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在当时被严重低估的历史级名将

大家好,历史很好者3


秦的四大名将之白起,一生未尝败绩,杀人无数,被称为“人屠”,可谓称得上战神。但赵国的李牧一生也未尝败绩,为何却在战国被严重低估了呢?


李牧大半辈子基本上是在赵国的边关度过的。李牧在守雁门时有着极大的自主权,不仅可以自由支配当地全部收入,不用上交国库,甚至可以直接任命当地的官吏,颁布政策。他每天也都会杀几头牛来犒劳将士,对士兵待遇优厚,深得军心。


此外,他对待匈奴也有自己的一套。当匈奴来犯时,他会让士兵点燃烽火台,然后回到要塞据守。同时下令:敢擅自捕捉匈奴士兵的人皆斩。每次匈奴大老远来到这里,什么都没有找到,只能在门口骂两句,便悻悻而归。


但赵国人身体里流淌的是战斗的血液,你躲一两次还可以接受,别人一来你就让躲不让出击,这是不是太怂了?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士兵对李牧的不满也日日剧增。李牧不敢出城击匈奴的事也传到了朝廷,赵王便屡次敦促李牧出城击敌,无果。一怒之下,便把李牧换了。此后赵军多次与匈奴决战,损失惨重。


没有办法只得再次派李牧去镇守边关,但李牧“耍起了公主脾气”:“我去可以,可必须按照以前我的办法操作,不然就不去。”赵王同意了。李牧精心挑选了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精步兵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共计二十万人,每日刻苦训练。同时,让牧民和士兵在山野上放满牛羊。匈奴人每次来都轻松获得大量战利品,便判断赵国没人了,不行了,便召集十万多众准备来场大规模侵略。但结果是匈奴十万人被斩杀,只有单于带着少部分人逃走。随后李牧乘胜追击,大败匈奴。数十年间,匈奴不敢再犯。


李牧后半生同秦国的战争,也才慢慢被战国人熟知。


公元前236年,秦大举犯境,意图吞并赵国。此时赵国赵国朝中无人,廉颇离走,乐乘逃走,田单、蔺相如、赵奢也早已去世,加上“长平一战”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赵国上下,赵国一时间人心惶惶。“受命于危难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李牧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委以重任,担任大将军。


秦军一路高歌猛进,连下赵国九城,剑锋直指赵国首都邯郸。李牧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避其锋芒,坚守不出。望着眼前的丰功伟业,秦将桓齮明显是不打算放过的。硬来肯定是不行的,他便围攻肥下,想要引出邯郸守军援助,然后在半路来个伏击,将李牧一举歼灭。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李牧直接偷袭秦国大本营,抢走了辎重。


辎重可以说就是军队的生命,没有辎重,部队只有死路一条。桓齮果断选择回防,然后就被李牧伏击了。这是不是特别熟悉的战术。对,著名的“围魏救赵”,也是桓齮打算对付李牧的招式。秦国经过这一败,撤军重整。两年后,秦国又发动战争,简单概括就是:


连年生活在边关,极少参与中原的大战,自然也被当时人们少知。但经过这两次战役,李牧才被战国时期的人熟知,也被定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谢谢大家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单于   秦国   邯郸   辎重   边关   败绩   匈奴   危难   名将   战国   士兵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