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辛弃疾的人生,孩子们听完泪目

在苏东坡去世的25年后,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靖康之变在历史上被后人更是称之为靖康之耻,为什么要说是耻呢?当时在金国有一个比较著名的礼仪叫做“牵羊礼”。这个礼节是专门为受降的俘虏设立的。所谓“牵羊”就是将俘虏的上衣剥去,披上羊皮,脖子上系上绳子,像羊一样被人牵着走,也表示像羊一样任人宰割。徽钦二帝自然也免不了牵羊礼。皇帝沦为阶下囚,后宫嫔妃以及公主的下场就更惨了。文献记载3000多名嫔妃公主也被脱去上衣,行“牵羊礼”,在古代女子的贞操比性命还要重要,不堪其辱的朱皇后在牵羊礼后,投水自尽,当时北宋皇室的尊严已经荡然无存。

在赵宋宗室多被金兵掳去,惟独赵构成了漏网之鱼,“中兴之主”的位子自然非他莫属。靖康二年,时年21岁的赵构登基,重建赵宋政权,自此南宋成立,迁都至临安(杭州)。然而在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之后,南宋再次与金朝议和,而这此后杀岳飞、割地赔款等条约,让本已风雨飘摇的主和派南宋陷入更加糟糕的局面。

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武力值不断削弱的状态,而我们的辛弃疾出生在岳飞最后一次北伐失败的当年,山东历城县出任金国伪官辛赞家中。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始终怀有收复失地、与金人决一死战的梦想,少年时代的辛弃疾常随祖父登高回望故土,心中种下一颗“收复大宋河山”的壮志,而他也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发奋读书,日夜练武。15岁、18岁时,祖父两次让他借去燕京科考时,沿途勘察地形,打探军情,有计划地为日后收复大战做准备。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两千辛家子弟起义抗金。起义后,他投靠了当时规模最大的起义军——耿京。

在耿京军中辛弃疾担任书记一职,掌管帅印,同时负责起草文书以及出谋划策等工作。在起义军中有一个和尚叫义端,他暗暗偷走辛弃疾保管的军中大印,想要献给金人换取荣华富贵。义端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但没等他逃到金人的大营中,就被辛弃疾追上了,三下五除二,便把义端擒住,手起刀落,便送叛徒入黄泉。

绍兴三十二年(1162),辛弃疾说服耿京南下投奔南宋。宋高宗于建康诏见南渡的辛弃疾等人,并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当他领诏返回驻地时,听到耿京被部下张安国杀死的消息,气急之下,便与义军领袖王世隆等人带精兵五十骑去金营突袭,活捉了与金兵宴欢的张安国,速返献俘于南宋,斩首于临安。而这一壮举也让辛弃疾轰动朝野,一战封神。

在此刻,辛弃疾还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词人,他是一名抗金少年将领。二十三岁这年,辛弃疾被任命为江阴签判,正式开始了在南宋为官的经历。他雄心勃勃,谋求复国,因此向南宋朝庭献上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如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可是,他却忽略了南宋朝堂之上,更多是以主和派宰相为首的大臣们在主导,他的建议根本到达不了皇帝的手中,更是因为这些抗金北伐的建议被弹劾至离朝堂千里之外的地方。他不知道,接下来将要迎来往后二十余年里频繁调任,江阴判官、滁州知州、江西安抚使、湖南飞虎军等,他努力做好每一个官职的工作,等待着有朝一日回到抗金北伐的战场上。

但等待总是让人满是愁绪,遥遥无期的北伐让他写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极目远望山川风物,内心百感交集,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已老大无成。他时常把自己想成陶渊明,在山水田园间修养身心,努力成为一个平凡老百姓。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他感受着夏夜乡村田野的风光,写下一首又一首让内心回归到当下的词,好像自己已经是普通的词人一般。

夜幕来临之时,窗边月光下的宝剑和铁甲还泛着清冷的光芒,他轻轻地擦拭着曾经陪伴着的老伙计,脸庞淡泊平静,内心已然烈火炎炎。“二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呢。”他轻叹着,和衣躺下努力不让愁绪再次涌上心头。而梦里已如给好友陈亮写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泪从眼角滚滚溢下,手指在蜷缩的拳头中生生的疼。

孩子们听到这边的时候,忍不住问到,辛弃疾最后上战场了吗?他有没有收复山河?

63岁时,朝廷突然任命他带兵北伐。听到消息的辛弃疾欣喜若狂,他兴奋地去整顿军纪,收集粮草,可惜他调不动一兵一卒。朝廷不过想用他的名气震慑敌人而已,最后在毫无战斗力中,兵败如山倒。67岁时,金国大军再次南侵,甚至快打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了,韩侂胄力排众议再次起用辛弃疾,要他火速赶到临安赴任。这一次,他上战场了吗?壮志未酬的辛弃疾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病榻上的他想要抬起身子,用出全部的力气低喊着:“杀贼!杀贼!杀贼!”憾然离世

最终,一心想要抗金收复山河的辛弃疾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他曾手持金戈,足跨铁马,气吞万里;也曾感叹世事苍茫,不停失望,矛盾而又深深无奈。这一刻,孩子们的眼眸已然湿润,他们被辛弃疾的故事深深触动,年少的心里也许会有对辛弃疾的心疼、也许会有对辛弃疾的不忍,我关上灯,将辛弃疾的一生3分钟的短片放出来。那一刻, 我和孩子们仿佛就站在辛弃疾的身边,和他一起跨马杀敌、栏杆拍遍、稻花香里说丰年、醉里挑灯看剑.....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历史的尘埃会深深覆盖,但有一些人总会给我们留下他们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会成就更多人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南宋   靖康   壮志   临安   江阴   嫔妃   绍兴   北宋   军中   祖父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