四年,益骄。赵盾骤谏,灵公弗听。及食熊蹯,聏不熟,杀宰人,执其尸出……,而赵穿弑灵公…赵盾复反,任国政。”

《赵氏孤儿》这部戏,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灵公被杀后立成公(黑臀,灵公的叔叔),成公后是景公,也就是在景公(三年)时发生的赵氏满门抄斩。这不能不说是“冤冤相报”。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静公被废)。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国。

齐国的始封君是姜子牙,而姜子牙的女儿嫁给了周武王,生下周成王和唐叔虞(晋国始封君)。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史称“田氏代齐”。

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始封国君是周公的儿子伯禽。

鲁国先后传25世,历时790年。后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被楚国所灭。

鲁国也发生过“三桓”专政即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的后代专政。

实际上,“三桓”也是周公后代,他们鲁国第十五位国君(春秋时的第二位国君)鲁桓公的四个儿子中的三个,嫡长子即位后,另外三个兄弟即为“三桓”。

实际上鲁国的内政也是十分混乱的,尤其是这个鲁桓公,荒淫无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网一查。

战国七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已经提到四个国家了,其他的以后再续。

历史不会重演,总是惊人的相似,后续朝代也经常上演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剧情”。

人类历史就这样向前推进着……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晋国   东周   国君   楚国   春秋   谱系   齐国   公元前   大夫   成语   战国时期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