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俄罗斯化-《列宁选集》第一卷

#我在岛屿读书#

1894年至1907年,俄罗斯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正在被帝国内的各种起义搞得焦头烂额。为了缓和矛盾,尼古拉二世在政治上做出了让步,于1906年制定等同于宪法的基本法、成立国家杜马立法议会与施行多党制。多党制的放开使得俄罗斯大地上一下子出现了各种左翼右翼政党,比如宪政民主党,俄国社会革命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等。由于党派林立,各种政治主张交相辉映,马克思主义需要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政治家将它的革命种子播散到俄罗斯,这个人就是列宁。

1960年国内出版的《列宁选集》第一卷详细地翻译记录了这一时期列宁在马克思主义俄罗斯化的努力。列宁的努力分为几个环节:第一,驳斥俄罗斯国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指出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是一个只用于解决经济领域问题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指出的是资本主义难以克服的根本性问题。第二,指出推动俄罗斯内部的变革主力是工人和广大的农奴,简单的将两者分开,或者低估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会让革命的果实被少数人偷走,还会让革命无法完成彻底改造俄罗斯国家社会结构的重任。第三,俄罗斯的革命要首先从城市开始,发动组织工人。要先通过民主主义思想启发工人对专制的反抗心,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包括资产阶级),天然弱小的工人阶级才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汲取经验,增强力量。

在俄罗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列宁把握住了俄罗斯农奴的社会现状和政治地位,提出简单地从土地分配入手无法改变俄罗斯农村的落后状态,即便减税分地也只能演变成土地私有制,最后滋生地主,继续剥削失地农民剩余价值。要从根子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把广大农奴组织起来,帮助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获得更强大的力量,大到足以和地主,富农,资本家抗衡。否则农奴根本无法享有革命果实。

正如列宁对俄罗斯民主革命的形势判断,政治联盟中由于工人阶级和农民的阶级不善于“权力的游戏”,在拟订政治路线,方针,政策时会很容易被资产阶级诱骗,操弄。为防止话语权旁落,列宁指出,政党就是组织,不能为了团结而团结,否则革命无法进入第二阶段(孙中山等人就是犯了这个糊涂),不认同社会主义理念的人不能成为党员(可以成立其他政党)。只有在政治联盟内建立工人农民自己的政党,统一革命思想,才能把松散的工人,农民,小商贩组织起来,才有可能成为获得革命主导权的绝大多数。

《列宁选集》第一卷中还大量记录了列宁为了推动社会主义道路与各方知识分子进行的辩论,他自觉地成为了无产阶级的辩护手,帮助俄罗斯文化落后,知识储备少,不善言辞的无产阶级一次次发声,让广大无产阶级(先是识字那部分)得到了不曾有过思想启迪,原来他们可以成为国家的主人,能够管理好国家,能够治理好社会,只要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俄罗斯   列宁   马克思主义   俄国   农奴   无产阶级   选集   政党   工人   政治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