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雪耻耻更耻,个性冲动吃大亏,重新整装再出发,结果又如何?

上篇文章谈到高欢和宇文泰二人各自又捧出一位皇帝,自此北魏也分成高欢掌管的东魏和宇文泰掌管的西魏。高欢第一次征讨宇文泰反而大败,为了一雪前耻高欢率兵二十万逼近长安,宇文泰兵行险招率兵一万在距离高欢大营六十里处扎营……

高欢:本想一雪前耻,谁料耻上加耻

上篇文章也详细分析过了宇文泰为什么会这么勇敢一万人敢对二十万人,宇文泰下了这个决策之后,当即决定在沙苑以东十里的渭曲埋伏,等待东魏军的到来。

等到了第二天,东魏军进入了埋伏区,然而东魏军见这么点儿人也敢设伏,便十分轻敌,并未摆出阵势便一股脑地攻向西魏军。宇文泰见东魏军虽然人多,但缺少指挥,乱作一团,于是下令其余埋伏好的李贵等人一同出击。

正所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高欢料定宇文泰缺少粮草断然不会贸然出击,况且我军二十万人,加之一路向长安逼近,已有多人开城投降,假以时日,长安不攻自破,因此便没有料到宇文泰竟然率领一万人马此处埋伏偷袭我大军,加上我军见敌军兵力较少便毫无作战阵势,个个贪功冒进,蜂拥而至,谁料却中埋伏,西魏军借势一举击溃东魏军,东魏军死伤数千人,投降两万余人。

接着宇文泰率军乘胜追击,李弼击败东魏军骠骑大将军于谨,高欢连夜逃至黄河西岸,此次,高欢带着一雪前耻的决心而来,然而却被宇文泰以少胜多,又一次败于西魏,经此一战,西魏宇文泰兵精粮足,天平逐渐偏向西魏一方。

高欢不听劝告,导致惨败

那么高欢这次败得那么彻底呢?第一次与宇文泰交手时虽然兵分三路,自己和窦泰所率二路兵马俱败,好在第三路的高敖曹顺利攻下洛城,也算挽回了一点败局,然而此次无论实在兵力上,还是在物资上,亦或是在“人心”上(见高欢率军逼近长安,不少人投降)都占据极大优势,为什么还会败得这么耻辱?

在西魏大旱,导致粮食锐减,士兵粮草不足的情况下,高敖曹率兵三万围住了西魏宇文泰的弘农粮仓,没了后备粮草,高欢的谋士就劝告高欢分兵把守各道,不与宇文泰交战,过不了多久,他们因为没粮食吃不是饿死就是选择投降,岂不是拿下北魏不费吹灰之力?建议高欢不要渡河。

此时侯景(之前讲六镇起义之时,尔朱兆任高欢为起义降兵统帅,那时便跟着高欢了)也站出来说到如今率军二十万,长驱直下,如若胜利一举攻下长安还好,如果出了差池,要想一时间再次集结如此大的兵力难上加难。于是建议高欢把大军一分为二,相继而行,前军胜,后军全力攻上,争取一举击溃敌军;前军若败,后军也好及时接应。

在小编看来,这两个建议若被高欢采纳,结局必定是长安城破,高欢笑到最后,然而高欢由于上次兵分三路导致惨败的教训,所以此次坚决不在分兵,加之其报仇心切,认为自己处于绝对优势(在绝对实力面前其它什么都是浮云)便认为此战定能取胜,于是否决了这两条建议,然而却再次导致了惨败。

高欢:败一败二不可败三

公元538年,宇文泰携带西魏文帝回洛阳祭奠祖庙(高欢扶持元善见为帝时已迁都邺城:河北邯郸),此时高欢的大将侯景夺回了洛阳金墉城(河南孟津),宇文泰得知之后率兵驰援,斩杀高欢大将莫多娄贷文,追击侯景,侯景大败。

此时西魏军援军也赶来了,东魏高敖曹也想和宇文泰决一高下,奈何在西魏精锐部队的围攻之下全军覆没。高敖曹逃至河阳南城,按说南城守将高永乐是高欢的堂侄子,理应打开城门让高敖曹进城,然而不巧的是高永乐往日与高敖曹多有过节,此时紧闭城门,拒绝让高敖曹入城,就这样等到西魏军赶来,高敖曹被乱箭射死。

高欢虽痛失大将高敖曹,但两军的交战并未完结,双方人马从早拼杀到晚,谁也不知道谁胜谁负,就在此时,西魏独孤信、赵贵等人先败,加之混战之中没有宇文泰的带领,认为已经撤退或者先败了(为什么他们二人不认为是宇文泰胜利了呢?如果是宇文泰胜利了,那么他们就不至于败了,不至于没有西魏其他将领的消息了,也足见战况之惨烈),于是就率先撤退了。

他们二人一撤退不要紧,可怕的是其余将领未败,见此情形以为周围都败了于是也陆续选择撤退,可想而知,本来双方势均力敌,而西魏见撤都撤,这样下去能胜利吗?显然不可能,最后宇文泰不得已烧毁战营选择了撤退……

作者‖ 小末故事君 冰心文学活动一等奖

图片‖ 网络侵删 读史明智 以正衣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南城   人马   东魏   西魏   长安   粮草   兵力   埋伏   大将   宇文   大亏   冲动   个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