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妙之门”-中国民间产子宜忌

分娩是一个神圣的时刻,胎儿从母体中脱离出来,来到这个世界。旧时因为医疗条件差,孕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很高,因此,当孩子出生的时候,全家都笼罩在紧张情绪下,越是到了事关大局的关头,择吉礼俗就越讲究。大致来说,有如下几点。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分娩地——谨防亵渎神灵

孩子出生,产妇会有血水、羊水流出,民间认为这是一种肮脏、不洁的东西,会亵渎神明,带来灾难,这就是俗信中所说的“血光之灾”。故而,民间对于生育场所的习俗颇为忌讳。

忌在他人家中分娩。在民间,“产子”是一件污秽的事情,对于即将分娩的孕妇探访,一般不予留宿,唯恐别人的孩子出生在自己的家中,俗话说“宁许人死,不许人生”,宁可有客在其家病死,而不愿有客在其家临盆。据说,外人在自己家中分娩,这个孩子会带走家中的“福气”,也有人说,如果外人在自己家中分娩,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失去生育能力。这对主人来说,绝对是大大的不利。

但是,万一有人将孩子生在别人家里怎么办?这个时候,新生婴儿的父母要出钱,在整个屋子施展一种叫做“安龙”的法术。请道士来念经贴符,据说就可以驱邪辟邪,连地上的蚁虫都可以驱散。

忌回娘家分娩。俗话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嫁出去后就成了婆家人,若是母子出了事,娘家可担待不起。最重要的是,在娘家生产,会给娘家带来“血光之灾”,也有人说,若是把孩子生在娘家,娘家就会一辈子不顺,除非将房屋的栋梁换去。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产房——切莫冲犯“太岁”

因为俗信分娩是“不洁”的,所以在旧时,产房的位置、产房的家具、出入的地方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乱来。

关于产房的设置,有些地区忌讳在西屋或正房,过去在生活上有“崇西”之俗,西墙是祭祖之所,不得挂任何物件。西屋若为产房,则有冲犯先人,亵渎神明,故忌之。

在北方,孕妇在生产的时候,产床不能对着烟囱的墙,因为担心会冲犯到“太岁”,影响生产。俗信认为,太岁神位于地,对应于天上的岁星(木星)。天为大,地为小,冲犯了小太岁,六年之内不能生育;冲犯了大太岁,十二年内不能生育。为了避免冲犯大岁,民间有“产图”的习俗,“产图”就是对产床方位的限定图示,港台一带至今仍沿用。

对进出产房的限制很多,大部分地区都是禁止男子进入的,北方有一种风俗,女人生孩子的时候,如果家里没有女人照顾,男人包括丈夫给产妇做好了饭,把饭桶绑在一根木棍上,被挑到产房里,而不能走进去。之所以如此,是怕产妇不洁,会对男性造成威胁,从此遭致厄运。二是男为阳,女为阴,生孩子时,女阴更是虚弱,难以与男子阳气相争,故对母婴不利。

初生的孩子刚出生,胆气不旺,生命力很弱,容易被“邪魔”侵袭,故而民间有在产房里施法以镇煞的习俗。华北民间有一种说法,孕妇临产的时候,要在产房门口挂上一张灵符,用红色的布条做门帘,以挡避邪神照胎,警告正神勿入。按照岭南的风俗,生完孩子后,家里会用白纸将产房的窗子糊起来,避邪驱疫,防止神鬼病魔作弄产妇和婴儿。也不允许在产房里吵吵闹闹,比如敲锣打鼓,据说若喧闹,就会有“腊鬼”摄婴儿魂魄离其躯体。婴儿如在一月之内死去,则称为被“腊鬼”抱去。

三、产妇——生死系于一刻

对产妇而言,生产是人生的一大关口,吉凶悲喜乃至生死存亡全系于那一刻的成败。所以民间俗语说,产妇离生死只有一步之遥,稍有差池,就会丧命。因此,产妇的择吉礼俗尤其严格。

首先是催生礼俗。在过去,因为医疗条件差,产妇的死亡率很高,难产者更多,所以有了催生的习俗。在西南,为了避免女儿临产时发生意外,母亲会在临产前二十一日左右,将米饭盛在碗中,裹上炒肉和煎蛋,稳稳当当地装在竹筐中,再用干净的手帕盖上,左脚先出门,小心翼翼提到女儿面前,女儿吃了就可保顺产。

湘西地区有“养七不养八”的说法,也就是说,怀孕七个月生的能成活,八个月生的难成活。如未在七月出生,则在九个月初,由母亲亲手烹制一餐,亲自送往女儿家,通常是二至五个小菜,俗称“二龙抢宝”、“五子登科”,最多七道菜,称为“七子团圆”。要估算孕妇的食量,必须一顿吃完,不能剩,剩下的就说明胎儿还不能生下来。只有孕妇才能吃催产饭,如果别人吃了,就会以为她没有吃饭,胎儿还要往后拖。

除了催生之外,产妇的饮食起居也要遵循许多的风俗习惯。如产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避免冰水和冷风。俗语说,产妇在生产的时候,全身的骨头缝都是张开的,如果被寒风和凉水激了,就会落下病根,一辈子都要受苦,在中原,产妇是不能从井里取水的,因为井里经常有红色的小虫,所以大家都怕孕妇会生出红色的小虫。

忌早掀炕铺。产妇在满月之前不能掀炕铺,以免宝宝有生命危险,客观上可以保证产妇产后静养足月。

忌遇红白喜事,忌参与神事。产妇遇到婚娶时,“喜冲喜”,遇到丧事,则是“凶冲喜”,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产妇在满月之前,是不能进入寺庙的,因为产妇不洁,恐触怒了神明。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上可见,民间的产妇择吉礼俗中,有许多陈旧的、愚昧的、甚至是迷信的,但也有些是有益于母婴和身心健康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批判的眼光,移风易俗,让每一个产妇都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礼俗   太岁   产房   产妇   娘家   习俗   孕妇   中国民间   婴儿   民间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