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4年,元朝发生了什么事?压死了这个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

1344年,是元朝统治中国的第73年。在这73年的统治中,元朝的统治者们似乎从来没有把打下来的江山当作自己的,而是作为反客为主的客人一般,对汉人和南人实行各种政策上的压榨和掠夺。这些政策只是元朝走向死亡的催化剂,而压死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5年后的元朝名相脱脱的重新掌权。

元朝的版图

元朝人等级分布

第一梯队

蒙古人

地位最高的统治民族

第二梯队

色目人

蒙古人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


第三梯队


汉人

原来金朝统治区内的汉族、契丹、女真等,也包括较早被蒙古征伐的云南、四川地区的汉族

第四梯队

南人

原来南宋境内的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

元朝的法律规定:蒙古人、色目人殴打汉人、南人,后者不得还击、报复。除了血统上的歧视外,元朝的税收政策也是五花八门。

元朝的税收政策

过节要收“过节钱”,干活要收“常例钱”,打官司要收“公事钱”,在家呆着不做事也要收“撒花钱”。

元朝多而重的税收政策压的老百姓们喘不过气来,只能苟延残喘地活着。百姓怨声四起,深受压迫的老百姓在等一个契机,在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百姓民不聊生

1344年的黄河大泛滥,这次黄河大泛滥造成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百姓民不聊生,到处尸横遍野。

黄河泛滥就得治理,元朝的统治者在修不修黄河河堤问题上犯了难。一方主张不修,任由百姓自生自灭,因为当时国库实在空虚,没钱可修。一方主张修,不修的话,老百姓怨气更大,极有可能造反。

元朝的宰相脱脱就是主张修的一方,可当时他势力单薄,只能“因病”辞官,直到1349年元顺帝将脱脱召回,让他重新担任右丞相一职。

宰相脱脱

他力排众议,带领元朝开始了治理黄河泛滥。

治理就得花钱,没钱怎么办,聪明的脱脱想到了“印钞”这个“好办法”。大量的印钞造成当时元朝发生了空前的通货膨胀,史载“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

在救助灾民方面,元朝开始拨粮赈灾,可元朝皇帝没想到元朝的官员有多么的腐败,赈灾物资从朝廷一路下来,真正到了老百姓的手里,可能只剩下那一碗稀饭里的两粒米吧。

而用来发给17万军民(15万民夫,2万戎军)治理黄河泛滥的劳工们的血汗钱,必然也逃不过各路官员的魔爪

治理黄河

起义公式

钱不值钱+吃不上饭+没有钱=起义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举起了元朝起义的第一面大旗。起义就需要理由,他趁机编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为其起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众多吃不饱饭,也没钱的普通老百姓,就成了起义的物质基础

农民起义

于是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元朝,开始迈出毁灭的第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元朝   色目人   汉族   亚欧大陆   黄河   超级大国   不修   蒙古人   什么事   梯队   税收政策   汉人   老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