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于谦要拥立皇弟朱祁钰,却把皇子朱见深抛在一边?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朱见深太小了。

朱见深在土木堡之变的时候,还是个虚岁三岁、实际不到两周岁的小孩子——朱见深生于1447年12月9日,土木堡之变发生在1449年9月。按中国古代的计算方法,这是朱见深来到这世界上的第三个年头。但按现代的计岁法,他从出生还不足两年呢。

朱见深是朱祁镇的长子。如果没有意外,他会被立为太子,做国家的储君。之所以没有被立为太子,就是因为年纪太小了:两三岁的小屁孩,连册封太子的仪式也不可能完成。所以,急什么呢?

做太子,朱见深太年幼了。那么做皇帝,他不就更不够格了吗?当然,中国历史上不乏年幼的皇帝,东汉的殇帝刘隆,刚过百天就当了皇帝;东汉的冲帝刘炳,东晋的穆帝司马聃,都是两岁当皇帝;北魏的孝文帝元宏,清朝的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则是三岁当皇帝。

不过这些小皇帝中,悲剧下场的居多。从国家角度来说,“国赖长君”,越是国家危急之时,越需要年长的、成熟的、有资历的人来当皇帝。土木堡之变,国君被俘,敌人逼近京师,大臣们已经有“迁都”之议。这种情况之下,更需要一个成年的、而不是襁褓婴儿来当皇帝。

从法理上来说,朱祁钰的继位也是有道理的。朱见深虽然是皇长子,但并没有被立为太子;而朱祁镇御驾亲征临行之前,下令命王朱祁钰留镇京师,主持国政。

为了稳定局势,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下令郕王监国,“暂总百官”商讨对策。这样一来,朱祁钰的身份,不仅是皇弟、亲王,还是“临时代理皇帝”。同时,孙太后又立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在“皇弟”与“皇子”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但仍由郕王代理国政,以安定人心。

当局势变得更加危急,朱祁钰“承继大统”已经势在必行——不是出于孙太后或于谦的个人意愿,也顾不得考虑朱祁钰本人的畏惧与退缩。让朱祁钰当皇帝,是避免“主少国疑”、符合国家与全体人民利益的事。

至于于谦,他毫无疑问是北京保卫战的最大功臣。但要说到立谁为皇帝,他恐怕没有那么大的权力。

他只不过是跟其他大臣一样,顺应了时局,拥护正确的决议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爱新觉罗   宣统   国政   皇子   京师   东汉   长子   太后   土木   太子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