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铜陵戏曲作家佘翘

讲好铜陵故事,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今天,跟读者朋友们聊聊明代铜陵戏曲作家佘翘的故事。

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的文史资料比较多。30多年前我在《铜陵政协文史资料专辑》中,拜读过张良俊先生的力作——《明代戏曲作家诗人佘翘生平及其著作》。

今天,我就把张良俊先生讲述的有关明代戏曲作家佘翘的故事,以及我搜集到的有关史料,一并整理成文,讲给读者朋友们听。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佘翘传奇剧《量江记》剧本(网上下载)

据史料记载:

宋代有铜陵人佘起,一门义聚一千三百余口,祖孙皆以科第显名于世,御赐“义世铜陵”匾额。明代佘可才,历官襄阳府学训导、吏部验封司主事、通政司左通政,人称“佘天官”。

佘翘

佘翘(1567年—1612年),明代戏曲作家、诗人,字聿云,号燕南,也称铜鹊山人,顺合二耆(今铜陵市郊区大通镇)人。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十三生于武昌府,万历四十年(1612年)八月初十卒于顺合二耆,葬于池州城北郑家冲玉几山。

清乾隆《铜陵县志》中的铜陵县拾五耆方位图

讲到这,先简要介绍一下,佘翘的父亲佘敬中、叔父佘毅中。

据史料记载:

佘敬中

佘敬中(1526年—1606年),字子惺,行睿十一,号内齐。直隶铜陵(今安徽省铜陵)人。系佘毅中长兄。生于嘉靖丙戌(1526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年)举人。嘉靖己未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三甲28名。初授湖广武昌府推官。嘉靖壬戌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在吏部稽勋司署员外郎主事,参与选拔官吏事。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年)十月考满,敕封承德郎,历任验封司郎中。隆庆元年丁卯(1567年)升任广西右参政,隆庆庚午四年(1570年)升任广东按察司按察使。隆庆元年丁卯(1567年)举家修谱。卒于万历三十四年丙午(1606年)八月,葬池州城北郑家冲。

佘毅中

佘毅中(1542年—1580年),字子执,行睿三十五,号远齐。直隶铜陵(今安徽省铜陵)人。系佘敬中胞弟。生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1542年)九月二十六日。

十六岁时在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乡试第一,以诗经中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解元。登万历二年甲戌(1574年)进士,二甲16名。初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奉敕专管中河署郎中事,进阶承德郎,升任本司郎中,进阶奉政大夫,河工告成,钦授正四品服俸,待京堂有缺即补。万历五年(1577年)授工部都水司郎中,后加升正四品服俸,诰增太仆卿。盖因治理黄河操劳过度,卒于万历八年(1580年),英年早逝。时人赞颂佘毅中:“忘家忘身,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佘翘天资颖异,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笃志好学,即工诗文,4岁授书成诵,一目数行,过目难忘。稍长遂悉研经史,著诗文、戏曲。幼时,以文受汤显祖的赏识,惊称“小友”

汤显祖(网上下载)

顺便介绍一下汤显祖。

据史料记载:

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任5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

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接着讲。

万历十八年(1590年)秋,佘翘的父亲佘敬中,以子诗呈汤显祖,请汤次韵奉答,并赠诗褒扬。

万历十九年(1591年),佘翘应天乡试中举,未任。后屡应春官不第,乃治一舫,号浮斋,乘之遍访名胜,隐沦池阳,玩物丧志。佘翘性格孤僻乖戾,一生都处在明代末年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混乱,政治腐败,邑遭兵变,道丧文敝。佘氏家族由于佘杰、佘毅中相继辞世,加之佘翘的父亲佘敬中于万历三年(1575年),罢官回故里,其家庭地位一落千丈,命途多舛,无不对佘翘思想产生深刻影响。后归锄半畦,学圃著书。

万历四十年(1612年),佘翘参修《池州府志》。据府志主编丁绍轼在序中载:“郡公迁去,是又先大夫未竟之志也,用是不揣赧焉,供命先阶孝廉佘君翘,编后未几……终因怀才不遇,忧郁成疾,卒,终年四十六岁。土林惜之。”

佘翘一生著述甚丰,有传奇剧《量江记》上下两卷及《赐环记》,杂剧《锁骨菩萨》。文集有《三忠传》《正法眼》(又名《偶记》)《齐山奇纪》《幼服集》《下游草》《翠微集》和《浮斋集》。诗集有《浮斋百咏》《百韵秋浦吟》等,还有尚未成集的散诗、文,并参与编撰《池州府志》。

佘翘戏曲作品以《量江记》成就最高,冯梦龙《墨憨斋》评定《量江记》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并立,称罕见珍本。

全剧分上下两卷,共36出。文词清新典雅,是一曲好的舞台脚本,又是可供阅读欣赏的文学珍品。该本取材于宋史《樊叔清传》。樊叔清,长安人,徙家池州,字仲师,初名若水,字叔清。南唐不用其才,遂谋北归。乘小舟载丝绳,自南岸疾棹抵北岸,测江面宽 600丈,为宋太祖赵匡胤供渡江征伐南唐提供决策参考,并亲为向导。作品以奇特手法,假借神鬼,借古讽今,有力地鞭挞了明末封建王朝的黑暗和政治腐败,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极端不满,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在明末清初时演出很受欢迎。明代戏曲评论家吕天成《曲品》将其列入“上之下”,曰:“《量江记》,奇,全守韵律,而词调俱工,一胜百矣,余恨未悉睹,尚当问诸池阳也。”

佘翘杂剧《锁骨善萨》,明代祁彪佳在《远山堂剧品》(雅品)条下题辞称:“菩萨悯世人溺色,即以色醒之,正是禅门棒喝之法。聿云度于戏场,大畅玄风,不第词笔之俊丽也。”

佘翘诗,大多系景物诗,酬谢诗。其诗对仗工整,词藻华美,讲究韵律。乾隆《铜陵县志》,誉其“诸书论者称其如孙樵,似司空图”。由于佘翘一生道路坎坷,深感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意志日趋消沉,特别是春官不第治一肪,离家出走,隐沦池阳,浪迹江湖间。诗言志,如:

湖光何必减西泠,只少游船并水亭

我与江山略妆点,孤蒲深处一孤船

倏在新堤倏旧桥,往来无定似萍飘

家人何处寻踪迹,但听芦中吹短箫

随着朝代历史的变迁及佘族衰落,可惜佘翘的大量著作已大多散佚,现存无几。

讲到这,我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下有关佘翘的生卒年问题。

佘翘的生卒年,过去虽有文献资料,诸如:县志、府志、《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丛书综录》《吴梅论文集》《齐山志》《古戏曲存目汇考》等,但均未确定。佘翘的籍贯也多有讹误,甚至在一些文献中还把他的名字错作“佘聿文”等。

今天,文史界专家学者挖掘整理,重新研究佘翘,补证生卒年,澄清籍贯等,以填补铜陵地区古代戏曲历史的空白。这对于我们认识佘翘,进一步了解铜陵古今,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下面,我从史料中抄录汤显祖和佘翘的诗作如下,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汤显祖秋日留都,佘孝廉聿云贻书及诗见赠,汤次韵奉答。诗曰:

山公台榭即逢君,爱汝能飞字聿云

秋浦蒹葭人自远,春江桃李思难分

芳尊几借清韶色,妙墨传看锦绣文

为道碧鸡光景在,汉宫谁许洞箫闻

上游锁钥控南州,暇日邀宾选胜游

境转天王堪眺望,尊开地主有风流

松林涛拥江声合,萝磴寒飞暑气收

一自岘山留碣后,使君遗爱足千秋

注:据清乾隆《铜陵县志》记载,天王山,在县西北,列若屏障,县治建其前,天成包络之象,旧有护法寺,因以名山,而拱群峦,大江西绕,中拥城堞,烟火万家,一览拓人心目。上有富览亭,宋贤王十朋有诗,后人属和甚伙。宋周必大录山中有富览亭,“望江流三夹,对岸即濡须”也。

作者:王先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铜陵   戏曲   明代   池州   武昌   承德   天王   县志   嘉靖   郎中   进士   史料   元年   万历   戏剧   作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