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配朱安:独守空房41年,无爱无性,临死唯一要求也被拒

她是他的发妻,却独守空房41年。

作为妻子,她没有丈夫的疼爱;

身为女子,她也没有感受过身为女子的愉悦。

“一纸婚约”,她被他捆绑了一辈子。

她说自己是他的“遗产”,却也没有得到重视。

临死前,她唯一的遗愿是能葬在丈夫的旁边,

可即便是这么卑微的一个要求,也被“小三”拒绝。

她是朱安,一代文豪鲁迅的原配。

朱安,名为“安”,却一生不安

1878年7月,朱安出生于浙江绍兴一户官宦人家。

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衣食无忧。

朱安自小就是父母雕刻的工艺品,熟记《女儿经》,缠足,遵三从,习四德。

她是养在深闺中的娇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23岁时,因为种种原因,朱安迟迟未嫁,成了邻里口中的老姑娘。

朱周两家是旧识,两家来往密切,周老太太很是中意朱安,未经鲁迅同意,就私下给他定下了与朱家姑娘的婚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鲁迅没有选择,朱安亦是如此。

鲁迅说娶朱安可以,但有两点要求,一是朱安要放足;二是希望朱安能进学堂读书。

但根植在朱家人心中的金科玉律“女子无才便是德”,又岂能轻易更正。

对鲁迅提出的要求,朱家人不以为然,而这也为朱安与鲁迅的婚姻埋下了隐患。

订婚后的五年,鲁迅总以学业为借口,迟迟不回家。

1906年,朱安28岁,鲁迅25岁。

周老太太以病重为由,将在日本的鲁迅骗回家完婚。

新婚夜,鲁迅看着缠足的妻子,脸上全是痛苦和失望。

心灰意冷之下,鲁迅跑去了书房。

不知所措的朱安,一边流泪,一边做着各种猜测。

她想着,等先生气消了,一切都会好的吧。

可她不知道,这便是她一生悲剧的开始。

成亲的第三天,鲁迅不辞而别,直接去了日本。

对于母亲安排的这桩婚事,鲁迅只有一句话:

“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朱安的婚姻,带给她的不过是一张长期饭票。她被鲁迅好吃好喝供养着。

这段婚姻,痛苦的不仅是朱安,鲁迅又何尝不苦。

“我想要兰花,老天却给了一根蒲草。”

这是鲁迅后来对朋友说的。

“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

从始至终,鲁迅都不愿承认朱安是自己的妻子。

爱妻,没有爱,哪里来的妻。

1919年,周家家道败落,被迫变卖了祖宅。

无处安身的朱安和周老太太,只得北上投靠鲁迅。

恰巧,弟弟周作人一家也来到北京。

于是鲁迅筹钱买下了北京西直门内八道湾11号的院落,供全家人一起居住。

结束长期分居的日子,朱安满心欢喜地来到北京。

本以为住在一起,夫妻俩的关系也会熟络些,可鲁迅对她依旧冷漠。

他们各处一室,每天基本上只有三次对话:

一、叫早。

回答:“哼”

二、临睡,问关不关北房过道的中门。

回答:“关”或“不关”。

三、索要家用钱。

回答是:“多少”?然后照付。

为了尽可能少费口舌,名义上的丈夫将换洗的衣物放在柳条箱的盖上,塞在自己的床底下;她支配用人洗净之后,叠放在柳条箱内,上面盖上一层白布,放在她卧室的门旁。

鲁迅可以对全世界的人都温柔,唯独对朱安冷漠。

这种冷漠,冷得扎人心疼。

可即便鲁迅再怎么冷漠,朱安还是对丈夫存着希望。

朱安对鲁迅的学生说:“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


字里行间,全是自欺欺人。

而许广平的出现,彻底地将她的希望粉碎。

作为鲁迅的学生,许广平总能给烦躁的鲁迅带来无限的慰藉,他们谈时政、谈新思想。

讲到动容出,鲁迅也会开怀大笑。

看着鲁迅满脸的笑意,朱安惊到了:“原来大先生如此温情!”

那温柔,是他从未给过朱安的。

后来,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并生下他们的儿子周海婴。

讽刺的是,孩子是由朱安抚养长大的。

朱安就像是鲁迅的保姆,照顾着他的母亲和儿子。

她毫无怨言地守着这个家庭,守着她身为妻子的本分。

遗憾的是,她的付出并没有得到鲁迅的丝毫怜惜。

她,只是一份遗产。

正如许广平在给鲁迅的信里写道:“旧社会给你留苦痛的遗产,你一面反对这遗产,一面又不敢舍弃这遗产,恐怕一旦摆脱,在旧社会就难以存身,于是只好甘心做一世农奴,死守这遗产。”

鲁迅去世后,没有了经济来源的朱安,只得变卖鲁迅的手稿维持生活。

某日,一群鲁迅的拥趸者,跑到朱安家里,怒骂她不该变卖鲁迅的遗物。

她流着泪大声地吼道“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得保存我。”

这或许是她委屈一生,唯一的一次呐喊,为她这生的卑微与苦楚呐喊。

1947年6月29日,朱安走完了她的人生路,临死前还写信乞求许广平,能否把自己葬在鲁迅的旁边,被许广平拒绝了。

死后,她只是被临时埋在了北京西直门外的保福寺墓地,一个人孤零零地被埋在那里,一如她活着的时候。

纵观朱安的一生,可以概括为“悲凉”二字。

本是鲁迅的原配夫人,却独守空房41年,无性无爱,无儿无女。

杨绛先生说:“朱安最后那一声凄惨的呼号,实在动人怜悯。常人言‘一双小脚三升泪',她却为此成了一件无人珍惜的‘弃物'!”

更为悲惨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破四旧”,朱安的坟墓被夷为平地,至今不知她魂归何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鲁迅   西直门   柳条   原配   空房   遗物   老太太   遗产   冷漠   妻子   丈夫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