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老人珍藏邱少云唯一的照片,公安同志:您和邱少云什么关系?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送心]

1952年10月12日中午12点左右,朝鲜上甘岭地区。陈大权握着重机枪把守的双手不断渗出汗来,他时不时地用左眼通过机枪的准星瞄一下391高地上的敌人阵地。

“轰!轰!”几声闷响,美军飞机投下的燃烧弹点燃了高地下的一片芦苇地。

火越来越大,陈大权的心也越揪越紧,就在那一大片芦苇里埋伏着500多名准备发动突袭的战友,其中就包括他的好兄弟~邱少云!

“这大火……”陈大权不敢再想了。

邱少云同志牺牲后,他的亲人一直没能找到他生前的照片,所以英雄的形象一直是以他弟弟的模样为参考进行刻画。

2016年1月,贵州省桐梓县公安局的同志到新坝村慰问革命前辈。在拜访92岁的陈大权时,大家聊着聊着,老英雄拿出了一张老照片。照片上,一位神采奕奕的年轻人英气逼人,照片的背面赫然签有“邱少云”三个字。

邱少云同志唯一照片

在惊讶之余,慰问的同志向老英雄提出一个请求:“您能给我们讲一讲有关您和烈士之间的往事吗?”

“好。”陈大权答道,他浑浊的双眼立刻闪现出熠熠的光芒,仿佛他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照片

陈大权生于1924年,就是贵州桐梓县人,苦孩子出身,在1950年6月随自己的部队起义参加了解放军。

他是机枪手,轻重机枪打得都很准,而且他有个特点,别人瞄准都是用右眼,他却用左眼。班长还特意给他纠正过,但是陈大权很自信,跟班长说:“别管哪只眼,打中不就得了。”

转天训练,陈大权枪枪上靶,班长也就不管他了。等在朝鲜实战的时候,他喜欢用长短点射,凡是被他盯上的敌人,非死即伤,战友们都夸他“够硬!”

陈大权老人

邱少云生于1926年,比陈大权小2岁,是四川铜梁县人(现重庆铜梁区),在1949年家乡解放时,被解放军从国民党的壮丁营救了出来,然后就加入了革命的队伍。

1951年3月底,邱少云入朝,11月,陈大权随部队入朝,因为先期参战的部队在有损失后,会重新整训,所以二人在同一个班共处了1个多月的时间。

当时部队的训练很紧张,而且为了保密,战士们都有自己的化名,平时见面也都是以“同志”互相称呼,只有在点名集合的时候才会喊到真名。战友们在一起交流的最多也是军事技能,私事聊得很少,也只有同一个班的战友才知道彼此的名字。

邱少云比陈大权高出足足一头,大约1.74左右,身材结实,四方脸,皮肤有点黑,平时算是少言寡语,脾气有点倔。

不过,贵州和四川两个省临近,说话的口音、生活饮食的习惯很相似,所以陈大权和邱少云的关系很好。两人都喜欢吃家乡用松木熏出来的肉,喝土猪汤,聊起来这些家乡美食的时候,都会一起流口水,还约定胜利以后,回家乡一块喝酒,不过,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邱少云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爱整洁,爱学习。内务考核时,他的床位经常可以拿第一。晚上战友们都睡了以后,他还会点着煤油灯继续学习。陈大权不识字,所以在文化识字方面,经常向邱少云请教。

经过一个多月的整训后,邱少云被分配到了侦察连,陈大权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机枪手。在即将分开之际,大家都知道自己不知道啥时就会光荣,所以都要互送照片、毛巾作为纪念,彼此留个念想。

陈大权字写得不好,他送给邱少云的照片,还是邱少云替他签的名字。而邱少云送给他的照片是自己亲笔签名的。照片上,邱少云英气勃发,军装的上衣口袋还别着2支钢笔。

邱少云的亲笔字

就此一别,二人再次见面的时候就是在上甘岭战役前夕。

虽然老战士都见惯了生死,但几十年后,陈大权想起那一幕的时候,还在喃喃地说道:“他身边就有条河沟。”

烈火

1952年10月,志愿军即将发动上甘岭战役,如果要截断敌人的援兵,就必须要炸掉康平桥,而要炸掉这座桥,就必须拿下桥前面的391高地。

这个高地有敌人1个加强连在据守,工事修建得十分坚固,而且还有大小很多地堡,志愿军发动了几次进攻,但是没有进展。因此,进攻部队改变了策略,准备用一次近距离的奇袭来取得胜利。而发动奇袭就要减少步兵的突击距离,突击队需要埋伏在距离山上敌人阵地不远的一片开阔地中。

本来执行这次突袭任务没有邱少云,但是他临阵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主动请缨参加了这次艰巨的任务,而且他还是担任冲在最前面的爆破组的组长。11日晚,他和500多位战友在距离敌人阵地只有60多米的开阔地潜伏了起来。

潜伏的志愿军战士

埋伏地点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志愿军战士们从头到脚也都插满了芦苇,这种伪装效果非常好,风一吹,近在咫尺的敌人只能看见呼啦啦晃动的芦苇,根本发现不了我军的战士。

在几百米外,负责掩护战友进攻的机枪手陈大权也进入了阵位,设置好机枪的标尺,固定好射界,时不时地用左眼透过准星瞄准一下敌人的火力点,然后静静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弹。

10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一个意外的险情发生了。

当时,我军战士从芦苇丛的缝隙中都能看见敌人阵地前的铁丝网、从碉堡射击孔伸出来的机枪枪管,还有在山脊阵地上来回巡逻的敌军士兵时不时地举着望远镜向下面窥探。

很显然,志愿军的伪装是一流的,敌人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敌军

也正是因为这样,敌人才大着胆子派出来一个班十几个人出了地堡。这些敌兵举着枪,顺着山坡摸下来,估计是想看看有没有隐蔽的我军侦查员。好巧不巧,有两名战士在近距离被敌兵发现了。

这一下把敌兵吓了一大跳,回身开了几枪,调头就往山上跑,如果他们跑回去,那么我军的意图就会全部暴露。

说时迟,那时快。攻击部队的团观察所看到了这个情况,马上下达了火炮急袭的命令。

因为进攻前,炮兵为了掩护步兵的冲击,已经将敌人阵地及周围区域设定好了坐标,因此观察所通报坐标后,炮弹立刻就砸了过去,在391高地前炸出了一道火墙,干净利落地把这一个班的敌兵全部炸飞。

邱少云看到这个场景,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激动,但也只能和距离他20多米的战友马遂群用眼神庆祝了一下。

敌军其实也很狡猾,他们就怕志愿军的夜袭和突袭,所以一旦我军没有了动静,他们心里就不踏实,没事就漫无目的地开枪,美军的飞机也会在天上飞来飞去进行侦查。

中午12点左右,又有4架美军飞机飞到了391高地前方,并一直盘旋不走。忽然,有一架飞机开始向下俯冲而来,我军被发现了?

美军的飞行员经验比较丰富,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应该是发现了阵地前有一个小山沟处于机枪射击的死角,因此俯冲而下,投掷了一枚燃烧弹。

炙热的火焰在距离邱少云2米左右的地方迸射开来。

邱少云左脚附近的芦苇被点燃,火苗呼啦一下就窜了起来,随后,他左腿上插满的芦苇全部燃烧了起来。

为了更好地伪装,所有战士身上的芦苇都是密密麻麻。很快,火焰把邱少云的全身都烧着了,他的棉衣和棉裤也在燃烧。

马遂群可以清楚地看见火苗在邱少云的身上来回乱窜,邱少云脸上的汗水滴滴答答地淌了下来,而他纹丝没动,但手指已经深深地插入了泥土中。此时,另外的战友朝他小声说了一句:“邱少云,你动动!”但邱少云只是微微摇了一下头

几百米外的陈大权此刻也在盯着这团烈火,他当时只知道那是战友,但并不知道是邱少云。他后来可以清晰地回忆起那团火的旁边就是一道小河沟,那名战友只要翻个身就可以得救。

他有一种冲动,要冲过去脱下棉衣帮助战友拍打身上的火焰,但是他不能。随着火越烧越大,他的眼泪流了下来。

比陈大权更难受的是邱少云周围的几名战友,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焰点燃了邱少云的棉帽和头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手指越来越深地插入泥土。

他们知道邱少云是为了战斗的胜利和所有战友的安全。他翻入旁边的水沟是可以自救,但在距离敌人阵地如此近的地方,一旦打草惊蛇,敌人的子弹和炮弹马上就会像暴雨一样袭来,500多名战友都将命悬一线。

烈火烧了足足有半个小时!

最后,浓烟使周围的战友都看不清邱少云的面容,但是大家都没听见邱少云的一声呻吟。战后,战友们发现邱少云的遗体只有插入泥土中的手指和身下的一小片军装没有烧焦。

邱少云同志的棉衣残片

钢铁都会被烈火熔化,但却没有什么可以摧毁革命战士的坚定意志!

傍晚时分,总攻终于打响。

陈大权和冲锋的战士们几乎同时发出了怒吼,他猛地握住重机枪的扳机,曳光弹从枪口喷涌而出,带着无穷的怒火射向了敌人的阵地。

冲锋的战士们怒吼着“为邱少云报仇!”如潮水一般吞没了391高地,一鼓作气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来不及继续悲痛,陈大权就和战友们带着对敌人的无穷仇恨投入到更残酷的战斗之中。

永远的纪念

邱少云牺牲的两天后,志愿军发动了上甘岭战役。

在后续的阵地防御战中,一颗炮弹,陈大权所在的班牺牲了10名战友,只剩下他和副班长两个人。

陈大权操作着机枪,副班长给他送子弹,两个人如同战斗机器一样坚守着阵地。他们把牺牲战友的枪支、手榴弹和干粮都集中到一起,不停地的更换位置向进攻的敌人射击。

就这样,他们2人足足坚守了20多天,打退了敌人30多次进攻,最后没有水,渴了只能靠喝尿维持。陈大权的右胳膊和左腿都被子弹打穿,只能用纱布紧急包扎后坚持战斗。

陈大权的连队有100多人,打得只剩下30多人,全体荣立了一等功。立功证书他一直珍藏到死。

1956年,陈大权退伍,组织上本来是安排他到新疆去工作,但是他觉得自己没什么文化,担任不了领导工作,于是就回到了老家,踏踏实实地继续种地当农民。

在桐梓县武装部的档案中,部队对陈大权的表现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提到自己的英雄事迹和立功表现,也没向政府提过什么要求,他觉得和牺牲的战友比起来,自己能活着回家就已经很幸运了。

邱少云烈士在牺牲后被追认为共产党员、一级战斗英雄,被追记特等功,他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但唯一遗憾的是亲人们都没有他生前的照片,所以,邱少云烈士的形象图和雕塑都是以他三弟和四弟的模样作为参考设计的。

2016年1月,遵义市公安局和桐梓县公安局的领导和同志到新坝村慰问革命老同志的时候得知了陈大权的事迹。随后,在拜访陈大权的时候,大家意外地得知他有一张邱少云烈士的纪念照,此后,陈大权的事迹才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2017年初,重庆市邱少云纪念馆的同志拜访了陈大权并提出希望收藏烈士的照片,陈大权二话不说,没有提任何要求,就把这张自己珍藏60多年的烈士照片捐赠了出来。

此后,这位留着30厘米长的白胡子的老英雄继续过着自己淳朴的生活,每天继续喝一斤烧酒,抽着自己喜欢的那种劲儿特别大的旱烟。

2018年,他被查出肺部有肿瘤,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他还是坚持着自己的习惯生活,儿子给他喝的烧酒里搀了水,他一口就能尝出来,还把儿子给数落了一通。

11月14日,老英雄与世长辞,享年94岁。他身份证上写的出生日期是1930年,这是他当初为了参军,故意改小的。

在辞世的当年,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还在说:“铁的纪律是打胜仗的保证,邱少云的精神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上甘岭   照片   志愿军   贵州   机枪   我军   芦苇   烈士   阵地   战友   敌人   老人   同志   公安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