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上牌率达八成,六成受访车主表示自己曾违规充电

公众电动自行车骑行需求高,使用群体广泛,那么车主的安全意识如何?南都民调中心近日发布《公众电动自行车使用习惯及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22)》,报告上篇呈现了公众电动自行车使用习惯及消费情况,本篇为下篇,重点调查使用群体的安全意识及车辆登记上牌情况等。

报告显示:公众电动自行车使用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停放安全和充电安全隐患相对较大,半数受访车主曾违规停放过电动自行车,主要是放在家里;六成受访车主有过不规范充电行为,主要是刚骑完车就立即充电及充电时间过长;骑车出行载人现象普遍,机动车道占道行驶问题严重;两成半受访车主私改配件,主要是电池、避震器和电机。目前超八成受访车主已登记上牌,但为进一步降低电动自行车安全风险,近八成受访车主表示会守交规、注意出行安全,七成受访者希望监管部门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超五成受访者认为电动自行车违规违章现象严重,停放及充电安全隐患较大

从全体受访者反馈来看,当前电动自行车违规违章问题较为突出。全体受访者中,有22.75%认为电动自行车违规违章现象非常严重,31.35%则认为比较严重,24.92%认为一般,仅19.97%认为不严重。相较而言,更多非骑行受访者认为电动自行车违规违章现象严重,占比达74.41%,高出受访车主两成左右。

具体到车辆安全、出行安全、充电安全、停放管理等四个维度。车辆安全方面,68.04%的受访者认为安全,27.03%的受访者认为一般或不安全;出行安全方面,66.49%的受访者认为安全,31.55%的受访者则认为一般或不安全;充电安全方面,65.81%的受访者认为安全,31.69%的受访者则认为一般或不安全;停放管理方面,62.56%的受访者认为安全,34.59%的受访者则认为一般或不安全。可见,电动自行车的停放管理和充电安全更受公众关注,更多受访者认为停放安全和充电安全隐患大。

停放安全:两成受访车主曾在家中停车,约一成被偷过车

此前多地接连发生因违规停放电动车导致自燃、爆炸事故,引发社会关注。为了避免更多悲剧发生,《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已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禁止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以及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室内场所停放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及其电池充电;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及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

统计发现,有电动自行车的受访车主中,半数违规停放过电动自行车。具体到各类场所,停放在家里的受访车主最多,占22.59%;其次是公共门厅,比例为19.6%;各有17%左右的受访车主停放过疏散通道、楼梯间等地方,还有16.67%曾将车停在安全出口。对此,不少受访车主解释道,一是家里或工作地附近没有专门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只好将车停在一些禁停区;二是偷车现象很常见,将车停在家里或是楼道方便管理,也方便充电。

本次调查中,有127位受访车主表示有被盗经历,占9.91%。从这部分受访者反馈情况来看,多数是在小区楼下/车库、路边、商业场所外面或监控盲区等地方被偷车;有的人办个事、取个快递、买个菜的功夫车就被偷了,有的人则是因为忘了拔钥匙或是没上锁;有不少人被偷了电瓶电池、车座,但更多人是整车被盗;基本上所有受访者都找不回丢失的物件或车辆,选择不了了之的人较多。

充电安全:骑完车马上充电问题突出,二手车出现自燃等事故比例更高

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62.37%的受访车主有过不规范的充电行为,其中最多受访车主是刚骑完车就立即充电的,占31.54%;充电时间过长问题也较为严重,部分受访车主充电时间超过10小时,比例为25.37%;21.55%曾在户外暴晒等高温环境下充电,18.5%整车推回家里充电。

因充电等问题发生意外事故也有不少,有4.18%的受访车主反映曾在电动车充电或行驶中遇到过电池自燃爆炸等情况。从受访车主反馈的情况来看,发生事故的场景主要包括:车辆在阳光暴晒下的户外充电,疑因温度过高发生自燃;车辆整晚充电未拔插头,疑因充电时间太久导致起火;车辆停在楼下充电时,疑有其他住户阳台晾晒衣服滴水,导致电线短路;电动车充电过程中电压不稳导致起火等。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二手旧车的受访者发生充电意外事故的比例更高,比使用一手新车的受访者多近一成半。

出行安全:近三成搭车人不重视戴头盔,机动车道违章行驶问题严重

交通出行方面,车主交通安全意识仍有待提高。根据《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在城市市区道路上不得载人,但安装有固定安全座椅的,可以附载一名身高一点二米以下儿童。在其他道路上载人不得超过一人。但从本次调查来看,80.64%的受访车主骑电动自行车时载过人,就戴头盔的比例来看,有16.32%的受访车主不重视戴头盔,偶尔、很少甚至不戴头盔,不重视戴头盔的搭车人也有29.97%,比车主要多一成人。

除了上述行为,43.44%的受访车主还有过以下交通违规行为,25.31%曾在机动车道上行驶,选择比例最高;其次是不按红绿灯通行,有过该行为的受访车主占16.95%;逆向行驶问题也比较突出,占16.46%,还有13.67%是无牌行驶的。调查中有78位受访车主表示遭遇过交通事故,占5.44%。

今年10月,佛山的查先生骑电动自行车出行时就发生了意外。据他回忆,当时他没有专注前方的路况,等到他回过神来时,前方一辆逆向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正急速驶来,且距离查先生只有两三米,两人都来不及躲开,于是就撞上了。对方车辆被撞掉了一些零件碎片,而查先生整个人被甩了出去,虽然身体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身上淤青比较多,车胎也被撞破了。经过这次意外,查先生感到既后怕又庆幸:“我确实害怕了,真怕自己栽在那里,我以后行驶一定要认真看路,还有就是不能逆行,太危险了!”

车辆安全两成半受访车主私改配件,主要电池、避震器和电机

车主对自有电动自行车进行加装和改装的行为也并不少见。25.22%的受访车主坦言有改装过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其中14.6%的受访车主找车行/维修店改装,10.62%则是自行改装。交互分析发现,日均骑行里程越长的受访车主,改装过车辆的越多,每天骑行距离超过50公里的受访车主,车辆改装的比例均超四成。

受访车主改装更多的是车辆主要零件部位。37.15%改装了电池,占比最高;其次是电机和避震器,占比分别为36.53%、36.22%;32.51%则是改装了刹车,30.65%改装了轮毂。

而这样的改装、加装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有受访者在问卷中表示自己因为加装了挡风被,在一次出行中,挡风被遮挡了自己的视线,导致自己没看到地桩,直接撞了上去。

八成受访车主已上牌无牌上路行驶开罚支持率近九成

目前多地开始通过多种举措加强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广州、深圳等地已启动电动自行车上牌工作。本次调查显示,84.31%的受访车主表示已登记上牌,14.21%表示正在处理中,但也有1.48%表示还没有上牌,主要原因包括目前所骑的车辆为二手车,不符合国标不能上牌,等换新车再去上;人太多,约不上号,需要等候;所在地方目前还没有上牌要求。

今年10月1日起广州对未登记上牌仍上路行驶的电动自行车进行处罚,高达九成受访者表示支持。谈及原因,比较多的受访者谈道:一是促进提高上牌率,更加规范化;二是上牌方便管理,利于溯源追查,维护公共秩序。

广州的胡女士提到自己今年5月电动自行车被偷的经历。当时胡女士骑着电动自行车去地铁站坐地铁上班,停车的时候忘记拔钥匙了,下班骑车回家时才发现车被偷了,她立即报警。一周后她收到警察的通知,让她过去领车结案。胡女士觉得非常庆幸,“幸好我的电动自行车上了牌照,丢了也好找,至少丢了之后还能报自己的车牌号让警察找,不然凭借千篇一律的电动自行车型号和外表,怎么可能找得到自己的车。”

防范电动自行车安全风险,提高安全意识最重要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频发,要降低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风险,车主和监管部门均责无旁贷。79.99%的受访车主表示会遵守交通规则,戴头盔不搭载,注意出行安全;68.9%的受访车主表示会定期检查维护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50.14%的受访车主表示会打算加装后视镜等,方便查看后面路况;47.21%则表示不改装,不停放在住宅等禁区内。

不少受访者也希望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可以采取措施以减少电动车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70.99%希望监管部门强化电动车骑行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安全意识;68.13%希望打击不合格车辆及配件的生产销售链条,62.48%建议生产企业严把产品质量关,59.90%期待完善电动车充电、停放等相关配套设施。

调查小结

纵观本次调查结果,随着城市交通环境的拥堵加剧,越来越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机动灵活、轻便经济的电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调查中,即使购车成本多在4000元内,每年保养费用多在700元内,仍有超八成半受访者已购电动自行车,省时省力、不堵车、性价比高是使用主因;骑行频率、时长也比较高,使用场景也较为广泛,不仅适合上学通勤,还能用以逛街购物、接送孩子等,满足了公众方便出行的需求。

但随着电动自行车大军的不断壮大,城市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根据受访车主的反馈,两成私改过车辆配件,半数停放过禁停区,六成有过违规充电行为,骑行时载人现象很常见,超一成半受访车主、近三成搭车人不重视戴头盔,机动车道违章行驶的交通问题严重……为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监管,多地开始实施电动自行车上牌工作,超八成受访车主已上牌,近九成受访者支持对无牌上路行为开罚。

电动自行车使用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公众也提出更高的期待,希望多管齐下,不断提升电动车领域治理水平。从生产角度,加强生产源头环节安全质量管理。从监管角度来看,一是强化流通销售环节执法查处,严厉打击出售“三无”车辆电池行为和非法改装等;二是规范末端使用环节安全管理,提高公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三是公众电动自行车骑行需求大,应与时俱进完善充电、停放等基础设施。但治理需要多方努力,除了生产方、监管方,更要依靠车主自身的文明素养,提高电动自行车出行安全、使用安全文明意识,共建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调查概述:

本次问卷调查于10月14日至21日展开,通过网络推送等方式共回收1077份有效问卷。从年龄段来看,00后受访者占23.49%,90后受访者占41.86%,80后受访者占20.24%,70后及以上受访者占14.4%;从性别来看,男性受访者占56.78%,女性受访者占43.22%;从学习工作状态来看,上班族最多,占62.02%,其次是自由职业者,占22.21%,学生占13.34%;从月收入来看,月收入5001-8000元的受访者最多,占33.92%,月收入8001-10000元的受访者占20.18%,月收入3001-5000元的受访者占19.36%,月收入超1万元的受访者占11.1%,月收入3000元以下受访者的占15.43%;从居住地来看,北上广深的受访者占33.99%,其他省会/直辖市的受访者占26.2%,其他地级市的受访者占21.8%,县级市/县城的受访者占12.32%。

社会调查与公共舆情研究课题

消费生活监测榜第128期

项目出品:南都民调中心

项目监制:谢斌 张纯

项目主持:谢小清

项目执行:南都研究员 谢小清 实习生 王清娜 何欣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车主   电动自行车   机动车道   受访者   头盔   电动车   安全隐患   安全意识   公众   比例   车辆   电池   现象   发生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