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再造一座长城,要花多少钱?美日模仿建造成本高到吓人

横亘于我国版图北部的历史奇观万里长城,是华夏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遗产之一。

万里长城先后经历两千多年的漫长修筑,其上追溯至春秋时期的齐国,其下绵延到明朝万历之际,是中国古代跨越地境最广、修筑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地面军事工程。

据《明史》记载,修筑长城“万两难当”、“尸骨累积”——讲的是花费万两白银、累死的工人不可计数也难以完成修缮工作。

自明朝之后,长城的修筑便彻底地停了下来。

然而,数百年后的21世纪,美国、日本竟然再次仿造“长城”,其心思各异,可最终都失败了。

原因是什么呢?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贵”!

那么,万里长城的修建要花多少钱?美日的仿造成本又有多少呢?

(万里长城)


一、万里长城

想要研究万里长城之造价,不妨以明朝时期修筑的明长城为例。

明代是我国长城修筑的极盛时期,其地境跨越之长、工程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广、修筑水平之高、戍守设施之完善,均大大超过此前历代王朝。总长度为8851.8千米。

明朝建国之初,蒙古各部数次南下进攻,威胁中原;其后,女真族不服明廷管辖,屡生事端——明王朝的北部边境承担着巨大的边防压力。

为了抵御北敌侵扰,明廷在帝国北部边境设置军镇,“九边”由此产生。

明代九边于明初便开始设置,于嘉靖间最终成型。

这条防线在地理位置上“按明初边备,自辽东而大宁,而开平,而宣府,而丰胜,而大同,而宁夏,而甘肃,东西延亘,指臂相依,称全盛焉”。

(明长城)


“九边”亦称“九镇”,每镇设总兵,管辖沿边长城,沿长城分布有关堡、烽火台,构筑了一条防御蒙古及北部各族势力的防线。

自1368年明朝开国,朱元璋就开启了对居庸关的修筑工作,直至万历年间明廷才基本完成了北部边境线上长城的全部修筑工程。

这条横亘在明朝统治疆域北部的防线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控制了明朝北部边境东至辽河,西经阴山、贺兰山,直抵哈密的漫长疆域。

其中,山西地区的大同镇作为边防要冲,山西镇作为腹里守卫,共同担任着拱卫京畿与腹里疆土的重要作用。

(明长城)


明代山西镇所辖长城位于现今山西省中北部地区,大致为忻州地区与朔州地区相邻地带,该地处于黄土高原之上,西部有黄河自北向南蜿蜒经过,东部有太行山脉盘踞阻挡来自沿海的潮湿水气。

山西镇管辖的外长城,仅有从偏关县柏杨岭至河曲县石梯子村段长城。

这一带外长城包含一段沿黄河东岸边的长城,主要用于黄河冬季封冻以后的防守。该段长城从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度骤降约千米,从高山进入河谷。该地区第四纪黄土广泛覆盖在寒武纪、奥陶纪石灰岩上,厚达百米以上。

修建之初,分外艰险。所用人力、物力、财力在明长城中无出其右。根据《明史》的记载,一段短短的十公里左右的长城,就有23名工人在修建过程中丧命,累积耗费银钱数千两。

当然,并非所有的地段都有如此险境,但是实际的花费却是相差不多。

明长城每修建一米,就要用掉近6000块石砖,再加上运输途中折损的砖块,以及修建过程中损坏的砖块,每米长城实际需要的砖块在6500块左右。

但单就砖块这一项,具体到不同的地方,其尺寸也是不同的。

比如说,大王梁长城墙体外部由砂岩、片麻岩石块砌筑,内部黄土夯筑或填碎石砂土,夯层厚0.2-0.22米。

而团城口长城墙体外部北侧砖石砌筑,内部黄土夯筑或填碎石砂土,夯层厚0.18-0.22米。

其建筑材料多变,是因为明长城在不同地段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修筑,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例如谷口、关隘以及靠近城池的地段选择砖墙砌筑;在山脊部位就地取材选择石块进行垒筑;在黄土塬地带则选择使用黄土夯筑;

另有地带利用早期长城墙体进行修筑……

尽管如此,其开销一度是“万两(白银)难止”。

此外,长城建筑的砖块还需用砂浆浇灌,这又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因此,单单就“长城”而言,以当今中国的物价估算的话,就需要花费4200亿元。

但是,长城并非只是光秃秃的长城——这是因为一说到长城,人们就会想到巍峨雄壮的八达岭长城,以此来将单一的长城墙体与整个长城防御体系划上等号。但在浩瀚曲折的历史长河之中,长城作为巩固政权统治、抵御外敌侵略的一道重要防线,与镇守之军队相结合,共同构筑了这片拱卫边境的宏伟屏障。

明代长城的建设花费除了长城本体之外,还包括长城墙体之上和腹里及周边的关、堡,及烽火台等单体建筑。

这也就是说,如果要估算建设长城的总费用,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有学者估算,倘如加上相关“零件”,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长城的建设费用直逼5000亿元人民币。

但是,这还未算上人力相关的费用,倘若加上,那将是一个偌大的天文数字。

开销如此之巨大,美国人怎么还有兴趣与闲钱来仿建呢?

二、美国“万里长城”的幻想

美国的“万里长城”和昔日中国修筑长城的目标颇为相似,那就是为了“安全”。

2001年9月11日,极端组织“基地”组织策划了“911·事件”。

这次恐怖袭击摧毁了美国的地标性建筑,造成了近3000人丧生,让整个国家置身于恐慌氛围里。

为了防止类似恐怖事件再度发生,布什政府对移民相关事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组,实施了所谓的“再边境化”战略,其主要目标就是路上相邻的墨西哥。

(美墨边境沿线)


墨西哥虽然作为美国的邻居,却与美国存在着不可跨越的鸿沟,连墨西哥人都自嘲“天堂很远,美国很近”。

当时,与美国西南边境相邻的墨西哥,国内毒品走私猖狂、黑帮林立,恐怖袭击等各种各样的犯罪活动频发。

美国南部地区与墨西哥接壤,这里的边境城市接受了来自墨西哥和其他国家来的非法移民,非法移民的泛滥让住在这里的居民很没有安全感。

美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埃尔帕索对面就是墨西哥的“暴力之都”——华雷斯城,城市内毒品交易泛滥、黑帮火拼频繁。

(美墨边境一墙之隔)


有研究证明非法移民并不会造成犯罪率的上升,但是提到非法移民可能会想到贩卖人口、毒品走私等恶性案件,由非法移民联想到的负面影响,比非法移民本身更加容易带来恐慌,所以大部分南方的白人支持特朗普的反非法移民主张。

为了确保城市安全,边境上还有由退休警察和退伍老兵组成的志愿武装巡逻队,并且装备了武器,在与非法移民发生冲突后可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影响城市的治安安全。

(美版“长城”——美墨边境墙)


为此,美国打起了修建“长城”阻挡墨西哥非法移民的主意。而这所谓的“美国长城”,也就是搭建物理边界为美墨边界隔离墙,被称为“U.S.-M障碍”。

这堵墙断断续续地矗立在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上,阻挡了想要穿越边境的人和车。

修建隔离墙的目的最初是为了阻断来自于墨西哥的猖狂的毒品交易。

历任总统都对修建隔离墙有自己的想法,比尔·克林顿总统授权3900万美元在圣地亚哥和蒂华纳之间的沙地上修建一条13英里长的“边界墙”;

小布什总统签发《安全围栏法案》,批准再在边境新筑隔离墙;

特朗普在他上任之际承诺在南部边界,花费重金,修建一堵长约1600公里的墙,还设计出了多种方案。

(美墨边境墙)


但由于造价过高,现在看似高大的墙实际上起到的阻挡作用十分有限,是能够被翻越的。

迄今为止,美墨边境墙已经花费了60亿美元,特朗普的“修长城”预算更是突破了1500亿美元,这样一笔惊天的金额,是建立在技术更为先进的基础之上的。结果花费还要更多,令人匪夷所思。

但是,想要修长城的可不止美国一家,没有一个陆上邻国的日本也要修长城,这是为何呢?

三、日本“长城梦”

日本固然没有陆上邻国的扰袭,但是一直都有一位海上劲敌,那就是海啸。

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地震、海啸成为随时都可能击倒日本的利器。

(海啸)


日本对地震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预知能力和防范体系,然而最令人无奈的是,灾难是无法避免与逃脱的。

处在两大板块交界处的日本、居住在危机四伏的疆土之上的日本人,能做的只有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对自己的改造。

平安末期日本歌人鸭长明在其《方丈记》中写道“只恨无双翅上天,唯求可成龙驾云”,形象地表达了多灾多难的日本人在无常的地震面前的无奈感慨。

2011年发生于日本东北部的3·11大地震,使很多人丧生或至今下落不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被称为日本历史上“1200年一遇”的超级地震。

(海啸)

此次地震连锁灾害损失极其巨大,影响遍及全日本,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精神冲击无法估量。

福岛核泄漏事故使核电站附近无法生存居住,当地民众不得不远走他乡避难。

虽然多灾多难的生存环境已经在无形中让日本人形成了“无常”观,日本人对地震也早已“习以为常”。

但是,面对“千年一遇”的超级地震带来的异常惨烈的灾难,曾经的一切都化为乌有、生存下来的人们依旧活在阴霾之中。

(海啸的破坏力巨大)


一时之间,语言似乎已经无法表达巨大灾难带给日本人的恐惧与伤痛,再多的文字似乎也显得苍白无力了。

面对着这般人间惨境,日本政府于2012年正式提出了“海啸堡垒”计划。

简而言之,这一计划就是要在日本海岸沿线修建12.5米高的海堤,用以阻挡海啸,预计花费400亿元人民币。

然而,由于修建堤坝将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一提案遭到了民众的激烈反对,还未正式摆上台面论证,就被阻止,最终亦是不了了之。日本的“长城梦”终成了镜花水月。

结语:

万里长城之于明王朝的军事防御体系而言,其作为一道横亘在帝国北部边境线上的高墙,在明代中晚期套虏南下之际将蒙古势力隔绝在外,配合长城沿线及腹里的关堡与烽火台,一并形成了横向防御与纵深防御相互配合的军事防御体系,能够在敌人来犯时相互协作并作出应对,最大程度上保卫边境及腹里的安全。

其花费重大,却也物有所值。

而观美国之举,他们明明可以完善出入境体系,却是硬要修筑“美墨边境墙”,用以阻拦移民,令人唏嘘。

日本的“长城梦”也因为民众的阻拦中途夭折……

由此观之,万里长城,唯中国之所有,是世界各国都难以复制的奇迹。

参考资料:

明实录[M].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 1962.

明经世文编[M]. 北京: 中华书局,1962.

(清)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8.

(明)许论. 九边图论[M].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第六册,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邓蜀生.《世纪悲欢“美国梦”:美国的移民历程及种族矛盾(1607-2000)》[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杜娟.美墨边境非法移民问题历史溯源[J].学术探索,2018(03):40-44.

高橋源一郎.恋する原発[M].東京:講談社,2011.

大江健三郎.晩年様式集[M].東京:講談社,201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长城   万里长城   美日   墨西哥   明朝   砖块   日本   美国   海啸   边境   吓人   移民   成本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