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适度冷漠的人到底有多爽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


朋友跟你倾述苦恼的时候,你没有什么想法,老是拖延敷衍的回复。甚至有时候不想接受任何的信息,只想一个人安静地呆着。


身边的朋友,平时明明很温和,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某一刻就突然变得很暴躁,非常冷漠,除了自己的事什么都不关心。


如果你也经历过这些,那可能是身体正在向你求救。过度的接受、共情他人的负能量,很有可能造成非常矛盾的内心状态,让自己长时间地保持一种紧绷的精神状态。


每个人能承受的负能量是有限的,每个人能提供的积极情绪也是有限的。如果无节制地向外输出自身的热情,那必然使内部能量匮乏枯竭。


间歇性冷漠就是给情绪放个假。


事实上,共情是人类的本能,而冷漠也是一种防御机制,让我们规避某些麻烦,学会把关注点放回到自己身上。“间歇性的冷漠”更有利于维持高质量的关系。



什么时候我们需要“间歇性冷漠”

高敏感人格过度与他人共情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比如接二连三地听到消极信息,或者深陷亲朋好友的创伤经历,而不能自拔。仿佛悲伤的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出现这种替代性创伤,你就需要间歇性冷漠,这是对自身心理健康非常有利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恋爱过于上头,影响了日常生活,如果你发现自己内心时时刻刻被对方左右的时候,你这时候就应该间歇性冷漠,把精力转移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上。


“间歇性冷漠”的意义

人与人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共生融合与分离的问题。


在与他人建立关系时,人一方面不能为了逃避孤独而使自己成为他人的一部分,不停地提供共情;另一方面也不能为了对抗孤独把他人当成自己的工具,也就是完全的冷漠。


人类最基本的人际任务是在“关联”的同时,能够“分离”。人和人是彼此的“停靠站”,正是因为间歇性的冷漠,才能让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深刻的、有意义的彼此关联。


所以当你已经“共情疲劳”,躲回自己的安全地带,冷漠一点。只有充满了电才能续航更持久。


该如何正确使用“间歇性冷漠”

所有好的关系都需要边界感。那些不断消耗你,向你输入负能量的人都有一个共性:他们的边界感往往很弱。


《教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深以为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理解,但理解你不是每个人的义务。边界感其实是帮助他人理解自己最好的方式。



最后分享一句蔡康永说过的话:

“我鼓励大家去做一个比较冷淡的人,我不认为过于温暖是跟别人维持良好关系的一个好的立场。如果你的人生被温暖两个字绑住,那你这辈子会活的很吃力。”


所以,有时候冷漠一点,这不是自私,是成熟。身披铠甲的你就会重生,像凤凰一样再次涅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毫无原则   冷漠   间歇性   边界   创伤   能量   也就是   情绪   内心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